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电网安全运行与优化控制“十四五”期间,我国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仍将继续提高,对电力系统的影响将更为突出,需要重点关注高比例新能源并网带来的电力系统安全、新能源发电项目规模管控、新能源消纳等问题,从机理研究、标准强化、政策落实、规模管控、管理优化等各个方面着手,推动新能源科学发展。

项目背景

随着新能源发电机组大量替代常规机组,电网安全运行面临挑战。同时,电力系统[1]中,电力电子化特征日益显著,给电网运行机理也带来深刻变化。近年来,国外发生的一些大停电事故与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有关。

一方面,新能源发电包含大量电力电子设备,其频率、电压耐受标准偏低。当系统发生事故,频率、电压发生较大变化时,新能源发电机组容易大规模脱网,引发连锁故障。另一方面,电力电子装置的快速响应特性,在传统同步电网以工频为基础的稳定问题之外,带来了宽频带(5~300赫兹)振荡的新稳定问题。

针对此类问题,应完善新能源机组并网标准,提高新能源机组涉网性能要求,挖掘新能源场站自身动态有功、无功调节能力,要求新能源参与系统调频、调压,防范新能源机组大规模脱网引发的连锁故障。在新能源发电机组高比例接入与极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电网企业需要提高灾害气象预警水平,结合电网运行特性,强化风险分析与预防。同时,有关部门和电网企业应加强新能源机组次同步谐波管理,深化机理研究,出台相关规定。

成果简介

规模化新能源消纳是当前新能源产业快速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也是促进能源互联网建设的重要理论支撑。对推动新疆地区风、光、储等新能源大规模发展、特高压混合交直流输电安全稳定运行、减少弃风、弃光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项目针对新疆地区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后引起的电网安全问题展开研究,主要研究新疆电网的安全运行方式与优化控制方法。

通过风电机组健康状态的实时在线评估、风电功率和光伏发电的高精度预测、次同步振荡检测、谐波传播机理及谐波抑制方法的研究,消除或降低新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对输电及配电带来的风险,实现电网安全运行;通过对风光互补、风光储、微电网、智能配电网高效清洁运行、交直流混合输电等多种运行场景的综合协调和优化控制研究,实现平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优化无功补偿及有功调配,提高电网的电压、频率稳定性,使电网能够接纳更多的新能源所发出的电力,从而使新能源电力综合利用效率达到最大化。

项目研究成果中的关键技术应用于新疆地区风电、光伏发电企业,经实地验证具有减少弃风、弃光效果,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均得到改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规模,增加调度、控制、维护策略和手段的有效性,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项目共申请并授权2项国家发明专利,申请并登记软件著作权[2]3项,发表科技论文67篇(其中SCI论文2篇,EI论文12篇),培养相关专业研究生约25名,出站博士后1名,产生重要的学术影响力。

截止2017年底,项目成果已在新疆地区多家新能源发电企业推广应用,推动了规模化新能源消纳技术、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创新发展,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推广应用前景与措施:

本项目取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具体阐述如下:

1.经济效益

本项目建立的太阳逐时辐射强度预测模型、大规模风储电力功率波动抑制多目标优化模型、风速风功率预测模型和风储优化控制方法、扩张状态观测器的风机虚拟惯量控制方法、风电机组运行的健康状态在线评估、风电机组谐波、电网次同步振荡检测的分层追踪技术、多层多区域混合自动电压控制系统、智能配电网高效运行评估技术、配电网停电风险评估应急预警技术等研究成果,应用于疆内风电、光伏发电企业、国家电网公司,具有减少弃风、弃光效果,电网运行安全性、稳定性均得到改善提升,能够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发电的接入规模,增加调度、控制、维护策略和手段的有效性,全年新增经济效益超 500 万元。

2.社会效益

本项目针对新疆地区风、光等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的情况下,对实现新疆电网安全的运行方式与优化控制方法展开研究,获得显著的社会效益

(1)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其应用能够提高风速与风功率的预测精度,从而提高光伏电站、大型风电场的发电效率,使新能源发电能够实现高效运行,取得效益最大化,是支持清洁发电、电力行业节能减排的重要基础。

(2)增强风速扰动的抗干扰能力,能够改善新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的电压稳定性和频率稳定性,并使出力波动得到了较好的控制,为新疆地区实现清洁电能的远距离输送、特高压交直流输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提升风电场并网运行的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并抑制谐波、次同步振荡的产生及传播、能够改善大规模新能源发电并网的运行环境,提升电网对新能源发电的接纳及控制能力,对新能源产业的进一步发展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3)优化新能源发电-配电网-输电网的协调配合运行,降低发电环节的波动性、故障及控制水平引起的停运,强健并优化输配电结构及控制,使其更适合接纳大规模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及远距离输送,在提升新能源发电效率的同时降低电网的运维成本,使电网运行更高效。

(4)为社会培养了高质量的专业技术人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先后培养硕士研究生约 25 名,出站博士后 1 名。

3.环境效益

本项目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新疆地区多家新能源发电企业,经实地验证具有减少弃光量的直接环境效益,光伏发电全年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了 142 小时,全年累计增加发电量超 710 万千瓦时;具有减少弃风量的直接环境效益,全年的利用小时数同比提高 120 小时,全年累计增加发电量超 600 万千瓦时。此外,通过风光互补、风储联合、配电网高效运行等优化手段提升了电网接纳新能源发电的能力,改善了电网运行环境,间接促进了新能源发电量的增加。本项目以上直接、间接环境效益对实现化石能源的清洁替代、清洁电能的远距离输送、节能减排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