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无为县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为市徽省辖县级市,由芜湖市代管。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下游北岸,北依巢湖,与铜陵芜湖隔江相望,行政区域总面积2022平方千米。无为市名取“思天下安于无事,无为而治”之意,自隋朝始建已有1400余年历史,抗日和解放战争时期,是皖江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和“渡江第一船”始发地。无为市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水网发达;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无为市总人口121.4万人(2019年),辖20个镇,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

无为市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核心区域,处在南京都市圈、合肥经济圈、马芜铜经济圈的交汇区域,境内有京福高铁、北沿江高速、芜湖长江二桥连接线、芜铜高速、庐铜铁路等纵横交错。无为市的粮棉油及水产品产量均跨入全国百强行列,是传统的“鱼米之乡”。[1]

历史沿革

无为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

夏朝末年,成汤将桀流放到古巢国,也就是在无为境内。

春秋战国时,无为市境属楚居巢。东周时(周顷王四年起),楚国和吴国多次在此交战。起初楚国在争夺中占优势,于灵王二十四年占领了巢国全境,后于景王七年灭巢。但此后吴国于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击败楚国,并最终于吞并巢国。

战国期间,无为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年),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

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

晋太康元年(280年),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年),属豫州。太元(376年-396年)中,在市境西北侨置扶阳县。

南朝时,梁太清元年(547年),属南谯郡蕲。

隋开皇元年(581年),属庐州襄安县。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

唐武德三年(620年),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市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年),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年),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1291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明洪武元年(1368年),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同属庐州府。

清咸丰三年(1853年)9月6日(农历八月初五),太平军攻克无城。平军占领无为州后,与清军交战于裕溪、运漕、黄雒,清军大败。运漕的16万石存米被太平军运到南京。咸丰十一年(1861年)10月(农历九月),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失无城。是年太平军扼守泥汊、神塘,阻止清军沿江东下。清军掘开凤凰颈大堤,水淹太平军,太平军失利。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6月,属安庆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7月,属第五专署,10月,属第三专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4月,属第一专署。

民国十六年(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1931至1945年),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市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市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1949年1月21日,无为县解放。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

2011年7月14日,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

2019年12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无为县,设立县级无为市。以原无为县的行政区域为无为市的行政区域,无为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二坝路1号。无为市由安徽省直辖,芜湖市代管。[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13年3月28日,将原23个乡镇调整为21个乡镇(无城镇陡沟镇福渡镇白茆镇泥汊镇姚沟镇刘渡镇襄安镇、十里墩乡、泉塘镇蜀山镇洪巷乡牛埠镇昆山乡鹤毛乡开城镇赫店镇严桥镇红庙镇石涧镇高沟镇)。将二坝镇、汤沟镇并入芜湖市鸠江区。汤沟镇和二坝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

2014年4月1日,经安徽省政府同意,省民政厅批复同意芜湖市鸠江区与无为县部分行政区划调整,将无为县的白茆镇划归鸠江区管辖。

2016年11月,撤销无为县的十里墩乡与鹤毛乡,分别设立十里墩镇、鹤毛镇。

2017年6月,撤销无为县的洪巷乡与昆山乡,分别设立洪巷镇、昆山镇。

区划详情

截至2018年,无为县下辖20个镇,即无城镇、陡沟镇、福渡镇、高沟镇、泥汊镇、姚沟镇、刘渡镇、襄安镇、十里墩镇、泉塘镇、蜀山镇、洪巷镇、牛埠镇、昆山镇、鹤毛镇、开城镇、赫店镇、严桥镇、红庙镇、石涧镇;无为市人民政府驻无城镇。[3]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无为市地处安徽省中南部,长江北岸,北依巢湖,南与芜湖市、铜陵市隔江相望,距省会合肥市百余千米。无为县地图位置位于东经117°28′48″—118°21′00″,北纬30°56′21″—31°30′21″。

