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无城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城镇安徽省无为市下辖的一个镇,系无为市区。[1]

中文名称: 无城镇

外文名称: Wu Cheng Town

别 名: 芝城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安徽省无为市

下辖地区: 15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无为市无城镇二坝路

电话区号: 0553

邮政区码: 238300

地理位置: 无为市中部

面 积: 119.24平方千米(2017年)

人 口: 229351人(2017年)

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米公祠、锦绣溪、黄金塔、景福寺等

火车站: 无为站、无为南站

车牌代码: 皖B

行政代码: 340281100000

古代名人: 米芾

基本概况

无城镇地处皖中,南濒长江,北依巢湖,处于长三角经济圈辐射范围之内,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无城镇是无为市委和市政府机关所在地,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全镇总面积119.2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229351人(2017年),辖16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行政村。无城镇始建于隋开皇元年,迄今已有1400余年历史。境内有闻名遐迩的米公祠、黄金塔、绵绣溪、晋池、墨池,米公祠是宋代书法家米芾任无为知军时所建,黄金塔是一座宋代古塔。

城市建设

2012年完成城市建设总投资50亿元,征收房屋20万平方米,竣工道路10公里,新增公共绿地20万平方米,竣工保障房2602套、安置房30万平方米、商品房50万平方米,城镇化率达47%。城南新城开发建设成效明显,全年完成投入18亿元,新一中、电缆检测中心等18项工程加快推进,军二路、高新大道(城南段)拓宽工程如期竣工,比亚迪大道等12项新建工程全面启动。东一环旧城改造项目全力推进,已签订房屋征收协议85%,通济桥、晏公花园安置房全面开工。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无中、二中扩建项目加快推进,三中扩建工程已竣工,新图书馆、南门新汽车站主体工程已完工,污水处理厂、一水厂迁建等配套项目前期工作已完成。东门入口改造完成前期工作,南门大转盘改造开工建设,城东新区建设全面启动,西北片区建设提速加力。高沟滨江新城建设稳步推进,完成投入4.6亿元。当年古州城,今朝写华章。一直到1949年解放,无为城的建设局限在护城河内有限的l.97平方公里范围内。建国后到1988年,城区面积扩大到4.8平方公里。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无为城建设开始发力,步入了迅速发展的轨道。随着二环路、金塔路、襄安路、二坝路和西苑、金河、北圃等大型住宅区的竣工,无为城扩大到7平方公里。再随着凤河路、滨河路的向北延伸,新力大道的建成,无城工业园区的建设,城东的旭东路与福渡镇街道对接,城南、城西新片区的开辟,至2006年底,无为城建成区面积己达15平方公里。同时,环城河景区的分步建成,人民广场和农文化广场的竣工,西大街的拓宽改造,污水处理厂的建成投产等等,逐步完善了城市功能,提高了城市品位。如今的无为城,正朝着现代化滨江中等城市规划目标迈进。

地理位置

无城镇位于安徽省无为市中部,紧邻芜马铜经济开发带,是皖江北岸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无为市委、市政府所在地,系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无城临江通海,公路四通八达。境内干线公路纵横交错,与周边各大中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相连。距合肥、南京仅百余公里,经芜马高速、沪宁高速4小时可直达“长三角”经济中心上海,位于东向发展的最前沿。

