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故鄉有座古老的寨山(尹燕忠)

《故鄉有座古老的寨山》中國當代作家尹燕忠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故鄉有座古老的寨山

平陰縣城皆山,縣城東有座古寨山出名,諸峰巍然聳立,林壑幽美。寨山主蜂在城東八里處,是東南諸峰中的制高點。站主峰之頂,東可望泰山,北可望黃河,西可鳥瞰玫城新貌。

寨山獨具特色。層巒疊障而又犬牙交錯,使得它「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只有走進她,才可以領略她的古韻,她的清新之美,她的壯觀。 它高而不陡。它山路彎彎,像北斗星那樣紆迴曲折,像長蛇那樣沿山谷盤行。這特點恰恰證實它具有歷史古道的便利。 相傳,漢文帝十六年(前163年),濟北國都沿黃地段被大水吞沒。東昌府通泰安州的要道改捷徑翻寨山,便開闢了寨山古道。 寨山古道從平陰城向東路經「聖井」,翻寨山、經「天井」入肥城達泰安,全長300華里。

東昌至泰安各距寨山150華里,故寨山成為古道中的歇息驛站。 古道的制高點,在寨山頂北,下方與團山頂峰南端交界,平坦的山崖上建有一座四門古亭,當地人俗稱為「四門模」,其建築全石結構,高三米圓拱尖頂形,四門相對,每邊長各三米,正門坎上刻「四門亭」字樣,亭邊立石碑一塊。為古道路記碑,建於北魏武定二年至隋大業七年(公元544-611年)間,後於民國十年重修改為「溫涼亭」,並保留了四門相對亭貌。重修古道路記碑,立於寨山東麓的沙窩山段。 古道的寨山段全長20華里貫通東西。路面寬1.5米,路基全大石塊鋪築。順山勢蜿蜒向上,陡處築石台階,多紆迴彎道。 古道在深山綠蔭里象一條時沒時現的長蛇,緊緊地把寨山纏繞。 站到四門亭,向東看是茫茫群山,連綿起伏,群峰迭巒。向北看,團山、馬蹄山盡收眼底,山韻氤氳,梯田盤卷,像一幅美妙生動的山水畫,展現在你面前。 寨山的特色在於她的沁人心脾的清新之美。一般的險峻高山常常無水,而她卻山高水長。向東二百米處.有一股清泉流淌在山澗,被人稱為「寨山湃溪泉」該泉屬季節泉。盛夏時節,泉水從兩米高的岩縫裡汩汩而出,匯流至「小溪凹」滿外溢。遠遠望去「小溪凹」象一明鏡,陽光照射,耀人眼帘,灑珠濺玉,飛流而下。

早有詩人留書,並刻石在湃溪石崖上: 遊憩溪汩源, 漱石忱流泉。 欲聽水龍吟, 而曰未知年。 從湃溪泉到寨山,有一山路直通峰頂,小路橫穿古道而上,直到山頂寨牆。 寨山因作為兵家必爭之地而具有歷史的壯觀。古代的寨山曾經是斬關奪將的要塞。她是漢朝北安故國的西南屏障。在這裡安營紮寨,可從古道上運糧草,可從東山的湃溪泉取水,下可攻,上可守,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寨山者,安營紮寨之山也。在古戰場上,曾有過刀光劍戟,曾有過血肉成泥的鏖戰……。

寨牆就是營盤。就是寨圍子。相傳,這是兵家爭戰、登高嘹望古道東西敵情,築下的防禦工施。築在頂峰下十幾米處,圍繞峰頂一周壘高兩米、寬兩米的石牆,並留有多處晾望口,如今,寨牆清晰可見,古時留下的陶片、青銅箭頭等兵戰遺物,足以證實寨山古戰場無疑。作為通往寨山的小路,是兵戰時住寨取水之古道。今在寨圍牆附近有兵家樹旗立牌的直徑10厘米、在石崖上鑿下的三個旗杆窩。山下石崖上刻有前人的詩句; 秦吞六國漢登基, 武王伐紂康代齊。 自古遠有英雄將, 南山頭上肉成泥。 據清《光緒二十五年志書》記載;「寨山,距城東南八里余…… 寨山古道連東昌府、牽泰安、寨山多兵家爭占之「瞭望台」,屬平陰名山之一。

寨山也經過了抗日戰爭的艱苦歲月。它同毛鋪青龍山一樣,幾經戰火紛飛,展現了革命先烈、英勇就義的一瞬間。 如今,她已是遊人瀏覽平陰、肥城、長清三縣的觀光點,站在主峰頂,看安城鄉20個自然村一覽無餘。段天水庫攔截了天井飛泉之水而高峽出平湖,張天水庫湖光山色、水色瀲灩。安城水庫波平如鏡,安灤河繞北安故城而過,撲向黃河。220國道車水馬龍,安城工業園區樓房林立、招商引資、蓬勃發展。 去冬今春,一場開發治理寨山的號角吹響了。這座沉睡了多年的古寨名山上,人歡馬叫、紅旗招展。隨着山區農業綜合開發治理、寨山南北萬畝魚磷穴栽上了果樹,千畝山嶺薄地整平連片。使寨山的容貌裝飾一新。將開闢出古色風韻的旅遊景點。 今天,「金銀花園」已牽住了寨山之首。明天,碩果纍纍的「冬棗園」向寨山張開緋紅的笑臉…… 是啊!寨山屬於安城,安城人民也以寨山的古老、獨特的歷史文韻而自豪。

2019.9.8日晚[1]

作者簡介

尹燕忠,男,中共黨員,山東省報告文學協會會員、山東省散文協會會員。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