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文化模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文化模式

文化模式,是美国社会学家鲁思·本尼迪克特创作的社会学著作,首次出版于1934年。

《文化模式》描述了人类行为方式是怎样结合成各种模式的,作者并指出在任一社会中,人类可能产生的行为范畴,只能有一小部分得到发挥或受到重视,从而表示赞成文化相对论,赞成根据文化发生的来龙去脉来评价文化现象[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文化模式 [2]

作者 鲁思·本尼迪克特

类别 社会学

首版时间 1934年

字 数 680000

文化模式1.jpg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为八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排列:第一至第三章首先表明自己对习俗、文化的差异和文化的整合等基本观点;第四至第六章向我们展示了田野调查的结果,即三个典型的原始部族(普韦布洛人、多布人和克瓦基特尔人)截然不同的文化模式;最后两章归入主题,论述了社会本质以及个人与文化模式的问题。

在本尼迪克特看来,文化因素就像是一套供人选择的项目,有些民族选择了这些因素,并形成了自己的形貌,另一些选择了其他的因素,并形成了别的形貌,而不同的文化形貌决定了个体的形成,因而,文化便产生了它的性格特征,成为区别于其他文化的独特整体。

作品目录

章节名 包含内容

译者前言

致谢

文化模式2.jpg

第一章 关于习俗的科学 习俗和行为——孩子的继承——我们的错误观点——地区性习俗和“人类本质”的混淆——我们对其他文化的无视——种族歧视——由习俗而非天性塑造了人——“种族的纯化”是欺人之谈——研究原始部族的理由

第二章 文化的差异 生活之杯——选择之必要——不同的社会是如何对待性成熟和青春期的——从未听说过战争的部族——婚姻习俗种种——习俗特性之交混——守护神灵与梦幻——婚姻与教会——这些联系是社会的而非生物学之必然

第三章 文化的整合 行为相关物之所有准则——文化之模式化——大多数人类学研究工作的弱点——整体观——施宾格勒之《西方的没落》——浮士德式的人与阿波罗式的人——西方文明对于研究来说太复杂——向原始部落迂回

第四章 新墨西哥的普韦布洛人 一个未遭冲击的社群——祖尼之礼仪——祭司与假扮神——巫术社团——一种强社会化的文化——“中庸之道”——带着父辈的希腊观念——与之形成对照的平原印第安人习俗种种——酒神狄俄尼索斯式的迷狂与梦幻——毒品与酒精——祖尼人对无节制持怀疑态度——蔑视权力与暴力——婚烟、死亡与悼念——丰产礼仪——性象征手法——“人之与宇宙为一”——典型的阿波罗式文明

第五章 多布 以恶意与背叛为美德的地方——惯于与人为敌——诱骗新郎——丈夫的屈辱地位——所有制的极端排外性——笃信巫术——园艺仪式——致病符咒和巫师——极好贸易——瓦布瓦布,一种精明厉害的交易实践——死亡——幸存者间的互责——不准笑——强做正经——无情的斗争

文化模式3.jpg

第六章 美洲西北海岸 海岸文明——温哥华岛的克瓦基特尔人——典型的酒神式——坎尼包尔社团——与普韦布洛人是对立的两极——经济竞争——我们自己社会中的滑稽戏——自我吹嘘——羞辱宾客——散财宴交易——虚张声势之高潮——迎新娘——通过婚姻、谋杀和宗教手段得来的特权——萨满教——怕遭奚落——死亡,最难堪的当众侮辱——百感交集

第七章 社会的本质 整合与同化——不协调因素的冲突——我们自己的复杂社会——有机体与个体——文化解释与生物学解释——利用原始部落的教训——没有稳定的“形态”——传布的意义与文化完形——社会评价——亟须自我评价

第八章 个体与文化模式 社会与个体并不敌对而是互相依赖——准备适应模式——对挫折的反应——惊人的失调——接受同性恋——取得权威的手段:阴魂附体和僵直症——“不适者”在社会中的地位——宽容的可能性——文化类型的极端代表:清教牧师和成功的现代自我主义者——社会相对性,一种希望而非绝望的学说

创作背景

《文化模式》是基于一定的时代特征而创作的。20世纪30年代初,功能主义在人类学界兴起,并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其主张实证主义,开始推广人类学实地调查方法,从中论证文化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一并探讨文化的功能作用。

功能主义向世人呈现了文化结构的有机整体性。然而,功能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比方说,功能主义认为,任何文化中人的本性与欲望都是一样的;结构功能主义则因为更看重客观事实的静态分析,而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文化模式4.jpg

本尼迪克特注意到了这些不足之处,从而立意探索文化的深层结构与价值观念,把一种文化的制度和习俗当作人们主观态度的表现来看待。此书可以说是本尼迪克特人类学理论的合集,包括作者发表的5篇关于文化模式理论思考的论文。此书出版于1934年,是本尼迪克特在对祖尼人的实地调查基础上完成的。在此书出版之后,文化模式理论自成一派。