无城历史

千年古邑无为城,有着悠久的历史。隋开皇元年(581年),改蕲县为襄安县(治所在今巢湖市区东北),始置无为镇(治所即今无为城),无为城开始成为一地的政治中心。唐代,曾在县境内置开城、扶阳等县,但为期短暂,旋置旋废。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立无为军,以无为镇为军治,治所在今无为城中心菜市场一带。熙宁三年(1070年),无为正式建县,治所在今无为城芝山北。元代,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后又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3县。州(军、路)、县治所未变。元末治所毁于兵火。明吴元年(1367年)置无为州,在旧址重建州治。洪武元年(1368年),省县、州县合一,清代因之。无为州治所毁于清末。民国元年(1912年),无为改州为县,县署设在无为城十字街东北(今人民广场苏果超市附近)。民国29年(1940年)日军侵占无为城,国民党县政府先后迁至蜀山、黄姑及庐江县黄屯一带,日伪县政府设在西大街鞍子巷口(原女子小学内)。民国34年(1945年)10月,国民党县政府返回无为城,治所设在原城隍庙内(今人民广场北侧,老档案局大楼附近)。民国38年(1949年)7月,县境内4个县级民主政权合并为无为县政府,机关仍设在原城隍庙内,1956年,改建成机关大院。2002年春,无为县人民政府办公大楼迁至新城区凤河路西侧,与路东侧的无为宾馆相对。无为城自宋初建置军治以来,便筑有城墙。北宋无为著名学者、诗人杨杰,写诗歌颂无为城南门九华楼:“此楼此景他州无,山川形势吞三吴。惟凭诗老写奇胜,纵有画笔难功夫。”由此可以想见当时无为城巍然雄踞大江之滨的气势。到北宋后期,因两度兵事而修筑城垣,自此始有城的雏形。南宋末年,元世祖忽必烈的镇国上将军、都元帅刘整,率师攻打无为城,因久攻不克气愤而死,可见无为城墙的坚固。元至正二十三年(1364年),归附朱元璋而被委任为无为知州的夏君祥筑城。城周长9里36步,高1丈2尺,基宽7尺,城头宽4尺。东以华林河为壕,深1丈,宽5丈5尺;南、北、西挖壕深7尺,宽5丈9尺,引华林河水以灌之。建有6道城门,大东门叫楚泽门,又名朝宗门,清代称朝阳门;小东门叫东津门;南门叫薰风门,又名移风门,清代称得胜门;西门叫大安门;北门叫镇淮门,清代称迎恩门;东北门叫仓埠门。以后,时圮时修。明嘉靖年间,倭寇屡犯沿海一带,并深入沿江内地,烧杀抢掠,无恶不作。时有倭警传至无为,无为人刘仑倡议重修无为城墙。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倭警日渐紧迫,巡按御史吴百朋到达无为。知州何宠面陈筑城的迫切性。正好这年丰收,城中人也乐意修筑。吴百朋同意修筑无为城墙,委托庐州通判冀元负责,知州何宠协助,并拔官银3580两,城中富户孙大贤、曹芳捐银806两,其他商民共捐银1700多两,官费民资计银6100多两用于建城。全城人踊跃参加,于次年春三月新城工程告竣。城基入土1尺2寸,垒石三层,用砖石砌到顶。城高2丈2尺,周长1491丈3尺,有门楼6座,大东门城楼改称明远楼,后叫宾旭楼;小东门城楼仍叫东津楼,后叫倚云楼;南门城楼改称九华楼;西门城楼改叫稻孙楼;北门城楼仍叫迎恩楼;仓埠门城楼叫庆丰楼。城头相距若干丈再建一窝铺,便于驻兵戍守,计12座。至此,无为城墙格局始定。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久雨,南、西、北三面城墙俱圮。当年修复,并增建南门外九华桥上重关。崇祯八年(1635年),张献忠率起义军向庐州府一带进军,士绅纷纷建议加固城墙,把城上的雉堞两个并为一个,修砌马道,以便巡缉。清代以后,城墙数次崩塌,但随即修复。到民国中期,无为城仍巍然屹立。抗战初期,国民党安徽省政府认为,有城墙的城镇,敌攻我不易守,敌守我不易攻,宜将城墙全部拆去。1939年6月到任的无为县长陶若存,遵令将部分要道口城墙拆毁。残留的部分于解放后改造成环城道路。如今仓埠门至大东门一带,因城墙墙基沿环城河,一拆便塌,故一直未拆,尚依稀辨出旧日城墙遗址。据嘉庆《无为州志》和清末刊行的《无为州乡土志》载:无为城内外共有街道21条,小巷28条,坊14座。城内主要街道有13条。州治(今杏花泉小学一带)前为十字街,治南为兔儿岗街(今南门大街),再向南为小十字街,又叫四牌楼,小十字街西为登瀛街(又名儒学街),东为五神寺街。治东为熙春街,建有五云阁、熙春坊,今呼阁上。宋丞相王蔺建花圃于此,该处又称米市。米市向北大街为鼓楼街,也称鹅市。再向北横街为城隍庙街(即上马石街),称鱼市。自小东门至仓埠门街为后新街,后新街之后为前新街,其南接鼓楼北的叫皇华坊街,又称草市。治西为大安街(今西门大街)。治北为迎恩街(今北门大街),北门外下草城街为猪市、牛集。东门外有码头,来往商船多在这里停泊靠岸,然后百货由大小东门、仓埠门运入城内,故城东街道较为繁华。1938年1月至1945年8月,在日寇侵犯无为期间,曾多次派飞机轰炸并派兵焚烧无为城,致使城内的鼓楼(又名濡江楼)、米公祠、景福寺、夫子庙等著名古建筑及十字街、米市、草市、鹅市等主要街道,都遭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1949年1月20日,无为城迎来了解放。人民政府的新政策给了古城以新的生命力。1958年,拓宽东、西、南、北4条主要街道,路面由4米拓宽至8米,两侧留有各3米左右的人行道。1966年开始,各主要街道陆续铺上柏油。至1988年,街巷沥青路面达7.36万平方米,水泥混凝土路面达1.25万平方米。如今,无为城街道基本上为水泥路面。金塔路、凤河路、襄安路、新力大道等干道,有4—8道快车道,有绿化隔离带及左右慢车道和人行道,宽敞平整,快速高效,呈现出一派现代都市风光。

