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家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文家驹 文家驹(1912~1996)湖南[[醴陵]市人。诗人,中国古典文学唐宋诗词研究专家、教育家,岳阳师专(现湖南理工学院)首任校长。1937年大学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至1984年离休,先后在醴陵开明中学、醴陵兰谊中学、岳阳一中、岳阳师范、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湖南理工学院)工作。历任岳阳一中副校长、岳阳师范校长、岳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湖南理工学院)校长。曾兼任岳阳市政协副主席、岳阳洞庭诗社社长等职。是全国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湖南作家协会会员。
基本内容
生平事迹
文家驹,1912年12月生,仙霞清安铺人。出身书香门第,5岁入私塾,12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省立第一中学。1927年回乡担任小学教师。1934年入中央大学学习。27年冬与罗才冈、王名伟等在醴陵县城创办《民锋日报》,任编辑。与重庆《新华日报》和中国新闻社有联系,常发表进步言论,宣传抗日。1939年7月被查封停刊。秋,为救济失学青年,和王名伟等在县城创办开明补习班。次年,改为开明初级中学,迁校于泗汾。虽办学经费困难,但每年设有6名清寒子弟免费名额。学校民主气氛浓厚,师生思想活跃,关系融洽,积极宣传抗日救国。抗战胜利后,文家驹和进步师生一道,投身民主运动。揭露国民党挑动内战,使得“中原到处起烽烟”,教育鼓励学生追求光明。1949年3月,加入中共地下组织,发展地下团员,参与组织护桥、护路、护校,迎接解放。
新中国成立后,他继续投身百废待兴的教育事业。1950年冬,醴陵县人民政府接管开明中学,次年春,与铁肩中学合并为醴陵县立第二初级中学,文学驹担任第一任校长。1952年调岳阳,先后担任岳阳一中副校长,岳阳师范校长,岳阳师范专科学校第一任校长等职,直至离休。
文家驹数十年如一日, 呕心沥血为国家培养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奉献了毕生精力。担任学校领导工作近半个世纪,关心教师, 热爱学生,务真求实,为人师表。20世纪50-60年代,政治运动频繁, 多次蒙受不白之冤。反右倾运动中遭到七天七夜的连续批斗,“文化大革命”中下放农场“劳动改造”达七年之久;始终抱着“湖上风霜坚侠骨,洛阳亲友鉴冰心”的信念,潜心教育事业。 从不推卸责任,随波逐流。保护了不少学生和教师。平反纠错后,对曾经错整过自己的人不计前嫌, 客礼相待。同时,还以自己微薄的工资和稿酬收入, 资助过不少贫困学生。深得广大师生敬仰和爱戴。
文家驹精通古文,熟读唐诗宋词,对诗词格律研究颇深,著有《古典诗词鉴赏》、《论杜诗绝句》等多部学术论著和《南湖春兴》等诗词名作。参加了巨著《辞源》的编写。是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会、湖南作家协会会员,洞庭诗社首任社长。曾兼任岳阳市政协副主席。 1996年2月2日,在岳阳病逝,终年84岁。
桃李满天下
文家驹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先后投身于中学、中专、大学教育,担任多所学校校长多年,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有用之才。在湖南醴陵开明中学时,他与进步教师欧阳文道不遗余力地给该校学生社团“雁群社”的同学指导,学生中成长出后来的著名历史学家陈连开;在岳阳师专担任10多年校长期间,他的学生中涌现出了多名学术、教育战线的佼佼者,如湖南大学金融学院院长杨胜刚教授、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余三定教授、岳阳市广播电视局局长江玉祖、作家葛大德等大批大学学者、教育名流以及其他各界精英。
谈及在母校岳阳师专留下的有深刻记忆的历史瞬间时,学生杨胜刚回忆道:“那就是两鬓成霜的老校长文家驹先生冒雨慰问因屋顶漏雨而无法安睡的学生的动人场景;那就是我们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文艺文老师、钟华老师与同学们既是良师更是益友的真挚情感......”
与洞庭诗社
1980年初,岳阳市诗词爱好者就成立了洞庭诗社,文家驹任社长,并开展了多项创作活动。这是全国第一家以创作传统诗词为主的社会团体,可以说是开全国风气之先。在文家驹的号召下,洞庭诗社成为第一家与日本等国家的国际友人以吟诵诗词的形式联络友谊的诗词组织,并与当时的《洞庭湖》杂志社结成姊妹社,在全国文学刊物中第一个率先开辟发表古体诗词的专栏,同时还与中国《诗刊》社共同发起,在岳阳市召开了第一届全国中华诗词研讨会。这一系列活动,扩大了洞庭诗社的影响,被国内外诗家赞誉为:“结社洞庭登虎榜,诗吟华夏属龙头”。 亲属关系
妻子:朱镕聪,湖南长沙人。
女儿:文励文,中学高级政治教师、全国优秀教师,曾任岳阳市第一中学(省重点中学)党委书记。
儿子:文艺文,教授,原湖南理工学院副院长。
个人诗词作品
1935年,蒋介石血腥屠杀根据地的革命人民,他愤然提笔写下《都门吟》:“雨花台上吊黄错,不见天花见血痕。”“可笑燕王诛十族,千秋正学屹然存。”抗日战争期间,写下“红旗大捷平型关”等诗句,热情歌颂打击侵略者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他一方面揭露国民党挑动内战,使得“中原到处起烽烟”;一方面“引颈延安”,追求进步。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