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旅游景观学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旅游景观学

旅游景观学,是2008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1]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旅游景观学 [2]

出版社 南开大学

出版时间 2008年5月1日

装帧 平装

开本 16

ISBN 7310028783, 9787310028788

页数 324页

基本介绍

出版社: 南开大学;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丛书名: 旅游学新视野

平装: 324页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310028783, 9787310028788

条形码: 9787310028788

产品尺寸及重量: 22.6 x 16.8 x 1.6 cm ; 422 g

ASIN: B001B2XFW6

内容简介

《旅游景观学》分为三篇十章。第一部分为理论篇,其中,第一、二、三章为旅游景观理念,第四章为旅游景观理念的示例;第二部分为方法篇,其中,第五章 为旅游景观研究方法,第六章为旅游景观信息发掘;第三部分为应用篇,其中,第七、八、九章为旅游景观的评价、规划、开发与保护,第十章为旅游景观与文化的探讨。

旅游景观学总结

自然旅游景观学的学习让我懂得了原来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是经过无穷的演变而发展成的,也是要由很多要素组成的。就像自然旅游景观的塑造不仅需要园林景观学的陪衬,也需要人文景观学的规划。所以说各种各样的事物都是相连的。

旅游景观要素由基本的地理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有:地形和地质、自然植被及依赖它生存的野生动物、河流和生存环境(气候等)... 气候作为旅游资源,由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生物、土壤等自然要素综合形成的自然地理环境,反映着整个地球表面所有自然要素的结构,而它所造成的生长植物是地域性自然景观的指示性元素,也是反映自然景观类型的最具代表性元素之一。因此,植物景观设计成了现代国际园林景观中最重要的设计内容之一。

强调自然文化和植物景观的设计手法,是园林景观设计的复杂性和独特性之所在,也为其他人员进入园林景观设计领域设置的一道高高的门槛。 现代植物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就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设计师不仅要重视植物景观的视觉效果,更要营造出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体现当地自然景观风貌的植物类型,使植物景观成为一个园林景观作品,乃至一个地区的主要特色。

可以说,现代园林景观设计的实质就是为植物的自然生长演替提供最适宜的条件。现代植物景观设计不再强调大量植物品种的堆积,也不再局限于植物个体美,如形体、姿态、花果、色彩等方面的展示,而是追求植物形成的空间尺度,以及反映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景观特征的植物群落,尤其着重展示植物群落的自然分布特点和整体景观效果。因此,现代植物景观设计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自然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首先要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状况,并按照自然植被的分布特点进行植物配置,体现植物群落的自然演变特征。

地域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与地形、水系相结合,充分展现当地的地域性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特征。所谓“适地适树”,就是要营造适宜的地域景观类型,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类型。


多样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体现当地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所谓“适树适地”的原则,就是强调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指示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根据场地的自然条件,如地形、土壤、水分、光照等状况,以及人文景观特征和管理水平,营造适宜场地特征、具有自然条件指示作用的植物群落类型,避免反自然、反地域、反气候、反季节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


时间性原则:植物景观设计应充分利用植物生长和植物群落演替的规律,注重植物景观随时间、随季节、随年龄逐渐变化的效果,强调人工植物群落能够自然生长和自我演替,反对大树移栽和人工修剪等不顾时间因素的设计手法。


经济性原则:强调植物群落的自然适宜性,力求植物景观在养护管理上的经济性和简便性。应尽量避免养护管理费时费工、水分和肥力消耗过高、人工性过强的植物景观设计手法。不符合这种思想的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征服自然的过程,将自然看作原材料,在“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强调用人工手段去改造自然。相反,现代园林景观设计认为自然文化是永恒的主题,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进行适度调整,尽量减少对自然的人为干扰,园林景观设计的首要任务是保护、恢复并展示国土的地域性景观类型。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