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新五代史·刘仁赡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五代史·刘仁赡传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欧阳修撰纪传体史书,《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1]

原文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也。父金事杨行密,为濠、滁二州刺史,以骁勇知名。仁赡为将,轻财重士,法令严肃,少略通兵书。事南唐,为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至称治。李景使掌亲军,以为武昌军节度使。周师征淮,先遣李谷攻自寿春,景遣将刘彦贞拒周兵,以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彦贞见周兵之却,意其怯,急追之。仁赡以为不可,彦贞不听,仁赡独按兵城守。彦贞果败于正阳。

世宗攻寿州,围之数重,以方舟载炮,自淝河中流击其城;又束巨竹数十万竿,上施版屋,号为“竹龙”,载甲士以攻之。攻之百端,自正月至于四月不能下,而岁大暑,霖雨弥旬,周兵营寨水深数尺,淮、淝暴涨,炮舟竹龙皆飘南岸,为景兵所焚,周兵多死。世宗东趋濠梁,以李重进为庐、寿都招讨使。景亦遣其元帅齐王景达等列砦紫金山,下为夹道,以属城中。而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疑不协,仁赡屡请出战,景达不许,由是愤惋成疾。

明年正月,世宗复至淮上,尽破紫金山砦,坏其夹道,景兵大败,诸将往往见擒,而景之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等,或走或降,皆不能守,虽景君臣亦皆震慑,奉表称臣,愿割土地、输贡赋,以效诚款,而仁赡独坚守,不可下。世宗使景所遣使者孙晟等至城下示之,仁赡子崇谏幸其父病,谋与诸将出降,仁赡立命斩之,监军使周廷构哭于中门救之,不得,于是士卒皆感泣,愿以死守。

三月,仁赡病甚已不知人其副使孙羽诈为仁赡书以城降世宗命舁仁赡至帐前叹嗟久之赐以玉带御马复使入城养疾是日卒 制曰:“刘仁赡尽忠所事,抗节无亏,前代名臣,几人可比!”乃拜仁赡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仁赡不能受命而卒,年五十八。

世宗遣使吊祭,丧事官给,追封彭城郡王,以其子崇赞为怀州刺史。李景闻仁赡卒,亦赠太师。寿州故治寿春,世宗以其难克,遂徙城下蔡,而复其军曰忠正军,曰:“吾以旌仁赡之节也。”

译文

刘仁赡字守惠,彭城人。他的父亲刘金,侍奉杨行密,担任濠州、滁州二州刺史,凭借勇猛闻名。刘仁赡任将领,轻视钱财,尊重将士,法令严肃,年少时就粗通兵书。他在南唐做官,任左监门卫将军、黄袁二州刺史,所到的地方都称赞他治理得很好。李景让刘仁赡掌管亲军,任命他为武昌军节度使。周朝的军队攻打淮河一带,先派李谷从寿春进攻,李景派遣大将刘彦贞抵抗周朝的军队,任命刘仁赡为清淮军节度使,镇守寿州。李谷退守正阳浮桥,刘彦贞见周朝的军队退却,猜测他们害怕了,急忙追赶他们。刘仁赡认为不可,刘彦贞不听,刘仁赡独自按兵不动守卫城池。刘彦贞果然在正阳被打败。

周世宗攻打寿州,把它重重包围,用两船相连装载大炮,从淝河中流炮击寿州城;又把几十万根巨竹捆在一起,上面建造木屋,号称“竹龙”,上面载着士兵来攻城。用各种方法攻城,从正月到四月都没能攻下。而这年非常炎热,连续下了十天的大雨,周军军营水深数尺,淮河、淝河暴涨,炮船和竹龙都漂到南岸,被李景的军队烧了,周军死了很多人。周世宗东赴濠梁,让李重进担任庐州、寿州都招讨使。李景也派遣他的元帅齐王景达等在紫金山安营扎寨,在山下修建夹道连接城中。但是李重进与张永德两军相互猜疑不合,刘仁赡多次请求出战,景达都不允许,刘仁赡因此怨愤叹息而生病。

第二年正月,周世宗又到淮河边,全部攻破紫金山的营寨,毁坏夹道,李景的军队大败,将领大多被俘获,而李景的守将广陵冯延鲁、光州张绍等,有的逃跑,有的投降,都不能坚守,即使是李景君臣也都震惊害怕,奉上奏章称臣,愿意割让土地、进献贡品赋税,以证明降服诚意,但是刘仁赡独自坚守城池,不能攻下。周世宗让李景派来的使者孙晟等到城下告知刘仁赡,刘仁赡的儿子刘崇谏趁着他父亲生病,图谋和将领们出城投降,刘仁赡立即命令斩杀刘崇谏,监军使周廷构在中门大哭着救刘崇谏,没能成功,于是士卒都感动得哭起来,愿意以死守城。

三月,刘仁赡病重,已经不省人事,他的副使孙羽伪造刘仁赡的书信,献城投降。周世宗命人将刘仁赡抬到营帐前,感叹了很久,赐给刘仁赡玉带、御马,又让他回城养病,这一天刘仁赡死了。诏书写道:“刘仁赡对他所侍奉的人竭尽忠诚,坚守节操没有亏损,前代的名臣,有几个人可以与他相比!”于是任命刘仁赡为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军节度使。刘仁赡没能接受任命就死了,享年五十八岁。

周世宗派遣使者吊唁刘仁赡,丧事由官府提供费用,追封他为彭城郡王,让他的儿子刘崇赞担任怀州刺史。李景听说刘仁赡去世,也追赠他为太师。寿州原来的治所寿春,周世宗因为它难以攻克,于是将城迁移到下蔡,而恢复它的军镇建置,称为忠正军,说:“我用这来表扬刘仁赡的忠节。[2]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