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文武天皇

移除 11,620 位元組, 1 年前
無編輯摘要
[[File{| class="wikitable" style="float:right; margin: -10px 0px 10px 20px; text-align:left"! <p style="background: #D6A4AB; color: #000000; margin:auto; padding: 5px 0; "> ''' 文武天 皇1.jpg皇''' </p>| 缩略图-|250px|[<center><img src="https://baikewww.baidulibrary.compref.nara.jp/picnara_2010/%E6%96%87%E6%AD%A6%E5%A4%A9%E7%9A%87images/89513540816.jpg" width="280"></0center><small>[https://www.library.pref.nara.jp/nara_2010/d833c895d143ad4b01a5666285025aafa50f068c?fr=lemma&ct=single#aid=0&pic=d833c895d143ad4b01a5666285025aafa50f068c 0816.html 原图链接]文武天皇:[[日本]]第42代天皇,在位年自697年8月22日(文武天皇元年8月1日)至707年7月18日([[庆云天皇]]4年6月15日)。 ]圖片來自library]</small> |}
'''文武天皇''' ({もんむてんのう;{{bd|683年|2月9日|707年|6月25日}}),7歲時父[[草壁皇子]]薨 男,受祖母[[ 日本持统天皇]] 第42代天 庇蔭,697年2月受封為 ,在 太子,8月即 。701 自697年8月22日(文武天皇元年8月1日)至707年7月18日(頒行[[ 庆云大宝令]]4 。707 年6 月15 月25 崩,遺體在飛鳥岡舉行火葬,埋於檜隈安古山陵。<ref> 本朝 [https://www.library.pref.nara.jp/nara_2010/0816.html 文武天 胤绍运录.日本:京都大学附属图书馆所藏平松文库,古籍无出版年份.],library</ref>
[[File:文武天皇2.jpg|缩略图|左|250px|[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23689170313682621&wfr=spider&for=pc 原图链接]文武天皇:文武天皇的本名是'''珂瑠'''、'''轻'''。]]
 
文武天皇的本名是'''珂瑠'''、'''轻'''。和风谥号有两个,一个是《续日本纪》707年(庆云4年11月12日)记载的“倭根子丰祖父天皇”,另一个是《续日本纪》797年(延历16年)追谥的“天之真宗丰祖父天皇”。<ref>[http://miko.org/~uraki/kuon/furu/text/syokki/syokki01.htm 续日本纪:卷第一文武纪 .古事记~往古之追慕~[引用日期2012-11-21]]</ref>
 
[[File:文武天皇3.jpg|缩略图|[https://baike.baidu.com/pic/%E6%96%87%E6%AD%A6%E5%A4%A9%E7%9A%87/8951354/0/d833c895d143ad4b01a5666285025aafa50f068c?fr=lemma&ct=single#aid=0&pic=2fdda3cc7cd98d1081dcc3d0213fb80e7aec90c3 原图链接]文武天皇陵]]
==生平==
