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数论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数论经》,印度数论派哲学经典。大约成书于公元1400年,原作者不详,据学者根据经论内容推断,可能是吠檀多论者假托数论创始人迦毘罗(Kapila)而作。目前多与后人的注释同时出版,较流行的为阿拉哈巴德版、加尔各答版、孟买版。其注释本比较重要的有:15世纪阿尼鲁达的《数论经释补》,16世纪识比丘的《数论疏解》,17世纪摩诃提婆·吠檀丁的《数论经付疏抄》等。已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

内容简介

本书分6卷共527颂(说法不一)。各卷内容:1.总论164颂,分为9个主题:①数论的范围与任务;②关于束缚的问题;③数论基本原理的起源;④物质与辨别力的关系;⑤数论认识的手段;⑥物质和因果论;⑦物质的显现与非显现;⑧三种成份(三德);⑨建立原初物质和神我的推论。2.原初物质的演化,共47颂,分8个主题:①物质的能动及与神我的区别;②物质及其演化;③时间与空间;④自性与它的基本倾向;⑤自我,感觉功能与行动功能;⑥心的功能;⑦功能与神我的区别;⑧13种工具及综合作用。3.解脱,共84颂,分11个主题:①特殊与非特殊;②粗体与细体;③粗体与细体非神我决定;④束缚与解脱;⑤梦、醒和瑜伽意识;⑥沉思的本质;⑦误解、机能障碍、满足与获得;⑧宇宙的显现;⑨物质的机能与作用;⑩辨别力与解脱;(11)命解脱。4.故事与插图,共32颂,以故事说明数论的真谛,共讲了26个故事和寓言。5.对某些问题的争论兼驳其他学派的论点,共130颂,分23个专题,即关于神的存在问题;吠檀多哲学中无明的概念;美好行为的存在;正理论—胜论对美好行为的理解;字和意;认识与谬误;字的本质与含意;吠檀多的非二元论;感觉器官和心;解脱;感官的功能;正理论—胜论的原子论与范畴学;知觉;量;一般性;关系;情感;肉体的物质因;粗体与细体;感官的职能范围;肉体的本质;解脱的经验;生物的类型;神我与三德。6.重点概括几个问题,共70颂,即自我的本质与自我的区别;获得解脱的方法;创造的本质;神我为多;显现的世界;神我与原初物质并存。

本书阐明了二十五谛说,但是在阐述的过程中,渗入了吠檀多有神论的观点,成为后期数论的代表作。它与前期《数论颂》的观点有如下区别:在本体论方面,神我与原初物质由互相观照的关系代之以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神我是自性的支配者;我的观念由多我变为一我,最终引入了吠檀多一元论的神,神作为“不可见力”推动着原初物质的演化;三德说在早期数论传统中代表演化的过程和感情的状况,后期《数论经》的注释者识比丘,把“德”解释为精细的实体,最初是均衡的状态,后来当神我破坏了这种均衡时。就在各种显现的原则不均衡的排列中结合起来。在认识论方面,本书强调感官的知觉作用,而不强调觉与心的特殊机能。本书是研究后期数论的重要参考资料。

工具书的特点

1、从编辑目的而言,它主要供查考、检索而非通读[1]

2、从编排方法而言,工具书总是按某种特定体例编排,以体现其工具书性,易检性。

3、从内容而言,广泛吸收已有研究成果,所提供的知识、信息比较成熟可靠,叙述简明扼要,概括性强[2]

视频

数论经 相关视频

数论第1讲 数论综合
5暑数论专题班第2讲

参考文献

  1. 工具书,绝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人民数字联播网,2020-05-13
  2. 工具书的特征,豆丁网,2016-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