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新西敏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新西敏
图片来自MOVING 2 CANADA

新威斯敏斯特英语:New Westminster),当地华人常称作二埠,是加拿大卑诗省大温哥华地区的历史名城,于1859年至1866年期间曾经是卑诗殖民地的首府。

二埠位于菲沙河北岸,坐落布勒半岛东南方,离温哥华市东南部约19公里(12英哩),北连本那比市,东接高贵林市,隔菲沙河与素里市相望。二埠亦有一小部分位于菲沙河对岸的鲁鲁岛东边,称为昆士堡(Queensborough),与列治文市相接。二埠土地总面积是15.63平方公里。

据2016年人口普查所示,二埠的人口有70,996人。

历史

卑诗殖民地于1858年成立后,其行 政总部初期设于兰里堡。有见该处接近美国边界,英国当局认为当地不宜建立殖民地首府,遂于其境内另觅地点定都。穆迪上校认为现时新西敏所在的菲沙河北岸一带容易保卫,水路交通理想,并具日后发展铁路的潜力,遂于1859年建议将殖民地首府设于此处。[1]时任卑诗总督道格拉斯(James Douglas)接纳此建议,并于1859年2月14日宣布将卑诗殖民地定都此处,取名“昆士堡”(Queensborough,意为“女王”)。[2]

然而,此名称并不获伦敦方面所接纳,维多利亚女王更亲自将此处依英国政治核心所在-西敏市-命名为“新西敏”(New Westminster),[3]该市更因此获“皇家之城”(Royal City)之别称。新名称于1859年7月20日生效,[4]杜格拉斯总督并于1860年宣布新西敏市成立,而“昆士堡”则成为新西敏在鲁鲁岛上的飞地的名称。由于此处是前往菲沙河谷淘金热点的水路交通必经之地,新西敏亦发展成菲沙河谷淘金潮中的主要补给站之一。

另外,淘金热亦吸引了一批华人进驻新西敏。由于华人当年抵埠时最先聚居于温哥华岛的首府维多利亚,该城被华人认作“大埠”,因此新西敏则成了“二埠”,此名称并被大温哥华地区的华人沿用至今。1881年的人口普查显示,二埠当时的华人人口有485人,在全加拿大仅次于维多利亚,[5]而华人更于二埠的河岸街(Front Street)一带建立了一个唐人街“二埠”走过150年,《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6月19日。于2010年4月16日查阅。</ref>

卑诗和温哥华岛两个殖民地于1866年二合为一,议会亦需从二埠和域多利中选出一个城市作为新殖民地的首府;二埠以8票比13票之差败于域多利。[6]

卑诗于1871年加盟加拿大联邦,条件是联邦政府需修建一条横跨全国的铁路连接卑诗和加拿大东部(即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R)。有见二埠有机会成为该铁路的西岸总站,其经济展望亦曾一度改善,但后来CPR宣布将总站设于满地宝(后于1887年迁至温哥华),二埠的美梦亦告落空。二埠更于1898年发生大火,市中心连唐人街付诸一炬。大火后部分华人迁至温哥华(当时华人称之为“咸水埠”)的唐人街;而留守二埠的华人却被市政府禁止于原址重建唐人街,新唐人街于是设于第八街、哥伦比亚街和皇家大道一带(邻近现架空列车二埠站所在)。但其后二埠市政府和省防火厅以唐人街内的建筑不合防火规格为由,于1912年至1919年间陆续清拆唐人街,二埠唐人街因此一去不复返。

二埠市长赖特于2010年代表市政府,就该市过往歧视华人社区的行为向华社正式道歉。[7]

交通

二埠市内并没有高速公路,但居民可从邻近的本拿比高贵林驳上横加公路卑诗省1号公路)。隶属91A公路的昆士堡桥连接二埠市区、昆士堡和列治文,并透过阿力克斯·菲沙桥通往三角洲帕图洛桥和架空列车博览线专用的天空之桥则连接二埠和素里。交通流量较少的德尔文大道桥(Derwent Way Bridge)则连接昆士堡和三角洲的安那西斯岛(Annacis Island)。

市内的公共交通服务由运输联线提供。除巴士线外,温哥华架空列车系统的博览线亦驶经二埠,在市内停靠22街站二埠站哥伦比亚站萨珀顿站布雷德站。二埠属于架空列车收费架构中的第2区。

教育

二埠市内的高等院校包括道格拉斯学院和卑诗省律政学院(Justice Institute of British Columbia)。基础教育方面,新西敏校区(第40号校区)在市内营运一间高中、三间初中和八间小学。

主要景点

哥伦比亚街(Columbia Street) –一条街道两旁都是历史建筑和数量惊人的婚礼商店。

喜剧屋–哥伦比亚街哥伦比亚剧院的现场喜剧现场表演。

弗雷泽河发现中心–具有少量展品的教育景点。

梅西剧院-新威斯敏斯特的社区剧院。

Paddlewheeler Riverboat Tours –一家游船公司,提供沿著弗雷泽河(Fraser River)的旅行。

皇后公园–大型且受欢迎的城市公园。

威斯敏斯特码头( Westminster Quay) –海滨开发项目,建于1980年代中期,大约在86世博会期间,其中包括沿著弗雷泽河(Fraser River)的人行道,River Market购物中心和多家餐馆。

参考文献

  1. Margaret Ormsby, British Columbia, A History, Toronto: Macmillan Company of Canada Limited, 1976, p. 174
  2. Ormsby, p. 175
  3. Ormsby, pl 175
  4. City of New Westminster | About the City | History of New Westminster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0-11-28.
  5. 黎全恩,加拿大最早的唐人街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1-02-27.,《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4月3日。于2010年4月16日查阅。
  6. Ormsby, p. 223
  7. City of New Westminster issues formal apology to Chinese community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6-03-04.,二埠市政府新闻稿,2010年9月20日。于2010年12月20日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