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五代史·和凝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五代史·和凝传出自《新五代史》,此史是宋欧阳修撰纪传体史书,《新五代史》是唐宋以后唯一的一部私修正史,在中国史学史尤其是唐宋以后史学史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欧阳修文采更是引人入胜,可由于提倡“春秋笔法”,近人褒贬不一[1]

原文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也。其九世祖逢尧为唐监察御史,其后世遂不复宦学。凝父矩,性嗜酒,不拘小节,然独好礼文士,每倾赀以交之,以故凝得与之游。而凝幼聪敏,形神秀发。举进士,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辟为从事。瑰与唐庄宗战于胡柳,瑰战败,脱身走,独凝随之,反顾见凝,麾之使去。凝曰:“丈夫当为知己死,吾恨未得死所尔,岂可去也!”已而一骑追瑰几及,凝叱之不止,即引弓射杀之,瑰由此得免。瑰归,戒其诸子曰:“和生,志义之士也,后必富贵,尔其谨事之!”因妻之以女。

天成中,拜殿中侍御史,累迁主客员外郎,知制诰,翰林学士,知贡举。是时,进士多浮薄,喜为喧哗以动主司。主司每放榜,则围之以棘,闭省门,绝人出入以为常。凝彻棘开门,而士皆肃然无哗,所取皆一时之秀,称为得人。晋初,拜端明殿学士,兼判度支,为翰林学士承旨。高祖数召之,问以时事,凝所对皆称旨。天福五年,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高祖将幸邺,而襄州安从进反迹已见。凝曰:“陛下幸邺,从进必因此时反,则将奈何?”高祖曰:“卿将何以待之?”凝曰:“先人者,所以夺人也。请为宣敕十余通,授之郑王,有急则命将击之。”高祖以为然。是时,郑王为开封尹,留不从幸,乃授以宣敕。高祖至邺,从进果反,郑王即以宣敕命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讨之。从进谓高祖方幸邺不意晋兵之速也行至花山遇建崇等兵以为神遂败走出帝即位加右仆射岁余,罢平章事,迁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凝好饰车服,为文章以多为富,有集百余卷,尝自镂板以行于世,识者多非之。然性乐善,好称道后进之士。唐故事,知贡举者所放进士,以己及第时名次为重。凝举进士及第时第五,后知举,选范质为第五。后质位至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皆与凝同,当时以为荣焉。

译文

和凝字成绩,郓州须昌人。他的九世祖和逢尧曾任唐朝检察御史,后世子孙没有做官读书的。和凝的父亲和矩,喜欢喝酒,不拘小节,然而唯独喜欢礼遇文人,常常倾尽家财来交结文人,因此和凝得以和一些文人交往。和凝从小就聪明伶俐,姿态俊秀,神采奕奕。考取进士后,梁义成军节度使贺瑰聘他担任从事。贺瑰与后唐庄宗在胡柳交战,贺瑰战败,一个人逃跑,只有和凝跟随着他,贺瑰回过头来看见和凝,挥手让他走开。和凝说:“大丈夫应当为知己而死,我为自己没有死得其所而遗憾,怎么能走开呢!”不久,一名骑兵追赶过来,快赶上贺瑰了,和凝大声呵斥,那骑兵仍不停止,和凝就拉开弓射死了他,贺瑰因此幸免于难。贺瑰回来,告诫他的孩子们说:“和凝这年轻人,是有志向讲道义的人,以后必然会富贵,你们要好好侍奉他!”于是将女儿嫁给了和凝。

天成年间,朝廷授和凝殿中侍御史一职,多次升官至主客员外郎,主管皇帝的诏书;又担任翰林学士,主管科举。当时,进士中有很多轻浮的人,喜欢吵吵闹闹制造声势来扰动主考部门。主考部门每次公布考榜,就事先围上荆棘,关上省门,不让人出入,成了常规。和凝撤掉荆棘,打开省门,考生都非常恭肃,不再喧哗,录取的都是当时最优秀的人,称得上选择了合适的人才。后晋初,朝廷授予和凝端明殿学士,兼管判度支,同时任翰林院学士承旨。高祖多次召见他,以时事询问他,他的回答都能符合高祖的心意。高祖将要去邺都,襄州的安从进谋反的迹象已显露出来。和凝说:“高祖您要到邺都去,安从进必然乘机反叛,您将怎么办?”高祖说:“你将怎么处置这件事?”和凝回答:“先于别人采取行动,是要来制服别人的。请您写十几封诏书,先授给郑王,有紧急情况时就命令将领进攻安从进。”高祖认为这样非常好。这时,郑王担任开封尹,留下来不跟随高祖去邺,高祖就授给他诏书。高祖到了邺,安从进果然谋反,郑王就以诏书命令骑将李建崇、焦继勋等人征讨安从进。安从进认为高祖刚去邺,没料到晋兵的迅速出动,行军到花山,遇见李建崇等人的军队,以为有神灵相助,于是败逃。出帝即位,加授和凝右仆射。一年后,免掉他的平章事,升为左仆射。汉高祖时,拜太子太傅,封鲁国公。显德二年卒,年五十八,赠侍中。

和凝喜欢装饰车子和服饰,写文章以数量多为丰富,有文集一百多卷,曾经自己刻板印行于世,有识之士大多批评他这种做法。但他天性乐于做善事,喜好称赞后起的文士。唐代旧例,主管贡举的官吏录取的进士,以自己当年考中的名次为尊。和凝考中进士时的名次是第五,后来他主持贡举,就选中范质为第五名。后来范质做到宰相,封鲁国公,官至太子太傅,都与和凝相同,当时人认为是荣耀的事情。[2]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永丰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3]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