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机构简介
建站前沙漠前沿距策勒县城仅l.5 km。为应对沙临城下和南疆环塔里木盆地[1]1400 km风沙线绿洲面临的严峻的沙漠化治理形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和中国科学院在策勒县召开现场联合办公会议决定建立策勒沙漠研究站。策勒站2001年纳入国家林业局荒漠化监测网络,2003年加入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2005年加入国家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站,定名为新疆策勒荒漠草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二、基本概况
策勒站地处塔里木盆地南缘,南依昆仑山,北临我国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80°43′45″E,37°00′57″N,),海拔高度1318 m,站区面积130 hm2,在行政区划上,隶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策勒县。距和田市100km、距离乌鲁木齐1500 km、距离北京4500 km。区域气候极端干旱,属于典型内陆暖温带荒漠气候,年均气温11.9 ℃;极端最高气温41.9 ℃,极端最低气温-23.9 ℃;水资源短缺,年平均降水量35.1 mm,年潜在蒸发量2595.3 mm;水资源补给以昆仑山区融雪河流为主;地表径流洪枯悬殊,春季占9.3%、夏季占76.8%。全年盛行西北风,大风天气3~9天,风沙灾害频繁,年均沙尘暴20天,扬沙、浮尘240天;生态系统脆弱,沙漠、戈壁面积达95 %,自然植被以多年生荒漠植物为主,盖度小于15 %。
策勒站地处以昆仑山脉[2]为界的青藏高寒区和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之间。位于世界唯一的中纬度内陆极端干旱区,是亚洲中部沙尘暴的主要策源地之一,中国西部地区最典型的生态脆弱区;植物稀少,土壤贫瘠,沙漠戈壁广布,绿洲散布其间。生态系统结构简单,稳定性差,在我国乃至世界陆地生态系统中极具独特性和典型性,也是世界上最为脆弱的生态区之一。在塔里木盆地南缘1400 km风沙线上,策勒站是唯一一个列入该生态区的中国生态系统网络野外研究站。
三、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围绕极端干旱区的生态与环境特征,结合当地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技需求,开展恢复生态、风沙环境和绿洲生态的试验研究示范,构建绿洲防护体系、荒漠植被可持续管理、绿洲农田稳产高产、荒漠生态产业发展的技术体系和模式,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建立监测、研究、示范、服务四位一体的极端干旱荒漠生态系统试验研究、开放共享平台,积累陆地生态系统研究基础资料;阐明荒漠生态系统生态过程、演变规律和发展趋势,界定荒漠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揭示荒漠生态系统和绿洲生态系统相互作用过程,提出绿洲-荒漠过渡带的合理结构;解析绿洲农田高产稳产与绿洲稳定性机理,研发绿洲农田高产稳产技术与荒漠生态产业开发关键技术,建立生态系统优化管理示范模式和技术体系,服务于该区域的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干旱区试验研究基地。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1.风沙危害过程及防沙治沙技术集成与示范
2.荒漠植物逆境适应策略与可持续管理模式
3.绿洲农田高产稳产技术与绿洲稳定性机制
4.荒漠生态产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规模化应用。
参考文献
- ↑ 塔里木盆地:我国西部的聚宝盆,油气资源丰富,还有丰富的地下水 ,搜狐,2023-02-21
- ↑ 中国昆仑山有什么神奇之处?为啥会成为中国名山?有什么秘密? ,搜狐,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