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敺 |
驱(拼音:qū)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形声字,古字形从攴区声,后改为从从马区声 。驱的本义为使马奔驰,引申为驱逐、驱赶,又引申为狂奔、快跑、飞奔。此外还有强行、逼迫之意,如驱使、驱遣。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驱
拼音; qū
繁体; 驱
部首; 马
五笔; cgar(98)caqy(86)(86、98)
仓颉; NMSK
郑码; XHOS
笔顺; 横折、竖折折钩、提、横、撇、点、竖折(5511345)
字级; 一级(编号:0930)
平水韵; 上平声·七虞
笔画数; 3+4
四角号码; 7111₄
GBK; C7FD
异体字;
- 驱、駆、䮃、*駈、ࣦ�、�、�、�、�、�、�、ࢿ�
统一码; 9A71
造字法; 形声字
字形结构; 合体字,左右结构
文字源流
形声字。金文作图1,石鼓文作图2,与《说文解字》古文(图4)同。隶定作"驱"。字形从攴(pū),示驱赶动作;区作声旁,指示读音。篆文或从马,区声(图5),说明了驱赶的对象。后来又产生了从马,丘声的"駈"。《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规定"驱"为正体,"驱""駈"则作为异体字加以淘汰。
从字形上看,驱本义当为策马前进,泛指赶。赶的目的一是使之前进,一是使之离开此地,所以引申有前行,如"长驱直入""先驱者"和逐走如"驱除""驱邪"两方面的意义。
由驱使马匹引申到驾驶车辆,如驱车前往。这是词义随交通工具的更新作出的变化。
由驱马引申为驱赶其他动物,再引申为驱民。由驱马到驱人,所驱之人必是下民,这种词义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封建等级思想的影响。
由"驱逐"又可以引申为"逼迫",如陶渊明《乞食》:"饥来驱我去。"这里的"驱"字就当"逼迫"讲。
古籍解释
说文解字 【卷十上】【马部】岂俱切(qū)
马驰也。从马区声。
驱,古文驱从攴。
【注释】马驰:王筠《说文解字句读》:"当作'驰马'。""言人御之使速也。"
说文解字注
驱马也。各本作"马驰也",今正。此三字为一句,驱为篆文,此三字言其义,许之例如此。"驱马"常言耳,尽人所知,故不必易字以注之也。驱马,自人策马言之。《革部》曰:"鞭,驱也"。是其义也。
从马,区声。岂俱切,古音在四部。俗作駈。
驱,古文驱,从攴。攴者,小击也,今之扑字。鞭、棰、策所以施於马而驱之也,故古文从攴。引伸为凡驾驭追逐之偁,《周礼》:"以灵鼓驱之,以炮土之鼓驱之。"《孟子》:"为渊驱鱼","为丛驱爵","为汤武驱民",皆用古文,其实皆可作驱,与殳部之"殴"义别。
康熙字典
【亥集上】【马部】驱·康熙笔画:21·部外笔画:11
古文:驱
《唐韵》岂俱切。《集韵》《韵会》亏于切。《正韵》丘于切。并音区。《玉篇》:逐遣也。《礼·月令》:驱兽毋害五谷。
又《说文》:走马谓之驰,策马谓之驱。《玉篇》:骤也,奔驰也。《易·比卦》:王用三驱失前禽。
又军前锋曰先驱,次前曰中驱。
又《集韵》《韵会》并祛尤切。音丘。义同。《诗·墉风》: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陆云赋:昶愁心以自迈,肃旁人以曾驱。诏河冯以淸川,命湘娥而安流。
又《广韵》《集韵》《韵会》并区遇切。音姁。义同。班固《东都赋》:举㷭伐鼓,申令三驱。轻车霆激,骁骑电骛。陶侃《相风赋》:华盖警乗,奉引先驱。豹饰在后,葳蕤先路。
又通作欧。《史记·赵世家》:欧,代地。《前汉·食货志》:欧民而归之农。
又叶直谷切,音逐。《诗·秦风》:游环胁驱。叶下续毂。
俗作駈、䮃,并非。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规范】①"马"的左上角不封口,末笔横改提。②"匚"2画,㇗(竖折)一笔写成。
【写法】"马"窄"区"略宽,顶部左右旁齐平,底部"区"略高。"马",㇉(竖折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区","匚"从上、左、下包围"ㄨ";㇗(竖折)的竖段在竖中线,横段略长于上横;"ㄨ"的两笔相交于横中线。[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