輕(文武天皇)是草壁皇子(天武天皇次子、母親是持統天皇)與阿陪皇女(即元明天皇)的長子。父親草壁皇子還只是皇太子時就去世,並沒有即位,所以輕本來並沒有資格稱為“皇子”,而應該被稱為“王”(當時日本的習慣是只有天皇之子才能稱為皇子,皇子之子稱王,王的地位要比皇子低)。但祖母持統天皇是輕的後台,所以在輕被立為太子之前,也是被稱為輕皇子,享受皇子待遇。
===即位前后=== 轻(文武天皇)是[[草壁皇子]] 在689年5月7日 天武天皇次子、母亲是[[ 皇]] 皇3年4月13日 与阿陪皇女 去世。696年8月13日 即[[元明 持統 皇10年7月10日),輕 ]]) 长子。<ref>[http://miko.org/~uraki/kuon/furu/text/dainihonsi/dns114.htm 大日本史:卷之一百十四藤原不比等传 .古事记 ~往古之追慕[引用日期2012-11-21]]</ref>  亲草壁 高市 皇子 还只是皇太子时就 去世 。697年3月13日(持統天皇11年2月16日) 并没有即位,所以轻本来并没有资格称为“ 皇子 ”,而应该 称为“王” 冊立為太子。697年8月22日 当时 文武天皇元年8月1 本的习惯是只有 ),持統 天皇 之子才能称为 讓位於輕 皇子 ;8月17日(9月7日) 皇子 之子称王,王的地 要比皇子低) 但祖母持统 因為當時文武 天皇 個15歲 后台 少年 ,所以 在轻被立为 日本歷史上第一個 子之前 上天皇持統上皇讓位後 也是被称为轻 仍然充當文武天 的監護人 享受 與文武天 子待遇 並座,處理政務 <ref>梅原猛.黄泉の王 私见&#12539;高松冢.日本:新潮社,1973年</ref>
草壁皇子在689年5月7日([[持统天皇]]3年4月13日)去世。696年8月13日(持统天皇10年7月10日),轻皇子的伯父[[高市皇子]]也去世。 697年3月13日(持统天皇11年2月16日),轻皇子被册立为太子。697年8月22日(文武天皇元年8月1日),持统天皇让位于轻皇子;8月17日(9月7日),轻皇子即位。因为当时文武天皇只是个15岁的少年,所以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太上天皇持统上皇让位后,仍然充当文武天皇的监护人,与文武天皇并座,处理政务。<ref>《续日本纪·卷第三·文武天皇》:五月甲午,备前国献神马,西楼上庆云见。诏大赦天下,改元为庆云元年。</ref> 因 [[藤原不比等]]在697年(文武天皇元年)有 [[ 草壁皇子 ]] 之子 皇子(文武天皇)即位之功, 文武天皇的保 人而登上了政治的前台。因此,藤原不比等得以 承藤原氏,其 母兄弟只能姓 姓中臣氏。
===去世===
704年6月16日(慶雲元年5月10日),文武天皇改元為慶雲。708年2月7日(慶雲5年1月11日),文武天皇去世。
704年6月16日(庆云元年5月10日),文武天皇改元为庆云。708年2月7日(庆云5年1月11日),文武天皇去世。 ==政绩== ===大宝律令=== 大宝律令是参考大唐的[[永徽律令]](651年制定)而编成的日本史上最早的“律”、“令”(关于刑罚的条文称为律,把关于国家政治制度的条文称为令)齐全的法典。 701年(大宝元年8月3日),[[大宝律令]]完成。参加律令选定的人有刑部亲王(忍壁皇子)、藤原不比等、[[粟田真人]]、[[下毛野古麻吕]]等人。 为了大宝律令在全国范围内施行,701年(大宝元年8月8日),朝廷向西海道以外的6道(当时的七道指的是[[本州岛]]中部[[太平洋]]沿岸的东海道、[[九州岛]]的西海道、[[四国岛]]及纪伊的南海道、本州岛中部日本海沿岸的北陆道、本州岛南部濑户内海沿岸的山阳道、本州岛南部日本海沿岸的山阴道、[[中央山脉]]的东山道,当时的[[北海道]]、东北地区不在中央朝廷的控制之内)派遣明法博士,讲解新法令。