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数字通信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数字通信(第四版)》是2010年9月23日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张力军。[1]

编辑推荐

John G.Proakis、Masoud Salehi合著的《数字通信》在内容上既论述了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问题,又对数字通信新技术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本书采用了信号空间、随机过程的级数展开和等效低通等分析方法,根据最佳接收准则,先后讨论并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噪声(AwGN)信道、带限信道(有符号间干扰和加性噪声)以及多径衰落信道等三种基本的典型信道条件下的数字信号可靠高效传输及其最佳接收问题。本书讨论问题系统全面、内容逐步深入、概念清晰,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习题和参考资料丰富,是一本比较全面、系统、深入论述数字通信理论的经典著作。

内容简介

John G.Proakis、Masoud Salehi合著的《数字通信》是数字通信领域 [2]

一本优秀的经典教材,既论述了数字通信的基本理论,又对数字通信新技

术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本书采用信号空间、随机过程的级数展开和等

效低通等分析方法,根据最佳接收准则,先后讨论并分析了在加性高斯白

噪声(AWGN)信道、带限信道(有符号间干扰和加性噪声)以及多径衰落

信道等三种基本的典型信道条件下的数字信号可靠且高效传输及其最佳接

数字通信1.jpg

收问题。从信号传输角度主要介绍了通信信号数字调制自适应均衡

多天线系统和最佳接收等内容;从信息传输角度介绍了信息论基础、信道

容量和信道编码等内容。

数字通信》取材新颖,讨论问题系统全面、逐步深入、概念清晰,

理论分析严谨、逻辑性强,习题和参考资料丰富,适合作为信息和通信专

业的研究生教材,对相关专业的教师、学生以及科技工作者也是一本很好

的参考书。

数字通信是用数字信号作为载体来传输消息,或用数字信号对载波进行数字调制后再传输的通信方式。它可传输电报、数字数据等数字信号,也可传输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语声和图像等模拟信号。

目录

第1章 绪论

数字通信的早期历史是与电报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1937年,英国人A.H.里夫斯提出脉码调制(PCM),从而推动了模拟信号数字化的进程。 1946年,法国人E.M.德洛雷因发明增量调制。1950年C.C.卡特勒提出差值编码。1947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研制出供实验用的24路电子管脉码调制装置,证实了实现PCM的可行性。1953年发明了不用编码管的反馈比较型编码器,扩大了输入信号的动态范围。1962年,美国研制出晶体管24路1.544兆比/秒脉码调制设备,并在市话网局间使用。 数字通信与模拟通信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它抗干扰能力强,通信质量不受距离的影响,能适应各种通信业务的要求,便于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便于实现保密通信和计算机管理。不足之处是占用的信道频带较宽。 20世纪90年代,数字通信向超高速大容量长距离方向发展,高效编码技术日益成熟,语声编码已走向实用化,新的数字化智能终端将进一步发展。

数字通信2.jpg

第2章 确定与随机信号分析

数字通信4.jpg

随机过程(Stochastic Process)是一连串随机事件动态关系的定量描述。随机过程论与其他数学分支如位势论、微分方程、力学及复变函数论等有密切的联系,是在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及社会科学各领域研究随机现象的重要工具。随机过程论目前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在诸如天气预报、统计物理、天体物理、运筹决策、经济数学、安全科学、人口理论、可靠性及计算机科学等很多领域都要经常用到随机过程的理论来建立数学模型。

第3章 数字调制方法

模拟信号数字化处理,首先要限带是因为根据Nyquist采样定理,当采样频率大于2倍的信号带宽时,可以还原出原始信号。限制带宽实际上是确定了合适的采样频率。

第4章 AWGN信道的最佳接收机

第5章 载波和符号同步

第6章 信息论基础

第7章 线性分组码

第8章 基于网格和图形的编码

第9章 通过带限信道的数字通信

数字通信3.jpg

第10章 自适应均衡

第11章 多信道和多载波系统

第12章 数字通信用扩频信号

第13章 衰落信道Ⅰ:信道特征与信号传输

第14章 衰落信道Ⅱ:容量与编码

第15章 多天线系统

第16章 多用户通信

附录A 矩阵

附录B 多信道二进制信号的差错概率

附录C M相信号自适应接收的错误概率

附录D 平方根分解

参考文献与资料

中英文人名对照表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