地貌

无为市内地貌总的特征是“山环西北,水骤东南”。大体可分为平原区和低山丘陵区。平原区又可分为:低圩、洲地、平畈。低圩平原以县境东部圩区为主,沿西河延伸到县境西部。一般高程在海拔10米左右,水网发达,面积980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40.6%。多为潜育型水稻土。沿江洲地由长江沿岸滩地和江心诸洲组成。地势平坦,海拔高程9米左右。面积392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16.2%。土壤含砂量高,土质疏松肥沃,以旱作为主。低岗平畈处于县境中部,既有低岗、残丘,又有平畈、田园。高程一般在海拔12~14米。面积527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8%。地势起伏千缓,土壤肥沃,种植水稻历史悠久,以潴育型和侧漂型水稻土为主。低山丘陵自北部县界延伸至西南。岗峦起伏,海拔高程大多在40~200米。三公山最高,海拔高程为675米。面积51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21.3%。为自然土壤。土层多含砂砾,部分为裸岩,土壤流失严重,肥力差。

水文

无为市内主干河流为西河。西河自西向东贯穿全县,入裕溪河而后汇长江。其主要支流有鹤毛河、郭公河、永安河,独山河、花桥河、花渡河、黄陈河等。

气候

无为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季风显著,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无霜期长,但雨量年际变幅大,旱涝频繁。全县历年平均气温15.8℃。年际变动在15.1~16.9℃之间,变幅1.8℃。常年最热月为7月和8月,一般最高气温在36℃左右,极端最高气温39.5℃(1966年8月7日)。最冷月为1月,一般最低气温在-7℃左右,极端最低气温为-15.7℃(1969年2月6日)。

无为市内平均年降雨量1170.5毫米。平均年雨日为126.6天,平均3天有1天下雨。一年中3、4月雨日最多,32年的月平均值为13.7天。西南山区多于东北平原区,三公山雨量最多。降雨主要集中在4~8月份,7月份雨量最大(西南部山区常出现在6月份)。县内梅雨显著。梅雨期一般在6月中旬到7月上旬,平均长23天。梅雨期雨日多,暴雨集中,易积水成灾。1954、1969、1983三年涝灾,即因梅雨量过大所致。1969年7月15日一天降雨量达248.2毫米,为历史上罕见。而干旱年又与“空梅”、“少梅”年相吻合。

无为市空气湿度年平均值81%,年际间和季节间变化不大,一年中有8个月(3至10月)≥80%。[4]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截至2017年末,无为市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铜、铁、铀、铅、锌、石灰岩、陶土、粘土、矿泉水、石英砂、萤石、明矾石、花岗石、硬石膏、方解石、江砂等;其中煤炭储量7000多万吨,石油储量2亿吨以上,天然气350亿立方米以上,铜200万吨,铁1000万吨,硬石膏2亿吨以上。

植物资源

树木:无为市有马尾松、黑松、金钱松、侧柏、刺柏、黄檀、洋槐、槐、樟、梧桐、枫杨、赤杨、白杨、柽柳、乌桕、楝、梓栎、柞、沙朴、冬青、枳、黄杨、棕榈、皂荚、石楠、南天竹、枸骨、漆树、檫、山碴、青冈栎、柘、椿、楮、樗、榆、银杏、女贞、野柿、山玉兰、化香树、喜树等。

竹类:无为市以栽培为主,其中毛竹种植面积最大。野生竹在丘陵地区有零星分布,有苦竹、箭竹、慈竹、凤尾竹、紫竹等。

野生药用植物:无为市有丹参、桔梗、山银花、射干、沙参、柴胡、麦冬、地丁、大蓟、小蓟、威灵仙、寻骨风、艾、薄荷、益母草、车前草、草决明、马齿苋、蒲公英、半夏、天南星等500余种。[5]

经济

综述

2018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438.2亿元,比上年增长8.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39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208.68亿元,增长10.7%;第三产业增加值184.08亿元,增长7.3%。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0.4%,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7.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0%。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达36196元(折合5402美元),比上年增加1736元。

第一产业

2018年粮食种植面积8.3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73万公顷,下降2.7%;蔬菜种植面积1.68万公顷,同比增长5.67%;油料种植面积0.96万公顷,增长3.55%;棉花种植面积0.91万公顷。

