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鳩菊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斑鳩菊 | |
---|---|
圖片來源 | 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5571032&sid=5786245 |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斑鳩菊 漢語拼音:Bān Jiū Jú |
斑鳩菊,中藥材名。為菊科植物斑鳩菊VernoniaesculentaHemsl.的根或葉。具有清熱解毒,生肌斂瘡的功效。主治闌尾炎,瘡癤,燙火傷。[1]
藥理簡介
中文名:斑鳩菊
拼音名:Bān Jiū Jú
英文名:Edible Ironweed
別名:豆腐渣樹、聾耳朵樹、雞菊花、火炭樹、火炭葉、火燒葉、火燙葉、火藤菊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Vernonia esculenta Hemsl.[V. papil-lasa Franch.]
出處
始載於《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來源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斑鳩菊的根或葉。
採收和儲藏
全年均可採挖,洗淨,切片,曬乾。
原形態
斑鳩菊 灌木或小喬木,高2-6m。枝圓柱形,多少具棱,小枝被灰白色密柔毛。葉互生;葉柄粗壯,長1-1.5cm,有灰白色密柔毛;葉片卵狀橢圓形、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8-23cm,寬2-8cm,先端漸尖或短尖,基部寬楔形,全緣,少有波狀,側脈9-13對,弧狀伸向邊緣,細脈網狀,葉脈在下面明顯突起,上面暗綠色,有乳頭狀突起,稍粗糙,下面被灰白色短柔毛,兩面均有亮腺點,紙質。頭狀花序多數,徑2-4mm,具5-6個花,在枝端或上部葉腋排列成密或較密的寬圓錐花序;花序梗細,長2-5mm,或近無柄,被密絨毛;總苞倒錐狀,徑2-3mm,基部尖,總苞片少數,革質,約4層,外層小,近圓形或卵形,內層較大,長圓形,先端鈍,外面密生短柔毛;花托小,具窩孔;花淡紫紅色,花冠管狀,長約7mm,具腺,向上部稍擴大,裂片線狀披針形,先端外面具腺。瘦果近圓柱形,稍壓扁,淡黃褐色,長約3mm,稍具棱,被短疏毛或腺點;冠毛2層,白色或污白色,外層短,內層糙毛狀,長6-7mm。花期7-12月。
生境分部
- 生態環境:生於海拔1000-2700m的山坡陽處、草坡灌叢、山谷疏林或林緣。
性味
味甘;澀;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生肌斂瘡。主闌尾炎;瘡癤;燙火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研粉調敷。
各家論述
《雲南藥用植物名錄》:用於闌尾炎、瘡癤。葉:治療燙火傷。[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