第二年的702年(大宝2年2月1日),文武天皇向诸国颁布大宝律令;10月14日,向诸国颁布大宝律令。  改新后建立起来的封建制生产关系和中央集权的专制主义国家体制以及阶级关系,这时已用法律形式肯定了下来,这意味着日本封建制度的确立。奴隶制的灭亡,封建制的确立,并不等于奴隶制剥削形式的彻底消除。日本封建制代替奴隶制是在生产力很低的基础上进行的,自然会把奴隶制的不少东西承袭下来,印法律明文规定“贱民”制度以及品部和杂户没有完全摆脱奴隶的地位等。 ===其它政绩=== 文武天皇还废止了混乱的冠位制,设定新的官位制。大宝年间以前,日本只有零散的年号记录,在大宝年间,年号制度成形。 ===评价=== 《[[续日本记]]》评价文武天皇天纵宽仁,愠不形色,博涉经史,尤善射艺。 ==家族成员== 关系表 祖父:[[天武天皇]] 祖母:[[持统天皇]] 父亲:草壁皇子 母亲:[[元明天皇]] 同母姐:[[元正天皇]] 同母妹:吉备内亲王(长屋王妃) 夫人:[[藤原宫子]](藤原不比等之女) 嫔:石川刀子娘 嫔:纪灶门娘 子:圣武天皇(藤原宫子之子) 子:广成皇子([[石川刀子娘]]之子) 子:广世皇子(石川刀子娘之子) ==特殊的后妃记录== 在《续日本纪》中,没有文武天皇的皇后、妃的正式记录。皇族出身是当时的日本成为皇后、妃的必要条件,文武天皇的妻子中,夫人(夫人是当时日本的一种后妃等级,比皇后、妃要低)[[藤原宫子]]的地位是最高的。皇后必须是皇族出身是当时的社会常识,当初内定皇位继承人的时候,没能考虑到轻皇子没有应该成为将来的皇后的皇族出身的妃,或许出于某种特殊的原因,或者是史料记载遗漏了。 在[[梅原猛]]的《[[黄泉之王]]》中,根据《[[万叶集]]》中纪皇女([[天武天皇]]之女,文武天皇的姑姑)就是文武天皇的妃的记载,提出纪皇女因为与弓削皇子(天武天皇第九子)私通,所以妃的身份被废的假说。 关于纪皇女的记录差一点完全没有保留下来,将来的皇后有偷情这种理所不容的事,所以名字从官方正式记录中被抹去,真相并不清楚。 ==在文武天皇时期,日本律令制国家正式形成== 在文武天皇时期,日本律令制国家正式形成。其标志,就是[[大宝]]元年(701年)颂布的([[大宝律令]])。据《[[续日本纪]]》记载:“(大宝元年)八月癸卯(三日),造三品刑部亲王、正三位[[藤原朝臣不比等]]、从四位下下毛野朝臣[[古麻吕]]、从五位下[[伊吉连博德]]、[[伊余部连马养]]等撰定律令,于是始成,大略以净御原朝廷为准正,仍赐禄有差。” 值得关注的是,“大宝令”的编纂者系由上层官僚、对唐文化有造诣的中下层官僚(其中有多名渡来人和渡来系人)共19人组成,文武四年(700年)完成;“大宝律”则在大宝令完成后开始编纂,于大宝元年(701年)完成。《大宝律令》的制定和施行,标志律令制国家正式形成。 8世纪初,亡于庆云四年(707年)的[[威奈大村]]的[[墓志铭]]称:“大宝元年,律令初定”;至9世纪,人称:“昔我文武天皇大宝元年甫制律令,施行天下”;“律令之兴,盖始于大宝”。重要的是,《大宝律令》在以后很长的历史时期规定了日本的国家政治体制,具有划时代意义。此后,在养老年间由[[藤原不比等]]虽领衔编纂《[[养老律令]]》并于天平宝字元年(757年)施行,但其实质上只是《大宝律令》体系原封不动的翻版。 在持统太上皇“山陵崩”后,大宝四年(704年)5月,因天现祥瑞之庆云,故文武天皇诏令将大宝四年改为庆云元年。庆云三年(706年),文武朝廷颁布了7条改革诏令,开始推行以减轻民众负担、提高贵族官员阶层待遇、调整官员设置、晋升和处罚条件三项为核心内容的一系列改革。史称“[[庆云改革]]”。庆云四年(707年),文武天皇晏驾。 是年正月,文武天皇曾让文臣五位以上之高官议“迁都之事”,然未及实现,文武天皇便以25岁之年轻生命“晏驾”。