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方城石猴」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
行 36: 行 36:
  
 
 这些[[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而成。这些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母子猴、猴背猴、猪背猴、[[猪八戒背猴]]等等。小巧玲珑,独具文化神韵。
 
 这些[[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而成。这些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母子猴、猴背猴、猪背猴、[[猪八戒背猴]]等等。小巧玲珑,独具文化神韵。
 +
 +
==文学成就==
 +
 +
王庭珪在政治上没有什么大的作为,但他的诗文著述甚丰,有《[[泸溪文集]]》50卷、《[[六经讲义]]》10卷、《[[论语讲义]]》5卷、《易解》30卷、《语录》5卷、《[[沧海遗珠]]》2卷、《[[泸词]]》、《风亭禄》等巨著,但可惜部分著作已失传。胡铨在评价他的诗文创作时说:“凡忧悲愉快,窘穷喜怒,思慕怨恨,无聊不平,有感于怀,必有诗文发之”。杨万里赞扬他是:“少尝曹子方,得诗法,盖其诗自少陵出,其文自昌黎出大要主于雄刚浑大”。
 +
 +
庭珪工书,有手书十简,虽纸敝墨渝,而正气勃勃可挹。
  
 
=='''作用'''==
 
=='''作用'''==

於 2022年8月22日 (一) 14:54 的修訂

方城石猴

方城石猴又稱畫石猴,是源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河南省南陽市的方城縣獨樹鎮硯山鋪村的一種傳統石雕藝術品。民間藝人採用當地石料,雕出猴子形狀,然後用黃、綠、紅、黑等顏料塗染勾畫在石猴身上而成,故又稱「畫石猴」。方城石猴起源於宋代,鼎盛於明清,在民間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2006年,方城石猴入選河南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8年6月,南陽方城石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因與「時候」諧音,意指「好運氣」備受遊客喜愛。

基本內容

中文名:方城石猴

地區:南陽市方城縣

分類:工藝品

習俗

作為一種古老的民俗文化,每年農曆三月三,在南陽市方城縣小頂山都有廟會,廟會上出售一種石雕「小石猴」,當地俗稱「好時候」(諧音),也叫「畫石猴」。趕廟會的人都踴躍購買,並相互贈送「好時候」(時候與石猴諧音),渴望能給自己和親朋帶來好運。「單猴」,寓意是「祖師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輩輩封侯」。由於它獨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諧音,使得它譽滿中原,長久不衰。當地人們逢年過節便以此為吉祥物讓孩子佩戴。這在方城縣形成了一種獨特的「猴文化」。

特點

這些小石猴造型別致,刀法簡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它們高約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兩種,彩色用黃、綠、紅、黑等顏料塗染而成。這些石猴形態多樣,有單猴、母子猴、猴背猴、豬背猴、豬八戒背猴等等。小巧玲瓏,獨具文化神韻。

文學成就

王庭珪在政治上沒有什麼大的作為,但他的詩文著述甚豐,有《瀘溪文集》50卷、《六經講義》10卷、《論語講義》5卷、《易解》30卷、《語錄》5卷、《滄海遺珠》2卷、《瀘詞》、《風亭祿》等巨著,但可惜部分著作已失傳。胡銓在評價他的詩文創作時說:「凡憂悲愉快,窘窮喜怒,思慕怨恨,無聊不平,有感於懷,必有詩文發之」。楊萬里讚揚他是:「少嘗曹子方,得詩法,蓋其詩自少陵出,其文自昌黎出大要主於雄剛渾大」。

庭珪工書,有手書十簡,雖紙敝墨渝,而正氣勃勃可挹。

作用

當地人們普遍非常喜愛小石猴,因為它有藥用價值,農民下地幹活時,帶上一個小石猴,一旦那裡碰傷、劃破了,[1]在小石猴身上刮些粉末擦上就可以止血。他還說,石猴之所以被百姓喜愛,除了有藥用價值外,它還包涵着深厚的「猴文化」底蘊。因為「猴」與「侯」同音,人們希望加官封侯,就給「猴」賦予了一種富貴、吉祥的涵義。「送一個好石猴的涵義是送你一個好時候。」

石猴文化:刻小石猴不知有多少輩了,都是一代一代傳下來的。他們從來不去參加任何民間工藝品比賽,也從沒有搞過宣傳,所以方城石猴仍鮮為人知。後來經過一些遊客的宣傳,終於引起了藝術界和收藏界的注意。鄭州、西安等地搞收藏的人常來方城硯山鋪,成批量購買「畫石猴」。

保護

2019年11月,方城石猴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