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攀天阁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攀天阁乡位于维西县城以北,东、南与永春乡接壤,西及西北端与白济汛乡连结,东北与塔城乡为邻,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境内有安益河工龙河、阿克河、菖蒲底河自高山流人永春河。自然资源以森林最丰富,且有珍稀动物滇金丝猴出没其间,林间产品如松茸、羊肚菌、木耳、获警、天麻等比较丰富。矿藏有铅、锌、铁、石棉、汞、煤、油页岩等。[1]

中文名称: 攀天阁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云南省维西县

电话区号: 0887

邮政区码: 674602

地理位置: 维西县中部

面 积: 282平方公里

车牌代码: 云R

简介

攀天阁乡位于维西县城西北部,距县城30公里处。全乡国土总面积282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61个自然村106个村民小组。全乡村民呈“大杂居,小聚居”局面,主体民族是傈僳族,占全乡人口59%。2006年末有农业户数3509户,14576人,全乡最低海拔1750米(新华村苍蒲底)最高海拔2760米,高差悬殊1010米,属高寒山区,全乡平均气温13℃,年降雨量1101毫米。形成立体气候类型,适宜种植多种农作物栽培,是世界高海拔产稻区。全乡地势呈“梯阶状”分布,缓坡部局,主要形成两片。年平均气温10—13℃,无霜期240—260天,年均降雨量993毫米。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2662万元,农民人均所得总额2027万元,人均纯收入1401元。全乡粮食总产量5976吨,人均有粮 409公斤。

在清代及其以前,攀天阁盆地原为沼泽地带,境域以工龙为活动中心,住有土目头人。清末开凿落水洞将水泄出,攀天阁渐成平坝,此后逐渐开垦农田,居民日渐增多。民国年间设攀阁乡,管理现在乡境大部分地方及塔城乡的川达、海尼一带地方。新中国建立后在此设区,通常称第二区。公社化中先后以“卫星”、“东方红”、“攀天阁”为名建人民公社。1988年4月设乡人民政府,下设8个行政村,分管102个自然村。1995年末,全乡人口有 2 730户。14 718人,傈僳族占 55%左右,汉族约占 ZI%,纳西族约占15%,藏族占6%,普米族 3%左右。乡(区)政府驻地一直在皆菊村,距县城 31公里。

人文

历年来,攀天阁乡人才层出不穷,有许多离退休干部,曾在建设维西、迪庆乃至省的各项事业中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经过培育,先后出现了23名副科长以上领导干部,13名高级教师;工农村格来等村民小组蜂跃宏和余明辉经过苦熬学习参与了香格里拉4人组合,前往韩国演出表演,曾获得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银奖”称号,受到党中央主席胡锦涛的接见,为香格里拉增添了精神风彩。

近几年来,随关人民物质生活的改善和提高,国家政策的支持,村民对教育热情高涨,积极参与“普九”工程建设,每年都有考生考取各类大专以上院校,逐渐稳步实现大学生空壳村、空壳社、村民文化素质日益得到加强。

文化教育

全乡有初级中学1所(攀天阁中学),占地面积13400亩,有教室1144平方米,教师宿舍楼1幢,学生宿舍874平方米;操场1个,学生食堂1个,校内设有实验室、图书室、微机室。在校学生766人;在职教师31人,有完小6所(其中寄宿制小学4所)。有小学教师103人,在校小学生1569人。

全乡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了国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两免一补”和独生子女“三名费”政策共计。为全乡困难学生减免、帮补、发放生活费、杂费小学91692.00元;中学17792.00元;高原农牧民困难学生补助828050.00元。2006年小学升初中考取县一中22人;初中考取县高中27人。全乡建设文化站1个,图书室2个,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有待于提高。

基础设施

截止2006年底,全乡8个村委会62个自然村已基本实现了通电,只是电路陈旧,供电尚未完全保障;8个村委会16个自然村晴雨通车,还有25个自然村晴通雨阻;21个自然村通自来水(主要找水源引用),有40个自然村还未通水,饮水困难。全乡建设有2个初具规模的农贸市场(新乐逢六街天,攀天阁乡政府所在地的逢九街天)。全乡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为主,其中有17户居住砖混结构住房,有75户居住砖木结构居住;有2371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1046户居住其他结构住房。人畜同居户数2538户。全乡设有信用社、邮政所、电信所、卫生院等服务性机构。

资源环境

全乡矿产丰富,主要部局在新乐、新华、安一、嘎嘎四个村,分别蕴藏有锑、锌、煤、铜、铅多种矿物质。

全乡因为气候的多样化,为种植多种农作物提供了良好条件,河谷一线(三个村,新华、新乐、嘎嘎塘)主要进行粮食种植为突破口,开展生猪育肥,和仔猪的改良,上四村(安一、皆菊、工农、美洛)进行山羊及牛的饲养。

视频

维西县攀天阁乡工农村:大山深处的脱贫路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