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政府垄断

Zfld7776.jpg

政府垄断型行业都是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大行业,涉及到国家安全和人们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政府通过调控这些企业产品的产能和价格来保证国家宏观经济的健康、平稳运行,这些行业起到国家经济压舱石的作用。

投资这类行业,好处非常明显,那就是政府垄断,不必担心市场竞争,不必担心短期企业生存问题。因为企业缺钱了,有政府背书,贷款和融资都不成问题。即使再不济,企业濒临破产或重组,也会有圈内的大哥来接管,处理后事。

还有一点就是,投资这类企业不必担心企业财务问题。因为这类企业不是政府全资,就是政府绝对控股,那么这类企业的管理层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他们大都是国家干部,可能有贪污受贿的现象,但是没有财务造假的动机。因为他们这些人都是通过摸爬滚打爬到这个位置的,可以说久经考验,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并且企业不是自己的,而是国家的,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这些岗位早晚都要轮岗,企业业绩造假这点事迟早会被发现的,那么管理者的政治前途就没了,这样做没有任何好处,并且风险巨大,所以这类企业几乎没有财务造假的案例。

同样,这类企业的坏处也是非常突出,那就是企业的定价权握在政府手中,那么价格就失去了弹性,也就是价格除了反映市场外,还多了层政治的考量,使得价格变化更迟钝,不能完全反应市场的需求。而且投资者对企业的预期也非常明确,股票就失去投机功能,那么这样的股票就很少被炒,也就是投资这类企业,投资者大多时候只能赚取类似利息一样的股息,而赚不到市场先生反复无常的钱。但总的来说,政府垄断型企业赚钱还是不成问题的,只是多多少少的差异。 近些年来,政府也逐渐认识到这类企业在管理经营上的弊端,积极地通过混改,让民营资本介入,实现这类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彻底分离,达到国有企业的进化升级和国有资产最大化的目的。目前这项改革正逐步推进,处于探索阶段。但这是个大趋势,不可阻挡。

在A股中,政府垄断型行业很多。在这类行业中,政府鼓励和推进竞争,最终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一大类是金融行业,这是国家经济的血液,绝不能失去控制权,如银行、保险和证券,其中光银行的利润几乎就等于A股其它所有行业的总合。虽然近些年来也给民营资本开了个小口子,但是其作用和影响力非常有限。

第二大类就是通信行业,这关乎国家安全,所以只由中国移动、电信和联通来运营。

第三大类就是基础性的交通,如铁路、航空、机场、公路等行业,这类行业的前期资本投入巨大,后期的维护保养的工作量也不小,只能通过政府才能完成。第四大类就是关系老百姓的生活的行业,如水电气、环保和废气物处理、景区等行业。这类行业需求不用担心,一旦基础设施完成,后期就可以躺着收费,只不过是政府定价。第五大类就是军工,这类企业绝对在政府的控制之下,投资这类企业,业绩不重要,国际局势和冲突才是股价的催化剂。[1]

目录

政府高度管制和市场垄断有什么区别

政府管制的情况,比市场垄断复杂得多。政府管制一般通过几个方面的限制来起作用:对行业的投资,行业准入资格,专卖制,采购权控制,定价权控制,地区销售控制,等等,种类非常多。对行业投资的控制比较明显就是铁路、电力,很长时间以来,这些行业是完全不允许民企或外资参与投资的,从而限制了行业股东的成分,造成了“国家垄断”。行业准入资格的控制比较明显的是保险业、银行业、出租车行业、医院行业等等,通过发牌照的形式控制进入行业的竞争者,从而造成寡头垄断或竞争垄断。专卖制最突出的就是烟草业、盐业、糖业。国家指定某一机构担任全国的唯一经销商,并通过这一经销商来控制全国的产品价格和采购及供货渠道,这种管制形成的是绝对垄断。采购权控制比较明显体现在电煤、稀有矿产、甚至是出版业,政府通过控制这一行业必须的上游资源,例如煤炭采买许可,矿权,书号等等,来限制下游行业的发展。定价权控制比较明显的是普药行业电力行业水务行业。政府规定相应的产品价格,但不对行业市场进行过度控制,比较容易形成竞争垄断,规模经济优势明显。地区销售控制最明显的是电信行业和外资寿险行业,由各省级分公司分别来负责该省的销售,并且限制新入竞争者的数量和规模,这种方式可以在局部形成垄断,但可以在全国的市场中得到宏观调控。而看到这里我想我要说的也就明白了:市场垄断只是一种市场现象,可能由政府管制导致,也可能由其他因素决定。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对于“垄断”和“竞争”的选择,对于不同的行业市场选择不同的策略,最终实现宏观调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