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蚂蟥(80)(刘剑峰)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故乡的蚂蟥(80)》是中国当代作家刘剑峰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故乡的蚂蟥(80)
可是故乡的一物却让我没有好感,说起来浑身都要起鸡皮疙瘩。
这东西就是蚂蟥。
故乡地处黄盖湖畔,属于长江中游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湖交叉,土地非常肥沃,水稻种植面积广,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那些稻田原为黄盖湖的河汊和沼泽,是后来围湖造田的产物;正因为如此吧,稻田里的蚂蟥特别多,成了故乡一害。
和很多农家孩子一样,我六七岁就割谷插秧。从小对蚂蟥司空见惯了,知道它会吸血,却也不怎么害怕。插秧时只要一发现了,趁它还没有吸出血,我就会跑到田塍上把它扯下来。蚂蟥短的半寸,长的寸许,身体细细软软的,滑滑腻腻的,那一种黏液沾在手上让人特别恶心。它两端都有吸盘,扯下来不容易,经常扯开了这端,那端吸着了,扯下那端,这端又吸上了,有时要手忙脚乱和它纠缠几个回合。
十四五岁时参加队上的双抢,插秧时经常是你追我赶,速度非常之快,再也不能借口处理蚂蟥跑上田塍歇火了。农活做多了,我对蚂蟥的了解也更多了。蚂蟥大体上有三种,浅黄色的较少,行动不太敏捷,吸血也慢;淡绿色的居多,它浮在水面上,身子一缩,头部一伸,匍匐前进,迅速出没,就像技艺高超的蛙泳运动员。最厉害的是斑点蚂蟥了,它身子细长,呈灰色,遍布星星白点;身姿矫健,行动敏捷,有时还潜水游动,非常隐蔽;更独特之处,它不是像上面的蚂蟥吸血之前让人渐渐有一种痒痒的感觉,而是不到几秒钟就让人有一种针刺般的剧痛,有时痛得令人忍不住哆嗦着跳起来。“蚊虫听嘴响,蚂蟥听水响”,听到水声,蚂蟥如离弦之箭一般向声源地游去。所以我们会尽可能不弄出水声,以免招来四面八方蚂蟥的围攻。
被蚂蟥咬多了,我也学到一些处理蚂蟥的方法。扯,拦腰掐住,慢慢拉起,拉得长长的像一条皮筋,待它一松口迅速扔向插好了秧苗的远处;抽,用手中的秧苗反复抽打,可以让咬得不紧的蚂蟥缩成圆球,顺脚下滚,咚的一声掉到水里;拍,蚂蟥非常贪婪,吸血时靠吸盘的部分会拱起,以便血液顺畅的进入腹腔,这时扯会掉下脚上一块皮,抽打也无济于事,先只能使劲拍打,给它两个响亮的耳光,特别要打拱起的部分,打得它全身瘫软下来,让它咬得不那么紧了再去扯。而有的蚂蟥又非常狡猾,两个吸盘紧靠着吸在一处;蚂蟥特别喜欢拣咬烂了的地方吸,以便吸血更快,这两种情况下也适合用拍的方法。有时脚上一块地方突然感到好痒好痛,抬起脚来发现七八条斑点蚂蟥绞成一团,纵横交错的咬着。碰到这种阵势,我们也不会尖叫,见多了。因为太多了扯起来会恶心,掉在附近它们又会卷土重来,这时候最好是跑到田塍上,双手用一把干稻草从上面紧紧地勒下去,这一勒往往可以掉下几条,其余的或扯或拍,再作处理。如果伤口比较大,血流不止,最好用几根稻草捆扎,既可以止血,也可以止痛。插秧是高强度快节奏的农活,几个人一字排开,速度保持一致为好,否则要被两边的快手关在秧洞里,那是很没面子的事。因此,插秧时只能不时瞥一眼双脚,发现了蚂蟥也只能迅速处理,处理之后要赶紧插秧,脚上的鲜血在泥水中要流到什么时候也就无暇顾及了。
作者简介
刘剑峰,1996年出生,业余文字爱好者。对新鲜事物抱有高度好奇心,喜欢用文字探寻日常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