其母、同时亦是其后继者阿閣皇大妃([[元明天皇]],[[天智天皇]]的女儿)根据儿子的遗诏登基后,即遵从“先王”遗愿,于翌年颁迁都诏书,并于710年正式迁都平城京(今[[奈良]])。 日本历史自此开始进入以文化璀璨闻名于世的[[奈良时代]]。 == 日本天皇== 第一系  ▪ [[神武天皇]] ( 前660-前585) ▪ [[绥靖天皇]] ( 前581-前549) ▪ [[安宁天皇]] ( 前549-前511) ▪ [[懿德天皇]] ( 前510-前477) ▪ [[孝昭天皇]] ( 前475-前393) ▪ [[孝安天皇]] ( 前392-前291) ▪ [[孝灵天皇]] ( 前290-前215) ▪ [[孝元天皇]] ( 前214-前158) ▪ [[开化天皇]] ( 前158-前98) ▪ [[崇神天皇]] ( 前97-前30) ▪ [[垂仁天皇]] ( 前29-1970) ▪ [[景行天皇]] ( 1971-130)  ▪ [[成务天皇]] ( 131-190) ▪ [[仲哀天皇]] ( 192-200) ▪ [[应神天皇]] ( 270-310) ▪ [[仁德天皇]] ( 313-399) ▪ [[履中天皇]] ( 400-405) ▪ [[反正天皇]] ( 406-410) ▪ [[允恭天皇]] ( 412-453) ▪ [[安康天皇 ]]( 453-456) ▪ [[雄略天皇]] ( 456-479) ▪ [[清宁天皇]] ( 480-484) ▪ [[显宗天皇]] ( 485-487) ▪ [[仁贤天皇]] ( 488-498) ▪ [[武烈天皇]] ( 498-507) ▪ [[继体天皇]] ( 507-531) ▪ [[安闲天皇]] ( 531-535) ▪ [[宣化天皇 ]]( 535-539) ▪ [[钦明天皇]] ( 539-571) ▪ [[敏达天皇]] ( 572-585) ▪ [[用明天皇]] ( 585-587) ▪ [[崇峻天皇]] ( 587-592) ▪ [[推古天皇]] ( 592-628)  第二系  ▪ [[舒明天皇]] ( 629-641) ▪ [[皇极天皇]] ( 642-645) ▪ [[孝德天皇]] ( 645-654) ▪ [[齐明天皇]] ( 655-661) ▪ [[天智天皇]] ( 661-671) ▪ [[弘文天皇]] ( 671-672) ▪ [[天武天皇]] ( 673-686) ▪ [[持统天皇]] ( 686-697) ▪ [[文武天皇]] ( 697-707) ▪ [[元明天皇]] ( 707-715) ▪ [[元正天皇]] ( 715-724) ▪ [[圣武天皇]] ( 724-749) ▪ [[孝谦天皇]] ( 749-758) ▪ [[淳仁天皇]] ( 758-764) ▪ [[称德天皇]] ( 764-770) ▪ [[光仁天皇]] ( 770-781) ▪ [[桓武天皇]] ( 781-806) ▪ [[平城天皇]] ( 806-809) ▪ [[嵯峨天皇]] ( 809-823) ▪ [[淳和天皇]] ( 823-833) ▪ [[仁明天皇]] ( 833-850) ▪ [[文德天皇]] ( 850-858) ▪ [[清和天皇]] ( 858-876) ▪ [[阳成天皇]] ( 876-884) ▪ [[光孝天皇]] ( 884-887) ▪ [[宇多天皇]] ( 887-897) ▪[[ 醍醐天皇]] ( 897-930) ▪ [[朱雀天皇]] ( 930-946) ▪ [[村上天皇]] ( 946-967) ▪ [[冷泉天皇]] ( 967-969) ▪ [[圆融天皇]] ( 969-984) ▪ [[花山天皇]] ( 984-986) ▪ [[一条天皇]] ( 986-1011)  第三系  ▪ [[三条天皇]] ( 1011-1016) ▪ [[后一条天皇]] ( 1016-1036) ▪ [[后朱雀天皇]] ( 