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为清代江南典型的聚族而居大型宗族建筑群。位于浙江省诸暨市东白湖镇斯宅村,占地1.3公顷。现存民居建筑多为清代所建,共有十四处之多。[1]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包含千柱屋、下新屋、华国公别墅、上新屋、牌轩门里、新谭家、门前畈等台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千柱屋、下新屋和华国公别墅在2001年被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布局结构

斯氏古民居建筑群,整座建筑东西面宽108.56米,南北进深63.10米,占地面积6850平方米,建筑坐南朝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以中轴线为中心,东西侧各分设辅轴线两条,计有八个四合院,各院之间设天井,前后楼屋,左右厢楼。

下新屋,又称发祥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保存最完好的台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嘉庆七年(1802年),是斯元儒胞兄斯元仁的住宅。整座建筑东西面宽59.4米,南北进深54.8米,占地面积3255平方米,平面布局近似正方形,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屋,大厅,座楼。三进之间各有天井相隔,中轴线内端左右两侧配置内厢房(大厅前的两侧与座楼前的两侧),外端左右两侧各筑东西廊屋(外厢房)九间三弄,廊屋通过弄分别与门屋,大厅,座楼相连,形成相对封闭的格局。

华国公别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道光庚子年(1840),系后人为追念斯华国而建。据华国公别墅碑记载,华国公,字继荣(1764-1825),平生酷爱读书,见文人极相钦重,为培育族人成才,欲建家塾,一生克勤克俭,然终未竟愿,其子志浦,孙源清承其志,建别墅,意为事死如生之义。该建筑坐北朝南,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厅、中厅、后厅,左右两侧配置厢楼及附房。各进之间均设有天井。总面积为2806平方米。中厅名[思成堂],为讲学之所,后厅设置家庙,供斯姓族人春秋祭祀之用,该建筑集学塾和家庙之功能,颇为少见,门厅前道地外侧有一半月形池塘,名曰泮池,在清规戒律很严的清朝,建造泮池是社会地位的象征,没有一定的级别是不允许建造的。

历史由来

斯氏古民居各个组群皆有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内部由若干合院组成,布局对称,轴线明确。斯氏古民居是我国清代嘉庆、道光年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一面镜子”,是中国古代江南民居建筑技术、美学和生态学的完美结合,是研究我国封建社会伦理宗法的重要实物资料。

千柱屋,又称斯盛居,是斯氏古民居建筑群中气势最恢弘的台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于清嘉庆年间,为当地巨富斯元儒(1753--1822)所建之住宅。

文物保护

上新屋,又称上新居,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与斯盛居一样是斯元儒所建,东西面宽80 米,南北进深49.7米,总面积3360平方米。青石门额上和斯盛居一样刻有“于斯为盛”四个九叠篆大字,取之孔子《论语》,予以寓意斯氏由此而兴盛。上新屋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上新屋木雕、石雕、砖雕装饰工艺精湛,门、窗、梁、璧、马头墙、鱼池石栏上满是雕刻。

牌轩门里

牌轩门里位于发祥居的上方,建于清嘉庆年间,东西面宽80 米,南北进深49.7米总面积3360平方米。共三进,沿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

新谭家,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南朝北,东西面宽80 米,南北进深49.7米,总面积3360平方米。新谭家共三进,中轴线依次为门楼、大厅、座楼,各有天井相隔,两侧设厢房,东西对称。

门前畈台门建于清嘉庆年间,整座建筑由大房台门、二房台门、三房台门组成建筑群,分别由斯继荣的3个儿子斯静渊、斯东山、斯志浦所建造。走进门前畈台门,时不时能发现保存完好的精美的木雕、砖雕、石雕等。“有秩斯祜”“家敦仁让” “世守稷读”“稷读家风”……这些古朴的石刻门额,折射出斯宅人耕读传家的风尚。“有秩斯祜”四个字为九叠篆,青石镌刻,旁边还有砖雕人物,并以石榴、佛手等图案装饰,上有魁星像。门前畈台门的天井也别具特色,都用细小的鹅卵石铺砌。其中有一处天井铺设的图案,由10个“铜钱”组成,环环相套非常精致

大事记

2000年斯宅村被评为第二批浙江省历史文化保护区。

2001年斯盛居,发祥居和华国公别墅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5年上新居和新谭家被列为浙江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1年斯宅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风景区。