作品思想

全书体现了本尼迪克特的三种文化理论:文化的心理学类型思想,文化整合论思想:文化相对主义。

(1)文化的心理学类型 《文化模式》试图用一组人格心理特征来概括一种文化的理想形式。本尼迪克特认为,“文化是人格在典章上的扩大,”每种文化至少可以归纳出一种与之相对应的主导人格类型,各种不同文化都可以划分出相应的人格心理学类型,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文化人格的对比研究来探讨文化的差异。

本尼迪克特的研究表明,美国西南部普韦布洛地区的印地安人(以祖尼人为代表),因其节制,中和、热衷礼仪以及个性淹没于社会之中而成为日神型(Apouonian)人;而温哥华岛的夸库特耳人则以其酒神式特征与祖尼人形成直接鲜明的对比,他们偏爱个人竞争对抗,嗜好心醉神迷,具有偏执狂似的权威幻想,在他们食人舞者的入会会礼上,酒神文化的要旨得以充分的展现。

与以上两种文化都不同的是美拉尼西亚的多布人文化。“他们无法无天,背信弃义,反复无常,每人的手都是反抗他人的工具。”“多布人严厉冷酷、一本正经.感情冲动,并把精力耗费在嫉妒。猜疑,仇视上面”。

以上这三种心理是三种文化的主导动机,其成员无一不受这种心理的影响,这种心理支配着他们在宗教。社交,经济等所有领域的活动。本尼迪克特的日神。酒神文化之说明显受到尼采美学思想的影响。尼采所谓的酒神文化和日神文化,原是用来刻画古希腊的两种艺术形式的:

文化模式5.jpg

音乐。舞蹈属于酒神茸术形式,它体现狂喜,发疯、放纵、迷狂的心理特征;而史诗.雕刻则是日iF艺术形式,它反映适度、静穆.克制、中庸等心运气质。尼喂认为悲剧兼有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精神,是这;可种精神的统一。本尼迪克特仅仅借用了尼采的这两个概念来描述原始文化的特征。

(2)文化整合论和有机文化观 本尼迪克特在第三章”文化的整合”十记述了这些思想。她认为:每一种文化轩有一种主导动机(例如酒神文化寻求出格,日神文化寻求中庸节制之道),然后依照这种主导动机选择并强化某些行为要素,排除或抑制其他要素,在文化发展进程中,那些被选择的要素便逐渐制度化,从而或多或少地获得了某种盘合,一种文化结构的形成往往是自然的文化整合的结果。

同时,本尼迪克持还强调有机文化观:文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文化多元素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文化的整体意义不能由单个的文化元素加以解释,是文化整合后的产物。“显而易见,祖尼的所有个体之和构成了一种超越那些个人所希望所创造的一切之上的文化……把它称为有机整体完全合理”。

(3)文化相对论思想 本尼迪克特认为。现代社会思考为最重要任务,莫过于充分思考文化的相对性”,(第2[5页)每种文化内部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的整合,都有某种主导目的和内在结构,多种文化不能在一种伦理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它们彼此之间并无高低、·优劣之分,都是不同地域的人们“从生存原料中创造出来的各种和平共存、平等有效的生活模式。

”(第216页)行为的价值标准和是非标准只有在一定的文化参照系统之内才有意义,比如祖尼人生活中奉行中庸原则,任何富于竞争心的个你部是不受欢迎的;同样,夸库特耳人遵从酒神精神,谦和中庸的人在这种文化中是无法生存的。大致说来,本尼迪克特在该书第一章中论述了作为方法的文化相对性,在最后一章中论述了作为价值标准的文化相对性,总之,文化相对主义构成了本书的一个主旋律。

文化模式6.jpg

文化相对主义的功绩在于打破了欧洲中心主义,承认了世界各民族及其文化的平等性和独特性,从而使。真正具有文化意识的人,能够客观地、毫不畏惧地。公正地理解其他民族在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行为方式。”

作品影响

《文化模式》这部著作出版后,在学术界发生了巨大的影响,文化人类学界、社会学界、甚至精神分析学派都对这一书赞誉有加,认为这本书开创了“文化与人格”的科学研究。到20世纪50年代,这本书已经被译成14种文字出版发行,可见该书的经典性。至今该书所阐述的“文化模式”这一概念仍然被现代人类学者所讨论。

《文化模式》给以后的文化人类学研究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1958年米德为该书写序时,该书就已被译成14种文字,印数超过380多万册。该书使得“文化”这个高深的文化人类学专业术语变得通俗易懂。

文化模式7.jpg

出版信息

书名 ISBN 译者 出版社 出版时间

文化模式 9787509705902 王炜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1-1

作者简介

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美国当代著名文化人类学家、民族学家、诗人,《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称她的理论“对于文化人类学,尤其是有关文化与个性这个领域的研究有着深刻的影响”。本尼迪克特1887年6月生于纽约,20世纪20年代师从于人类学大师博厄斯门下,1923年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30年,受聘于哥伦比亚大学,任助理教授,1948年任教授。1948年9月本尼迪克特病逝,享年61岁。其代表作有《菊与刀》、《祖尼印第安人的神话》、《种族:科学与政治》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