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又称为肺透明膜病。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该病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胎龄37周者<5%,32~34周者为15%~30%,小于28周者为60%~80%。
基本内容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又称为肺透明膜病。是因为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PS),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该病主要见于早产儿,胎龄越小,发病率越高,胎龄37周者<5%,32~34周者为15%~30%,小于28周者为60%~80%。
临床表现
出生时多数正常,生后2~6小时(严重者生后即刻)出现呼吸窘迫,表现为呼吸急促(>60/分)、发绀、鼻扇、吸气性三凹征和明显的呼气呻吟。呼吸窘迫呈进行性加重是本病的特点,严重时呼吸浅快,呼吸节律不整、呼吸暂停及四肢松弛。查体听诊呼吸音减低。
一般生后第2、3天病情严重,由于3天后PS的合成和分泌增加,故3天后病情明显好转。
病因
早产是PS不足或缺乏的最主要原因。[1]
辅助检查
X线检查:
1、毛玻璃样改变:两肺呈普遍性透过度减低;2、支气管充气征:在肺部中带或中外带可见呈树枝状充气的支气管显示,见于RDS中、晚期或较重病例;3、白肺:整个肺野呈白色,见于严重RDS。
治疗
1、一般治疗:保温、监护、保证液体和营养供应、纠正酸中毒、抗生素的应用;
2、氧疗和辅助通气:吸氧、持续呼吸道正压通气(CPAP)及呼吸机辅助呼吸;
3、PS替代治疗[2]
预防
1、预防早产:加强高危妊娠和分娩的监护及治疗,准确判定胎儿大小和胎肺成熟度;
2、促进胎肺成熟:对孕24~34周需提前分娩或有早产迹象的胎儿,出生前给孕母肌注地塞米松,可明显降低RDS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3、预防应用PS,力争生后30分钟内常规应用,若条件不允许也应争取24小时内应用。
参考文献
-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治愈吗博禾医生
- ↑ 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