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敏銳 | |
---|---|
敏銳,是漢語詞彙,漢語拼音為mǐn ruì,意思是反應靈敏,頭腦靈活,目光 尖銳。出自《新唐書·吳湊傳》:" 湊才敏銳,而謙畏自將。"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敏銳 [1]
外文名稱 perceptive
拼音 mǐn ruì [2]
注音 ㄇㄧㄣˇ ㄖㄨㄟˋ
例句 老鷹的眼睛特別敏銳
反義詞 遲鈍
基本解釋
1. [perceptive]∶對感官刺激反應性強。
敏銳的洞察力。
2. [keen;sharp;acute;quick]∶知覺精細而靈敏。
敏銳的審美眼光。
引證解釋
指敏感,銳敏。
《新唐書·吳湊傳》:" 湊才敏銳,而謙畏自將。"
宋 蘇軾《密州到任謝執政啟》:"宜得敏銳兼人之器,以副厲精更化之懷。"
明 唐順之《<劍泉奏議集>序》:"公為人敏銳闊達,藝於世務而圓於應機。"
王力《中國語言學史》第三章:" 王氏和羅氏都是封建時代的人物,但是王氏具有現代科學的頭腦,他眼光比較敏銳,思慮比較周密,成就更為突出。"
相關詞語
開頭相同:敏活 敏悟 敏快 敏絕 敏於事,慎於言 敏洽 敏明 敏惜 敏諧 敏行 敏贍 敏強 敏晤 敏睿 敏慧 敏思 敏麗 敏求
結尾相同:尖銳 岑銳 玉銳 齒少心銳 棱銳 犀銳 講銳 勁銳 負堅執銳 驍銳 蜂銳 躁銳 剛銳 孤銳 楊銳 披堅執銳 口銳 栗銳。
段能力素質
敏銳是指人感覺靈敏、眼光銳利、反應迅捷,這是人的悟性所致,為應變能力的體現,它是主觀世界的產物,若經過經驗積累歷練則會將其推向極致。紛繁複雜的社會實踐中敏銳的智慧無處不在,政治上的敏銳直接決定一個人面對大是大非,能否始終保持一個清醒的頭腦;工作上的敏銳直接關係一個人能否正確領會意圖,在較短的時間內開創事業上的新局面;生活上處理問題和解決矛盾上的敏銳直接考驗一個人能否防患於未然,化矛盾於無形,營造和諧的工作環境。
只有敏銳,才能凡事想在前、做在前,就能把好事辦得更好、難事解於萌芽,做到未雨綢繆,從容應對。荀子說:"先事慮事,謂之接,接則事優成"。"事至而後慮者,謂之後,後則事不舉;患至而後慮者,謂之豫,豫則禍不可御"。敏銳,"則事優成";不敏銳,"則事不舉"、"禍不可御"。信哉斯言!
敏銳從何而來?它不是憑空即來,也不是立馬可得的,而是通過學習積累和實踐的歷練,在工作和生活中經過厚積薄發的思考而練就的。
要培養敏銳,至少要從三個方面努力:
首先,要善學習重積累。知識就是力量,知識使人敏銳。有了豐富的知識,對一些矛盾和問題才能知之利害、曉之後果。反之,缺少必要的知識儲備,對一些事情尤其是比較複雜的事情就看不清、摸不透,或者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判斷力,跟着感覺走,大事到來時就會不知所措。因此,我們一定要善於學習注重積累,緊跟現代社會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的步伐,不滿足於已有的知識,下定決心,擺脫不必要的應酬,學習學習再學習,不但學習黨的創新理論、社會科學知識,也要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努力增加知識積累。只有這樣,應對工作和生活中的人和事,才能敏銳反應,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容應對。
其次,要勤思考重實踐。經常思考可以做到層次更深,思維更縝密。有些思想,往往靈機一閃現,時間很短暫,如果平時不留心,就不會受到啟發,觸動。然而大多數的人,對于思想中閃現的、那些比曇花凋謝還快的、絢麗奪目的,只是一現,就過去了,人們並不覺得這是什麼損失,其實這是一種極大的浪費。在做到勤于思考的基礎上,我們在實踐中還必須要做到勤於觀察,善於發現,長於捕捉,做生活上的有心人。平時要多察、多看、多想,時刻注意周圍的新情況、新問題、新經驗。既要看國家的大事,又要看身邊的小事;既要看領導層,又要看群眾層;既要看到面上,又要看到點上。只有看得多、看得真、看得深,才能形成理性思考的火花,為拓展敏銳的素質深扎厚實的思想根基。
第三,要思責任重信仰。應當說,在隨時要經受生與死考驗的革命戰爭年代,我們比較容易保持敏銳,而在發展順利、條件優越的和平時期,則容易變得遲鈍,喪失敏銳。對此,我們應當給予足夠的注意。要常思立身為人就要努力用行動去體現自身的價值,做一個對黨和人民有益的人的責任,始終堅定自己的政治信仰,恪守自己處事做人的行為準則,在現實生活中真正做到,說話辦事講政治,任何時候聽招呼、守規矩,不出任何政治性問題,不犯任何政治性錯誤。要堅定理想信念,嚴守黨的政治紀律,決不散布、傳播政治謠言,善於從講政治的高度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堅持顧全大局,令行禁止。不因自己職務低、年齡輕、資歷淺、地位不高,而喪失敏銳性,相反要做到小年齡要有大思考,小職務要有大作為,在說話、辦事和為人時,始終有超前思想,有新認識、新思路、新舉措,真正靠敏銳去開拓事業創造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