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攢 <動>

把木或竹片捆在一起。

停放棺木暫時不葬。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攢

拼音; cuán

注音; ㄘㄨㄢˊ

部首; 木

基本釋義

cuān

攢 <動>

把木或竹片捆在一起。

停放棺木暫時不葬。

若襲與柩,則安能有逾月不殮,逾月不櫕之理。――清·毛奇齡《喪禮言事不實說》

見"攢2"。

鄭碼:FMRL,U:6B11,GBK:99E7

筆畫數:23,筆順編號:1234312135312135251113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徂丸切《正韻》徂官切,$音襸。《說文》一曰積竹杖也。《禮·喪大記》君㩵用輴攢至於上,畢塗泥。《注》輴,盛柩之車。攢,猶菆也。菆木於輴之四面,至於棺上,以泥塗之。此攢木似屋形,故曰畢塗泥也。《後漢書·岑彭傳》田戎橫江水,起浮橋、關樓,立攢木。

又地名。《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攢茅。

又《春秋·宣十一年》晉侯會狄於攢函。

又《韻會》祖官切,音鑽。

又《集韻》祖算切,鑽去聲。義$同。

又《類篇》矛戟柄也。

又《集韻》在坦切,音瓚。《左傳·昭元年》注:禜祭為營攢。[1]

參考文獻

  1. , 360國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