2018年粮食总产量5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42.87万吨,增长6.14%;油料产量2.81万吨,增长6.14%;2018年生猪存栏9.99万头,下降9.98%。肉类总产量4.23万吨,增长1.07%,其中,猪肉产量2.12万吨,增长5.93%;禽蛋产量2.96万吨,增长0.92%。水产品产量6.5万吨,增长11.3%。

2018年粮食种植面积8.3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4.1%,其中稻谷播种面积5.73万公顷,下降2.7%;蔬菜种植面积1.68万公顷,同比增长5.67%;油料种植面积0.96万公顷,增长3.55%;棉花种植面积0.91万公顷。

2018年粮食总产量55.34万吨,比上年增长1.4%;蔬菜42.87万吨,增长6.14%;油料产量2.81万吨,增长6.14%;全年生猪存栏9.99万头,下降9.98%。肉类总产量4.23万吨,增长1.07%,其中,猪肉产量2.12万吨,增长5.93%;禽蛋产量2.96万吨,增长0.92%。水产品产量6.5万吨,增长11.3%。

第二产业

2018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9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5%,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37.7%,股份制企业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长51.7%。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长13.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6%;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6.3%;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增长30.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29.7%;农副食品加工业增长39.6%;医药制造业增长49.4%;金属制品业增长22.9%;纺织业增长5.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44.1%。主导产业电线电缆及配套产业实现产值增长10%。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值增长20.2%。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主要产品产量:硅酸盐水泥熟料下降7.5%;电力电缆增长3.4%,光缆增长16.0%,互感器下降1.6%,铜材增长9.4%,石灰石增长35.0%,大米增长37.8%,纱增长2.5%,布下降39.9%,水泥下降3.7%,砖增长24.1%,耐火材料增长41.4%。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1.3亿元,比上年下降6%。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363.5%。

2018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7%。 45家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全年实现总产值54.1亿元,比上年增长24.3%;商品房建筑施工面积350.2万平方米,增长1.0%;竣工面积79万平方米,增长-10.7%。

第三产业

2018年全市500万元以上项目及房地产开发累计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7.6%。其中,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61.2亿元,比上年增长13.3%。

2018年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7.9%;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3.8%;第三产业投比上年增长10.2%。分项目看,全市在建亿元以上项目152个,比上年增加1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6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其中,当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8个,比上年减少10个。

国内外贸易

201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5亿元,比上年增长12.4%。221家限额以上单位零售额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限额以上企业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2.0亿元,比上年下降8.6%;零售业零售额3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9%;住宿业零售额0.3亿元,比上年下降3.7%;餐饮业零售额1.4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2018年限额以上企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14.2%,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0.8%,中西药品类增长10.5%,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17.0%,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4.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17.5%,汽车类增长7.1%,石油及制品类增长2.1%。

2018年全市进出口总额465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6.8%。其中,出口397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2.7%。实际利用外商投资2779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5%。

2018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39.1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4.7亿元,比上年增长4.3%;中央财政收入14.0亿元,比上年上升17.1%。在一般预算收入中,国内增值税增长20.3%,改征增值税下降85.9%,企业所得税于去年同期持平。

2018年全市实现财政支出63.4亿元,比上年下降0.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及城乡社区支出分别增长0.5%、15.3%、1.4%、4.9%、1.0%、-14.6%、5.4%和-16.0%。

2018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0.70亿元,较年初增加30.27亿元,增长6.7%。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28.71亿元,较年初增加50.85亿元,增长18.3%。[6]

社会事业

邮电旅游

2018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5.6亿元,比上年下降14.2%。其中,电信业务总量4.0亿元,下降20.%;邮政业务总量1.6亿元,增长33.3%。快递业务量379万件,快递业务收入5486万元。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4.5万户,比上年减少1.2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1.8万户,新增6.1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59.4部,比上年增加6.3部。年末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2万户,新增3.1万户。

2018年全市接待各类旅客7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8亿元。星级饭店数6家,星级饭店客房总数492间。

人民生活

据抽样调查,2018年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533元,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581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20元,增长9.7%。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上年1.916︰1缩小至1.888︰1。

社会保障

2018年末全市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城镇基本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7.81万人和7.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为3.27万人。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人数67.85万人。年末享受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6468人,享受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0700人,享受农村五保供养6075人。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52个,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8232床。全年用于社会保障与就业方面的财政支出8.4亿元,增长1.0%。

