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敦煌

增加 88 位元組, 1 年前
地理位置
[[File:敦煌飞天.jpg|缩略图|右|[https://www.dunhuangtour.com/uploadfile/2020/0116/20200116062908889.jpg 敦煌飞天原图链接]]]
'''敦煌''' (''' Dunhuang''' ), 是一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敦煌”一词最早见于[[ 史记•大宛列传 ]] ,东汉应劭解释。敦,大也;煌,盛也,取盛大辉煌之意。敦煌曾是中西方交通的枢纽要道,丝绸之路上的咽喉锁钥;是飞天艺术的故乡、佛教艺术的殿堂,有“戈壁绿洲”、“西部明珠”之称,被誉为“世界的敦煌”、“人类的敦煌”。 敦煌市先后被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际世界的中国品牌城市”、“中国自驾车旅游十大目的地”、“2008中国魅力中小城市”、“游客最喜爱的旅游区”、“中国最值得外国人去的50个地方”.. https://www.dunhuangtour.com/
== 地理位置 ==
境内东有[[三危山]],南有[[鸣沙山]],西面是沙漠,与[[塔克拉玛干]]相连,北面是戈壁,与[[天山]]余脉相接。南北高,中间低,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平均海拔不足1200米。
另外,[[祁连山]]又是一个东西方向的走廊。中原的地区跟西域乃至于更远的[[中亚 ]][[ 西亚]]、[[印度]]、[[西亚]]、[[伊朗]]、[[阿拉伯]]乃至[[欧洲]]的交通和交往都要经过这个狭窄的河西走廊的地带。
这里四季分明,春季温暖多风,夏季酷暑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9.4℃,月平均最高气温为24.9℃(7月),月平均最低气温为-9.3℃(1月),极端最高气温43.6℃,最低气温-28.5℃,年平均降雨量39.9毫米,蒸发量249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142天,属典型的暖温带干旱性气候。
敦煌在1987年改为市之前它仅仅是一个小县。可是由于它拥有以莫高窟为主的敦煌石窟艺术,及在莫高窟藏经洞中保存了数万件古代文书,而使这个边远小县的知名度却远远超出中州大郡,不但国内海外皆知,更令全国全世界钦仰。如果说[[乐僔]]在鸣沙山麓首开第一个佛窟是肇源于三危山顶佛光的启示,有些偶然,那么此后1000多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蓬勃发展却是古代敦煌社会、宗教不断演进的结果,是历史的必然;如果说藏经洞文书历时千年而不毁是得益于西北气候干燥、水分稀少的自然地理条件,那么如此庞博的文献产生并封存于此处却是敦煌经济、文化繁荣发达所致,同样有着历史的必然性。因而,在“敦煌热”勃兴全球的今日,探讨敦煌艺术与文化产生发展的背景,即敦煌的历史就不是多余,而是必需的了 。https://www.dunhuangtour.com/cn/history/378.html
== 建立简史 ==
=== 敦煌郡的设立 ===
   西汉 占有河西地区以后,为施行有效统治, 西汉先是 于元狩二年设置武威、酒泉二郡,在敦煌地区设立“酒泉玉门都尉”,隶属于邻近的酒泉郡。随着中西交通的发展,敦煌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故数年后又分武威、酒泉地更设张掖郡和敦煌郡,与先设的二郡合称“河西四郡”(也有研究者认为四郡的设立次第是先[[酒泉]]、张掖,后敦煌、武威)。敦煌郡的建立是敦煌史上的大事,是敦煌正式划归汉帝国版图的开始,是确立敦煌在中华文明史上重要地位的关键一步,而敦煌有确切纪年的历史也始于敦煌郡的建立。
=== 东汉时期敦煌的经济与文化 ===
从绘画风格来说,敦煌壁画在各个时代都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敦煌壁画是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融会贯通的产物。它既能突出西域文化的野性之美,也能描绘东方文化的清秀之风。它既有接近现实的写实主义作品,也有优美高雅的浪漫主义作品。它们反映了说法、传教、修行等宗教生活的内容,涵盖了舞蹈、建筑、战争、狩猎、耕织、婚丧嫁娶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记录了佛教东传的历史变化,保存了中西交流的文化史实。它们宏伟瑰丽、博大精深、神韵兼得、天生化成,是当之无愧的“戈壁滩上的历史卷轴”、“墙壁上的图书馆”。它们从中西文化的张力中成功地寻找到了新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中国五代以前的画作大多都已不存,它们的重见天日,为中国绘画史增添了生命力,使那些被历史尘封的中华文明瑰宝重放光辉,更是艺术的殿堂,是中国贡献与全人类的艺术宝库。<ref>[https://www.dunhuangtour.com/cn/history/378.html 敦煌旅游网]</ref> == 参考资料 =={{reflist}} {{Category:690 中国游记}}
44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