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斐林试剂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斐林试剂(Fehling's solution)是一种可以鉴别还原性物质的试剂,一般由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配成,由德国化学家赫尔曼·冯·斐林在1849年发明的。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可与还原性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1]

[]

定义

1849年,德国化学家斐林(Hermann vonFehling,1812年-1885年)发明了斐林试剂。它是由氢氧化钠的含量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含量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含量为0.2g/mL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其本质是铜离子和酒石酸形成的配合物——酒石酸合铜(高中认为是新制的氢氧化铜)。斐林试剂是二价铜离子的酒石酸钾钠配合物,可以被脂肪醛或还原性糖还原为氧化亚铜。斐林试剂为深蓝色溶液, 在与脂肪醛或还原性糖共热时, 蓝色消失,析出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在氧化亚铜析出过程中, 反应液的颜色可能经过由蓝色→绿色→黄色→红色沉淀的逐渐变化,反应较快时,直接观察到红色沉淀。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

配制方法

配制方法:0.1 g/mL NaOH(甲液)和0.05 g/mL CuSO4(乙液)。甲液配制方法是将50g氢氧化钠和137g酒石酸钾钠溶于500 mL蒸馏水中(贮于带橡皮塞的瓶中)。乙液配制方法是将34.5g结晶硫酸铜溶于500mL水中,加0.5 mL硫酸。混合均匀。斐林试剂的使用方法:一般将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体积混合(或在2 mL甲液中滴4~5滴乙液),再将混合后的斐林试剂倒入待测液,水浴加热或直接加热(高中人教版生物必修一中为60℃水浴加热)。如待测液中存在还原糖,则呈现砖红色沉淀;如待测液中不存在还原糖,则仍然呈蓝色。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