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他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故乡他乡》,副标题:上海青年支边往事,作 者: 大力 著,出版社: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合理阅读使一个人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1],全面提升人文素质[2],为走向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透过一段段饱含真情的回忆,为读者讲述一个个上海支青在支边岁月所经历的故事,并以此来记录他们与新疆的共同成长印记,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理论价值和可读性、收藏性。
作者介绍
张力(笔名大力)曾做记者、编辑、工程师、军人。著有《直航台海》《百年战场》《笑声泪影》《九爷》等。译有《高技术战争》《无人战争》《未来陆战》《电子战导论》等。纪录片撰稿《叩开佛门》《苦恋》《在那遥远的地方》《落日归侨》《五十六年家国》《北纬十七度》《勐腊气象》《伪满臣俘录》等。在报刊发表百万字以上文字及大量图片。
目录
上篇:去那遥远的地方
动员,穿军装的新疆梦
一分钱盖个红章,户口就迁走
到了花花世界可不准乱讲
生活像一条五彩斑斓的彩练
女青年可以尽量多录取一些
支边对于他们是个明智选择
一身军装意味着无上光荣
安置社会青年支援边疆去
就等着那出发的一声长鸣
出发,寻找传说的幸福城
火车一启动,车站哭声一片
早晨醒来,发现外面全变了
馕出现的时候大家并没在意
操着南腔北调劝说:下来吧,到了
幸福生活就要从这里开始
劳动,拿起改造自然的武器
他们怪怪的,提着裤子走路
一听说发枪,高兴得跳起来
一碗饭的分量在心里几十年
奖一副扁担,上面写“挑肥女将”
那可是天山脚下的农场
有一些年,天天砍树开荒
生活,翻毛皮鞋换回包谷馕
咱每天烧一锅酱油汤行不行
年三十会餐,只能吃不准带
地窝子里好多盏小油灯在闪烁
连队的人都跟着放映机走
帮我老婆也带个那东西来
探亲,“强盗车”搬走上海的家
她们又哭又闹,她坐一边不吭气
两个月不吃不喝买张火车票
来到上海已经像个外地人
连洗澡的大木盆都带过去
他们一回来,我们看到都吓死
婚恋,剥树皮的谈情说爱
不管抓到没抓到,开除撤职
女的省下包谷馍给男的吃
俩人做小锅饭,就有点意思了
一定要找个出身好点的
上海是中国第四大城市吧
听见洞房里是又哭又闹
上海人找外地人那叫“半钢”
下篇:重回出发的地方
返城,争抢回家的通行证
花二百多亿换来“四个不满意”
回城呼声淹没在遥远的边陲
从偏远连队会集到阿克苏
突然来消息:快撤,回去开户口
把所有东西卖掉,往上海跑
为一方先走,另一方同意离婚
临上车,朋友说你们恐怕走不了
比当年离开上海时难过得多
生存,街头巷尾各自谋生
回来的兴奋变成不知所措
哪怕仅仅只有一张床铺
一家子回来,弟弟没法结婚了
落不上户口,吃饭都成问题
晚上跑到乡下捉蟋蟀,白天卖
三十几岁了,人生重新开始
除了挖渠种地,还学了点什么
重又登上列车,已经是一名列车员
二代,父母返城的先遣队
太阳初升的时候,边走边回头
看不到稍微大一点的天空
奇怪,好好的干吗查视力
一紧张,说成了“买一张一锅”
个月工资,孝敬你们
拿九百块这么多的工资了
嘱咐她,不要说是新疆回来的
烙印,他们是无语的胡杨
有时候想,干脆再回去吧
我妈说了,多挣点钱到上海买个房
家人一年聚两三次,我们几十次
唱的是《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那时不回来,现在也是大户了
外号记着哪,外号记得清
想说的话
受访者名录
参考文献
- ↑ 什么是时代的知识结构——汤胜天,搜狐,2016-11-04
- ↑ 陈丹青:何谓人文素质教育? ,搜狐,2017-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