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宅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宅镇隶属于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地处武义县东南部,东、东南与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太平乡交界,南与大溪口乡相接,西与柳城畲族镇坦洪乡毗邻,西北与俞源乡接壤,北与王宅镇、大田乡、熟溪街道相连,东北与泉溪镇、缙云县新建镇相邻,距武义县城17千米,区域总面积179.8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新宅镇户籍人口为20566人。 清朝时,属武义县、宣平县;2001年9月,新宅、宣武、明山3个乡合并,设立新宅镇。截至2020年6月,新宅镇辖24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宅村武丽路3号。 截至2019年末,新宅镇有工业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6个。[1]

历史沿革

清朝时,属武义县、宣平县。 民国十七年(1928年),属武义县菊妃村、宣平县保和区。民国十九年(1930年),属武义县岭上乡,宣平县少妃、东巨、金岩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武义县岭上乡,宣平县少妃镇、东巨乡、金岩乡。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0月,属武义县菊岩乡,宣平县少妃镇、保和乡。 1950年,属武义县菊水乡、岭上乡、李村乡,宣平县宣武乡、大陈乡、保和乡。 1956年3月,属武义县菊溪乡,宣平县宣武乡、大陈乡、保和乡。 1958年,属武义县友谊公社新宅管理区、宣武管理区、明山管理区;同年10月,属永康县友谊公社新宅、宣武、明山管理区。 1961年12月,武义县恢复建制,管理区改设公社,属新宅公社、宣武公社、明山公社。 1983年,设立新宅乡、宣武乡、明山乡。 2001年9月,新宅、宣武、明山3个乡合并,设立新宅镇。

行政区划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辖安凤、茶坑、后汤、上仁坑、双水、叶山头、安村、陈弄、大莱、矿洪、柘坑、道芝、吉祥寺、上少妃、下少妃、上甫、下甫、库坑、青峰岭 、和阳坑、李村、南黄山、后林畈、新宅、麻铺、沿溪、南塘头、太傅、麻竹园、上胡弄、下胡弄、张店、大方、黄呈坑、内三坑、三坑口、沿溪口、苦竹园、三井坑、岭脚、溪下、板坑、谢山、金岩村、上坊、东巨46个行政村;下设206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新宅镇辖24个行政村:后林畈村、李村、和阳坑村、麻竹园村、南塘头村、沿溪村、新宅村、上少妃村、下少妃村、陈弄村、大莱村、道芝村、柘坑村、安村、三坑口村、东巨村、后汤村、茶坑村、安凤村、桑坑头村、胡弄村、乌门村、金岭溪村、金榜村,镇人民政府驻新宅村武丽路3号。[2]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新宅镇地处武义县东南部,东、东南与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太平乡交界,南与大溪口乡相接,西与柳城畲族镇、坦洪乡毗邻,西北与俞源乡接壤,北与王宅镇、大田乡、熟溪街道相连,东北与泉溪镇、缙云县新建镇相邻,距武义县城17千米,区域总面积179.8平方千米。

自然资源

2011年,新宅镇有耕地13041亩,人均0.59亩;林地198907亩。新宅镇矿产资源有麦饭石、花岗岩、凝灰岩。

人口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总人口有22030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900人,城镇化率8.6%;另有流动人口35人。总人口中,男性11780人,占53.5%;女性10250人,占46.5%。14岁以下1873人,占8.5%;15—64岁16423人,占74.5%;65岁以上3734人,占16.9%;以汉族为主,达21589人,占98.0%;有畲、苗、侗、布依等18个少数民族,共441人,占2.0%,其中畲族251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6.9%;苗族82人,占18.6%。2011年,新宅镇人口出生率8.10‰,人口死亡率8.95‰,人口自然增长率-0.8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22人。 截至2019年末,新宅镇户籍人口为20566人。[3]

经济

综述

2011年,新宅镇财政总收入635.5万元,比2010年增长2.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8万元,比2010年增长1.8%。2011年,新宅镇农民人均纯收入5400元。 截至2019年末,新宅镇有工业企业13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86个。

农业

2011年,新宅镇农业总产值10589万元,比2010年增长21.4%,农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33.2%。2011年,新宅镇生产粮食4684吨,人均213千克,其中水稻2654吨。蔬菜种植面积15163亩,产量19378吨;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178亩,产量605吨;大豆种植面积2956亩,产量511吨;香菇种植面积419亩,产量1520万袋;茶叶种植面积1万亩,产量561吨。2011年,新宅镇生猪饲养量0.69万头,年末存栏3019头;梅花鹿养殖230头;羊饲养量4950只,年末存栏2600只;家禽饲养量8.56万羽,上市家禽5.32万羽;水果种植面积486亩,产量1386吨,其中猕猴桃186吨,蜜梨20吨,日本甜柿12吨,西瓜490吨。

工业

2011年,新宅镇工业总产值为5771万元,比2010年增长4.0%,工业增加值占全镇生产总值的15.7%。

商贸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商业网点132个。2011年,新宅镇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1880万元,比2010年增长15.3%;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128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2%。

金融业

2011年末,新宅镇各类存款余额为1.2亿元,各项贷款余额0.5亿元。

邮电业

2011年,新宅镇邮政业务收入为70万元;电信业务收入为175万元。 [4]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51人,专任教师5人;小学1所,在校生382人,专任教师2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2011年,新宅镇教育经费达485.4万元,比2010年增长-2%;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473.4万元,比2010年增长1.0%;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454.3万元,比2010年增长-3%,预算内教育经费434.5万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为24.7%,比2010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

文化事业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文化艺术团体14个,会员178个;有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公共图书室1个,农家书屋46个,藏书11.2万册。

医疗卫生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个,病床2张,固定资产总值41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0人,其中执业医师11人,执业助理医师4人,注册护士5人。2011年,新宅镇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20.8万人次。2011年,新宅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97.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7.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20941人,参合率95.1%。

社会保障

2011年,新宅镇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347户,人数507人,支出70.69万元,比2010年增长7.2%,月人均116元,比2010年增长9.1%;五保集中供养96人,支出47.9万元,比2010年增长3.3%;农村医疗救助97人次,支出51.3万元;农村临时救助431人次,支出36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28人,抚恤事业费支出70.11万元。中心敬老院1个,床位150张。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782人;领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金4147人,养老基金支出865.5万元。[5]

基础设施

邮政电信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邮政网点1个,投递线路单程总长度180千米,乡村通邮率100%;有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固定电话用户2800户,移动电话用户3900户,宽带接入用户270户。

给排水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自来水厂1座,铺设干线水管2.1千米,生产能力300吨/日,年生活用水6.5万吨,居民自来水普及率60%。

供电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拥有10千伏变电所1座,有主变压器3台,总容量7兆伏安,有高压输电线路3条,总长度3.9千米,用电负荷2700千瓦。2011年,新宅镇售电量累计完成375.9万千瓦时。

交通运输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县乡(镇)级公路20条,总长115千米;有桥梁3座,总长度27米。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新宅镇因镇人民政府驻新宅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截至2011年末,新宅镇有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少妃陈库纪念馆、新宅村岭上草堂、金岩村邓氏宗祠3处。

风景名胜

新宅镇境内旅游景点有大莱七彩梯田、金岩村乡村游。

荣誉称号

2021年11月10日,新宅镇(香菇)入选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