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时光(小猪她爸)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收藏时光》是中国当代作家小猪她爸的散文。
作品欣赏
收藏时光
四十多年前,上初中时,每日里最期盼的就是有人给我写信。写的啥不重要,只在乎信封右上角的邮票,因为我喜欢上集邮了。原因就是惊讶于一枚小小的邮票,竟然让身处遥远两地的人们,鸿雁传书,沟通无限,互诉衷肠。
集邮这个说法是后来才有的,当时我们叫做“攒邮票”。刚开始“攒邮票”,主要是搜集些信封上贴着的邮票,也叫“信销票”,每一枚上都有一圈黑色的邮戳印记。只要家里收到信,第一件事就是在信封上开个天窗,将剪下来的邮票泡在水盆中,等到邮票慢慢从纸上分离,洗去背胶,晾干后夹在书本里。仅靠自己家的来信“攒邮票”是不够的,便会央求父亲跟工友们要些旧信封,或者发动小伙伴把他们家的信封贡献出来。
那个时候,人们邮信大多是用普通邮票,很少会使用纪念邮票或者特种邮票。上世纪八十年代,流通的是编号R21的《祖国风光》普票,全套17枚,从面值1分到5元,最常见的是面值8分的万里长城。在当时要从邮件上集齐这套普票其难度系数大概得超过5.0。有一次,邻居家收到一个超大邮件,我瞅着那上面的邮票眼睛一下子就直了,不仅有1分半的华山,还有80分的广东七星岩。我和邻居家的孩子索要这些邮票,他说要置换,没办法只好把我的另一“藏品”烟标中的“大中华”给了他。早些年在广东七星岩游览时,我对同行者说三十多年前来过这里,他们惊疑我还是个孩子就来这里了。我心里说,是的,“大中华”换来的风景,珍藏在邮册中,也珍藏在心中,时光荏苒,邮票上的景物忽焉已至。
除了普通邮票,最令我羡慕的是搜集到一张纪念邮票或者特种邮票。最可气的是信封上盖一邮戳“军邮”或者“邮资总付”,连张普票都没有。若是能得到一张纪念邮票或者特种邮票,便会乐的手舞足蹈。记得有一回,从学校传达室走过,看到一封信上贴着一张漂亮的特种邮票,收信人是我的语文老师。回到教室,心里还在惦记着那枚邮票,它就像一只小飞虫,在我眼前飞来飞去。终于鼓足勇气,下了课跑到老师办公室,问老师:“您集邮吗?”老师说:“不集邮呀,你问这干嘛?”我说:“老师,那您把信封上的邮票送给我好吗?”老师爽快地答应了,剪下邮票递给我。可惜,几十年过去了,我早已忘记那枚邮票的图案,但可以肯定它还静静地躺在邮册中,岁月不居,时光老去。
人们常说,集邮是一种高雅的文化活动,而在我看来,集邮不但高雅,还挺高贵,或者可以简化为挺贵。购买邮品得有点闲钱,那时家里不富裕,自己是学生,没闲钱支撑这一高雅文化活动。可是那些设计精美、内容丰富的邮票,对我来说实在是巨大的诱惑,拥有这些精美的邮票是我最大的渴望,像海水退潮后搁浅在礁石水坑中的小鱼渴望回归大海。
好在读高中时,因为有晚自习,家长会给点钱用于晚餐间食。我把买邮票的主意打在晚餐间食费上,方法很简单,晚餐间食要么饿着,要么蹭女生的点心饼干,这样就省出一部分钱。有道是积少成多,就这样我从嘴里抠出了第一本邮票册、第一个小镊子、第一套新邮票。
慢慢的,邮册里邮票开始增多,虽然大多数是八分钱一枚的“长城”普票,许多邮票都是重复的,一幅万里长城永不倒的画面,但心里高兴,瞅着开心。没事的时候,时常翻看这些邮票,一枚枚方寸大小的邮票讲述着一个个故事,舍不得拿出来贴到信封上,却悄无声息地贴在流年深处。那四周凸起的邮齿,看上去就像一个个生机盎然的春蕾,未见芳华,却绽放于心。
作者简介
小猪她爸,退休公务员,喜欢文字写作。
参考资料
- ↑ [中国作家网 (chinawriter.com.cn)中国作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