1036-1045) ▪ [[后冷泉天皇]] ( 1045-1068) ▪ [[后三条天皇]] ( 1068-1072) ▪ [[白河天皇]] ( 1072-1086) ▪ [[堀河天皇]] ( 1086-1107) ▪ [[鸟羽天皇]] ( 1107-1123) ▪ [[崇德天皇]] ( 1123-1141) ▪ [[近卫天皇]] ( 1141-1155) ▪ [[后白河天皇]] ( 1155-1158) ▪ [[二条天皇]] ( 1158-1165) ▪ [[六条天皇]] ( 1165-1168) ▪ [[高仓天皇]] ( 1168-1180) ▪ [[安德天皇]] ( 1180-1185) ▪ [[后鸟羽天皇]] ( 1183-1198) ▪ [[土御门天皇]] ( 1198-1210) ▪[[ 顺德天皇]] ( 1210-1221) ▪ [[仲恭天皇]] ( 1221-1221) ▪ [[后堀河天皇]] ( 1221-1232) ▪ [[四条天皇]] ( 1232-1242) ▪ [[后嵯峨天皇]] ( 1242-1246) ▪ [[后深草天皇]] ( 1246-1259) ▪ [[龟山天皇]] ( 1259-1274) ▪ [[后宇多天皇]] ( 1274-1287) ▪ [[伏见天皇]] ( 1287-1298) ▪ [[后伏见天皇]] ( 1298-1301) ▪ [[后二条天皇]] ( 1301-1308) ▪ [[花园天皇]] ( 1308-1318) ▪ [[后醍醐天皇]] ( 1318-1339) ▪ [[后村上天皇]] ( 1339-1368) ▪ [[长庆天皇]] ( 1368-1383) ▪ [[后龟山天皇]] ( 1383-1392) ▪ [[光严天皇]] ( 1331-1333) ▪ [[光明天皇]] ( 1336-1348) ▪ [[崇光天皇]] ( 1348-1351) ▪ [[后光严天皇]] ( 1352-1371) ▪ [[后圆融天皇]] ( 1371-1382) ▪ [[后小松天皇]] ( 1382-1412)  第四系  ▪ [[称光天皇 ]]( 1412-1428) ▪ [[后花园天皇]] ( 1428-1464) ▪ [[后土御门天皇]] ( 1464-1500) ▪ [[后柏原天皇]] ( 1500-1526) ▪ [[后奈良天皇]] ( 1526-1557) ▪ [[正亲町天皇]] ( 1557-1586) ▪ [[后阳成天皇]] ( 1586-1611) ▪ [[后水尾天皇]] ( 1611-1629) ▪ [[明正天皇]] ( 1629-1643) ▪ [[后光明天皇]] ( 1643-1654) ▪ [[后西天皇]] ( 1654-1663) ▪ [[灵元天皇]] ( 1663-1687) ▪ [[东山天皇]] ( 1687-1709) ▪ [[中御门天皇]] ( 1709-1735) ▪ [[樱町天皇]] ( 1735-1747) ▪ [[桃园天皇]] ( 1747-1762) ▪ [[后樱町天皇]] ( 1762-1770) ▪ [[后桃园天皇]] ( 1770-1779) ▪ [[光格天皇]] ( 1779-1817) ▪ [[仁孝天皇]] ( 1817-1846) ▪ [[孝明天皇]] ( 1846-1866) ▪ [[明治天皇]] ( 1867-1912) ▪ [[大正天皇]] ( 1912-1926) ▪ [[昭和天皇]] ( 1926-1989) ▪ [[明仁天皇]] ( 1989-2019) •[[德仁天皇]](2019--) ==参 考文 ==
{{reflist}}
[[Category: 731 日本]]
[[Category:日本軍政人物]]
47,601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