2012年斯宅村被评为第三届中国景观村落。

2013年斯宅村被评为首届中国传统村落。

2016年斯宅村被评为浙江十大最美乡村。

建筑特色

第一:它的布局十分严谨,有明确的轴线,在突出中轴的同时,左右对称,主次分明。其占地面积不是向纵深推进,而是向左右两侧扩大,并严格讲求端正,这种布局有别于江南其它民居。

斯氏民居的每个组群皆以高墙围护。外观十分封闭,俨然如同堡垒一般,具有良好的防卫功能,而这种强烈的封闭安全感,正是中国传统的封建思想和观念的一个体现。同时,为使封闭的外观得以丰富,打破单调与压抑,斯氏民居每个组群的单位几乎均筑封火山墙,其式样不以单一的形式出现,富于变化,装饰讲究,既具防火功能,又使建筑的外观参差起伏,富有美感。

吉祥图案

第一:在建筑正立面又不遗余力营造大门和侧门,门罩和石窗雕刻各种吉祥图案,以纳吉气,独具风格。

第二:它的建筑外观雄浑,内部秀丽,具有外雄内秀的整体形态。细部处理技艺精湛,出神入化,特别是中轴线上的门厅,大厅及座楼,它作为家族共享活动(祭祀,议事,仪式)的场所,构筑不仅选料上乘,用材硕大,且雕刻装饰繁复,工程浩大,尤其是处于中心位置的大厅,面阔多为三间,开敞式,进入厅内,各自雕刻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且技艺娴熟,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门厅,座楼及内侧厢,多为重檐立面,装饰亦很讲究,门窗隔扇,木雕细致入微,构图巧妙,甚至连山墙犀头也以精美的砖雕,这些都给封闭的内院注入了温馨细腻的情感,体现了人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为江南民居建筑所罕见,斯氏古民居建筑的木雕,砖雕,石雕堪称民间建筑艺术瑰宝。

文化价值

斯宅古代建筑是诸暨悠久历史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灿烂明珠。它体现了我们祖先的勤劳勇敢和聪敏智能。前辈的能工巧匠绝妙地运用形式上的尺度与比例,布局上的节奏与韵律,形象中的比喻与联想,色彩中的搭配与对比等种种建筑手法,既变化多端,又协调统一,塑造出这一座座实用而又美观的建筑物,有的雄伟庄重,有的清盈秀美,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淡雅清幽,无疑是一件件极具价值的大型艺术品。

斯宅民居是斯宅历代劳动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它包含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我们不难看到,斯宅古代的建筑设计者们,大都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他们都精于诗书画,建造时多以画为粉本,以诗为题材,通过垒石堆山,植树栽花,创造出了饱含诗情画意的理想景观。当人们在斯宅民居散步游赏时,犹如在赏画。为了更好地表达主人的理想追求,在民居景观上又配有匾额,楹联,诗文,题刻之类。这些充满文化意趣的诗文,题字,刻石与相关建筑,山石草木自然糅合一起,和谐幽雅,意味盎然,使民居环境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含有美得意境和主人的情思。

一,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古建筑群是以斯氏宗族的聚居,演化发展而成,因而真实集中地反映了当地清代中后期以来乡镇发展的实际历史。斯宅有许多哲人英贤,人才辈出。真实地显示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活动的历史文化环境,也体现了诸暨中小城镇清代中后期至民国的历史发展。反映了当地的物质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社会风尚,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民居和传统村落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家族聚居为基础,以传统村落聚居形式在全省乃至全国同时代,同类型中具有突出代表性,在历史的遗存中实为珍贵。

二,有较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整个古民居建筑群中的格局体系,包括选址布局,空间关系,通风采光,防火防灾,生态环境等方面,在建筑,城市规划,传统村落研究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众多的建筑类型,特别是大型的丛厝式民居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其中建筑工艺之精美,规模之宏大,用材之考究,代表了清代中后期地方民居建筑设计和施工的高超工艺水平。在建筑历史上及传统民居建筑领域中有较高的研究价值。通过对古式村落和家族背景,发展过程的保护和研究,可以对浙中山区的资源状况,社会演变过程,生态环境变化过程,生活方式的演变过程,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起因和演变过程,南方古代文化传播史,家族文化发展史等多个学科开展研究工作,还可以为社会学,民俗学,文化传播和人类学等学科的研究提供大量的实物资料和研究对象。

