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斯塔克效应

移除 287 位元組, 2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原子或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能级和[[光谱]]发生分裂的现象。具体地讲,就是在[[电场]]强度约为100万伏/厘米时,原子发射的谱线的图案是对称的,其间隔大小与电场强度成正比。在此之前,塞曼等科学家也做过此类研究,但都失败了。斯塔克在凿孔阴极后仅几毫米处放置了第三个极板,并在这两极之间加了2万伏/厘米的电场,然后用分光计在垂直于射线的方向上测试,观察到了光谱线的[[分裂]]。
 
'''中文名''':[[斯塔克效应]]
'''现 象''':[[能级和光谱发生分裂]]
 
==简介==
==原理==
 
[[原子]]或[[分子]]存在固有电偶极矩,在外电场作用下引起附加能量,造成能级分裂,裂距与电场强度成正比,称为一级斯塔克效应;不存在固有电偶极矩的原子或分子受电场作用,产生感生电矩,在电场中引起能级分裂,与电场强度平方成正比,称为二级斯塔克效应,一般二级效应比一级效应小得多。斯塔克分裂的谱线是[[偏振]]的。对斯塔克效应的圆满解释是早期量子力学的重大胜利。
==发现==
斯塔克研究了含有[[氢气]]的管子中极隧射线通过强电场的情况。1913年他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到氢谱线加宽了。他立即联想到十几年前塞曼(P.Zeeman)的发现。这会不会是与塞曼效应对应的一种电学现象?从1896年[[塞曼]]发现谱线的[[磁致分裂]]以来,[[科学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磁场中原子发出的光谱线会分裂,在电场中会不会有类似现象?然而,[[德国]]的[[福格特]](W.W.Voigt)试图从束缚电子发射光谱的理论推导电场对光谱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加300V/cm的静电场,光谱线的分裂也只有钠黄光的D双线间隔的5×10-5。这一效应太小了,实在难以观察。于是福格特认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发现与塞曼效应对应的电现象。多年来,他的解释妨碍了人们研究这一效应的积极性。
斯塔克研究了含有[[氢气]]的管子中极隧射线通过强电场的情况。1913年他在研究过程中观察到氢谱线加宽了。他立即联想到十几年前塞曼(P.Zeeman)的发现。这会不会是与塞曼效应对应的一种电学现象?从1896年[[塞曼]]发现谱线的[[磁致分裂]]以来,[[科学家]]经常提出这样的问题:既然在磁场中原子发出的光谱线会分裂,在电场中会不会有类似现象?然而,[[德国]]的[[福格特]](W.W.Voigt)试图从束缚电子发射光谱的理论推导电场对光谱的作用。计算结果表明,即使加300V/cm的静电场,光谱线的分裂也只有钠黄光的D双线间隔的5×10-5。这一效应太小了,实在难以观察。于是福格特认为,这就解释了为什么以前没有人发现与塞曼效应对应的电现象。多年来,他的解释妨碍了人们研究这一效应的积极性。
到了1913年,对[[量子]]理论起过先导作用的斯塔克对这个问题发生了兴趣,他认为福格特的经典理论不足为凭。在他看来,[[光谱]]的发射是由于[[价电子]]的跃迁,电场一定会改变原子内部电荷的分布,从而影响发射频率。他是研究极隧射线的专家。他在极隧射线管子中的[[阴极]]和另一辅助电极之间加上强电场,强度达到31kV/cm。然后沿平行于或垂直于电场的方向用光谱仪进行观测。氢的极隧射线穿过电场,果然观测到了加宽。经过仔细调整,他终于获得了谱线分裂的证据,并且证明随着谱线序号的增大,分裂的数目也随之增多。他还发现,沿电力线成直角的方向观察,所有的分量都是平面偏振光,外面的两根较强,其电矢量与电场平行;中间的几根较弱,其电矢量与电场垂直。他的观测非常精细,得出了如下的结论:各分量到中心线的距离是最小位移的整数倍,而最小位移对所有谱线均相同;位移与电场强度直接成正比。
1916年,[[埃普斯坦]](Epstein)把[[斯塔克]]效应纳入了量子力学的框架。1926年,[[薛定谔]]证明了这一效应与波动力学是一致的。
[[File:斯塔克效应3.jpg|缩略图|斯塔克效应[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67043875,1533479270&fm=26&gp=0.jpg 原图链接][https://ss1.bdstatic.com/70cFv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367043875,1533479270&fm=26&gp=0.jpg 图片来源百度网]]]
==历史==
13,173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