教育科技

2018年末全市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招生3714人,在校学生12184人,毕业学生937人;普通高中11所,招生6494人,在校学生19482人,毕业学生6247人;普通初中60所,招生8569人,在校学生27840人,毕业学生9011人;小学247所,招生8420人,在校学生50097人,毕业学生8209人;幼儿园100所,在园幼儿2340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生人数43人,专任教师9人。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学龄儿童入学率、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小学升学率均达到100%。

2018年全市申请专利数2193件,比上年下降10.8%;授权专利数408件,比上年上升7.9%。

医疗事业

2018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408个,其中:医院12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2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院及社区服务中心3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94个,村级卫生室263个。全县各类卫生机构共有床位4502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723人,其中:执业医师(含助理)1592人,注册护士1215人,药师132人,技师191人。

文化事业

2018年末全市共有文物保护管理所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艺术表演团体26个,乡镇文化站20个。全县图书总藏量63万册(含电子书),其中古籍3.9万册。文物藏品684件(套)。全年参观人员达30千人次。全县档案馆1个,档案馆馆藏档案资料19万多卷(件),库房楼面积1700平方米。

资源环境

2018年全市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硬石膏、石炭岩、砖瓦粘土等22种,探明储量8种,其中煤400万吨,铁1200万吨,铜矿石300万吨,硬石膏87000万吨,明矾石350万吨,全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3种。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8%,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9.8%,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257天。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5.0%。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5亿元。

安全生产

2018全市境内已探明的主要矿种有:煤、铁、铜、硬石膏、石炭岩、砖瓦粘土等22种,探明储量8种,其中煤400万吨,铁1200万吨,铜矿石300万吨,硬石膏87000万吨,明矾石350万吨,全县已开发利用的矿产有13种。全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9.8%,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99.8%,城区全年空气质量优良以上天数257天。污水处理厂4座,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率85.0%。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2.5亿元。[7]

交通

无为市位于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长江轴”之上、“芜湖核”之内,芜湖长江二桥、铜陵公铁长江大桥两座长江大桥横跨两翼。淮南铁路、合芜铁路经过县境东北端二坝镇,208、227、319省道纵横县境。距马鞍山市90千米、距南京市120千米、距杭州市300余千米、距上海市400余千米。

京福高铁无为站已建成,2015年6月28日通车运营,届时无为到北京、福州仅需3小时。

2018年末市内公路里程4059.7公里,其中:等级公路4032.4公里。全市长江航道里程55公里,内河航道里程155公里。全年旅客运输周转量698.8万人,比上年下降24%;货物运输周转量124.9亿吨,比上年下降17.3%。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7.9万辆,比上年增长17.9%,其中私人汽车7.4万辆,比上年增12.1%。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152辆,实有出租汽车834辆。

历史文化

庐剧

历史上无为地区曾经流行过徽剧和庐剧。后来徽剧逐渐式微,庐剧占了主要地位。无为地区的庐剧属于庐剧中的东路(又称下路),唱腔接近民歌小调,对白使用土语方言。传统剧目有《蔡鸣凤辞店》、《王清明合同记》、《孙继高卖水》等连本台戏,还有《老先生讨学钱》、《蓝桥担水》等折子戏。

无为鱼灯

“鱼灯”又称“吉祥灯”、“太平灯”、“幸福灯”,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相传北宋年间,包拯到陈州放粮得胜回朝后,为大放花灯,曾普召全中国各地向朝廷敬供花灯。当时无为人敬献了八条鱼(“鱼灯”),得到朝廷赞扬。就这样,无为民间舞蹈“鱼灯”就保留下来了。

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又名宫灯,有300余年历史,安徽省志列为皖地八大特产之一。相传北宋米芾就任无为知军时,运用绘画技艺在灯笼壁面绘上人物、山水、龙凤、花卉等图案,借以与民同乐。无为纱灯在借鉴吸收历代流行的蔑扎、纸糊、染色“彩灯”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将木工、雕刻、漆工和绘画艺术融为一体,经过加工、成型、油漆、绘画、剔墨等项工艺制作而成。[8]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