三,它的建筑艺术价值。斯宅的古建筑空间变化丰富多彩。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典雅秀丽,装饰华丽精美,雕刻工艺细腻,细部处理技艺精湛,出生入化,造型栩栩如生,在建筑艺术方面具有较高价值,同时它合理地,灵活地,巧妙地结合地形,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古朴自然,掩映于茂林修竹之间,与自然山水浑然一体,显得非常和谐,风景秀美,如诗如画,具有较高的景观艺术价值。建筑装饰上精工细作,石雕,砖雕,木雕,题刻,书法等技艺熟练,工艺水平高超,是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

至今,斯宅村完整地保存了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规模从数千平方米到上万平方米不等,各类历史建筑约有10万平方米,各个组群皆以高墙围护,构成各自独立的建筑组合空间。它不同于江南其他民居,而类似于客家围屋建筑,对于研究宗族历史及江南建筑有着重要价值。此外,其“三雕”(木雕、砖雕、石雕)艺术与建筑有机结合,寓意深刻,技术娴熟,尤其是斯盛居门台、后厅照壁百马图砖雕及发祥居的木雕、上新居的石雕等,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雕艺术

斯宅古民居的砖雕、木雕、石雕题材广泛,形象生动,内容吉祥,表达了斯氏对美好生活的追求。砖雕主要分布在门额、门楼上,透雕浮雕结合,以《百马图》为典型,百马图造型别致,栩栩如生,有嘶有鸣,有滚有立。“千柱屋”门口4处砖雕的内容分别是:“大船进,小船出”“出将入相”“文王推车”“三小姐抛绣球(其旁为申公豹斗姜子牙)”。石雕主要分布在石门框及石花窗上,雕刻层次分明。木雕则以门枋、牛腿等为主。它反映了斯氏“天人合一”是哲学思想,是斯宅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的杰作。

木雕

发祥居的木雕艺术非常精湛。大屋中的门窗均为格扇式,窗格花纹,图案多以梅兰竹菊,吉祥如意,缠枝花草,鱼虫飞禽为主,大的盈尺,小的寸许,无不纤巧雅致;大屋的檐下柱间也是精彩纷呈,多为透雕的牛腿,体型庞大,雕工精美,尽显主人豪宅的雍容大气;老屋中所有木门扇腰板之上的木雕,其工艺之精细,题村内容之丰富,保存之完好,实属难得,木雕遍布梁、柱、栏、窗,门。

在斯宅古民居中,牛腿有卷草型、回字型、动物人物型三种,多为半圆雕手法并且以成对的主题出现,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斯盛居的正厅前檐施有动物型牛腿四只,分别是鸳鸯戏荷、松鹤延年、凤凰梧桐、乌鸦反哺,有着成教化、助人伦的社会意义。其目的在于教育子孙夫妻之间要和睦相处,后代要尊老爱幼。斯盛居的附属建筑笔峰书屋二楼也有四只小型牛腿,以松、竹的主题展现,表现松竹的高风亮节和挺霜傲骨。上新屋座楼的檐下有八仙图案的人物牛腿八只,依次为汉钟离、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蓝采和、何仙姑和吕洞宾。发祥居正厅檐下廊柱有太师少师、鹿衔灵芝等传统纹样的牛腿,雕刻精美,是檐柱的亮点。

砖雕

斯盛居的砖雕艺术非常精湛,堪称绝品的当然要数千柱屋正厅照壁上的《百马图》砖雕,只见这些马儿坐卧行奔、安闲长嘶、嬉戏翻滚,神态各异;连牧马人也是姿态丰富,或歇或睡,或行或坐,无一雷同。背景衬以飞禽走兽,林木山水,可见雕刻工匠的技艺高超。

石雕

上新居的石雕艺术非常精湛。

交通

公交

在诸暨客运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车。

铁路

到诸暨站下车后坐17路到诸暨客运站,然后在诸暨客运站坐102路公交到斯宅村下车。

自驾

走诸永高速到璜山出口下车,走里斯线到斯宅村。[2]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