区划沿革

据《无为州志》记载,按《通志》无为旧城在花家疃,本巢县城口镇,魏武征吴筑城于此,因无功号无为城;又有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其本意是天下太平,与民休息;城中有芝山,又名芝城。城中有芝山,又名芝城。至宋初建设城池,历为郡、州、路、县治所,到明代重新建设,才具有城市规模。后代在此基础上向南发展形成镇。隋、唐为无为镇,商贸业十分发达,后改称城口镇,为巢县首镇。《宋史.地理志》已把它称之为仅次于临安,与寿春、扬州并称为巨镇。不仅为军事重镇,政区首府,而且商品经济也十分繁荣,成为安徽茶叶的集散地。民国29年设皇武、文景、五华、东岳4个镇。35年,改设泰山、绣溪2个镇。38年7月1日,为无为县驻城,仍设皇武、五华、文景、东岳4个镇。1912年简称“无城”。旧城区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2公里,街巷纵横,全部铺以青石,店铺林立,现今民间流传“九街十八巷,三进对庙堂”的俚语,数百年来一直为长江北岸稻米集散地。1949年建无城区,1952年1月,增设太平镇,共设5个镇。1957年4月,并为无城镇。1958年9月,改为红旗人民公社。12月,改为新民人民公社。1961年1月,改为大江人民公社。2月,复为镇。6月,改为无城人民公社。1961年10月,仍为无城镇,至今不变。1986年设皇武、芝山、五华、太平、文景五个管理区,下设22个居委会;1988年将泥汊、石涧区管辖的官镇、檀树、凤河三乡划归无城镇;1992年底撤区并乡后,该三乡撤销,并于1992年分别成立官镇、檀树、凤河管理区,并入无城镇;1996年,面积71平方千米,人口11.2万人,辖老屋、黄汰、董岗、凌井、竹园、马厂、檀树、姚庄、八里畈、花疃、长庙、董桥、一心、七里、鲁碾、城北、凤河、六圩、鲁楼、新福、王福、官镇、福渡、双桥24个行政村和五化、太平、皇武、文景、芝山5个居委会。2003年7月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城内区划重新调整,将五华、文景、芝山、太平、皇武五个管理区设为社区,同时新成立泰山、城东、西苑、金河4个社区共9个社区居委员会。2005年底乡镇机构改革将仓头镇整建制并入无城镇,2006年初设立仓头管理区。全镇现辖4个管理区,13个社区居委会,16个行政村。镇政府坐落在无城新区二坝路南侧,政府办公楼建于1999年。2007年撤销农村管理区,增设滨湖、同心2个社区。现我镇共辖13个城市社区,4个农村社区,16个行镇村。

视频

无为县无城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