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无梗五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无梗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Rupr. & Maxim.) S.Y.Hu)是五加科五加属植物,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有纵裂纹和粒状裂纹;枝灰色;刺粗壮。叶有小叶3-5;叶柄长3-12厘米,无刺或有小刺。头状花序紧密,球形,直径2-3.5厘米,有花多数,5-6个稀多至10个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或复伞形花序。果实倒卵状椭圆球形,黑色,长1-1.5厘米,稍有棱,宿存花柱长达3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分布于中国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黑龙江、虎林、海林)、吉林(吉林市、安图、抚松)、辽宁(千山)、河北(兴隆、易县、小五台山)和山西(五台山)。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森林或灌丛中。

该种根皮在中国东北亦称“五加皮”,有驱风化湿,健胃利尿之效,也可制“五加皮”药酒。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高2-5米;树皮暗灰色或灰黑色,有纵裂纹和粒状裂纹;枝灰色,无刺或疏生刺;刺粗壮,直或弯曲。叶有小叶3-5;叶柄长3-12厘米,无刺或有小刺;小叶片纸质,倒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至长圆状披针形,稀椭圆形,长8-18厘米,宽3-7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均无毛,边缘有不整齐锯齿,稀重锯齿状,侧脉5-7对,明显,网脉不明显;小叶柄长2-10毫米。

头状花序紧密,球形,直径2-3.5厘米,有花多数,5-6个稀多至10个组成顶生圆锥花序或复伞形花序;总花梗长0.5-3厘米,密生短柔毛;花无梗;萼密生白色绒毛,边缘有5小齿;花瓣5,卵形,浓紫色,长1.5-2毫米,外面有短柔毛,后毛脱落;子房2室,花柱全部合生成柱状,柱头离生。果实倒卵状椭圆球形,黑色,长1-1.5厘米,稍有棱,宿存花柱长达3毫米。花期8-9月,果期9-10月。

主要价值

该种根皮在中国东北亦称“五加皮”,有驱风化湿,健胃利尿之效,也可制“五加皮”药酒。[1]

主要变种

小果无梗五加(学名:Eleutherococcus sessiliflorus var. parviceps (Rehder) S.Y.Hu):该变种和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小叶片为椭圆形,较小,先端尖,边缘为浅锯齿,头状花序较小,果实卵形,较小,长在1厘米以下。分布于中国河北(琢鹿、阜平)和吉林(通化)

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200-1000米森林或灌抄丛中。适于在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温润、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栽培,其既耐寒又喜温,种子在-3℃就能发芽,但在1-2叶幼苗期不耐低温,遇霜冻易受冻害。开花结果期适宜温度为22-30℃,特别是在结果期,遇到低温容易受到影响。对光照比较敏感,幼苗期在半阴半阳环境下生长良好,木质化以后能耐强光照,开花结果期光照充足则产量高,品质好。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和朝鲜;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黑龙江、虎林、海林)、吉林(吉林市、安图、抚松)、辽宁(千山)、河北(兴隆、易县、小五台山)和山西(五台山)。适于在土质疏松、肥沃、有机质丰富、湿润、保水保肥的壤土或沙壤土上生长,其既耐寒又喜温。

繁殖方法

播种

细致整地,以秋翻为好,春翻也可。春翻深度15-20厘米,秋翻深度20-25厘米。结合翻地施用有机肥30-45 吨/公顷作基肥。播前1周将苗床(畦)做好,若土壤干燥,要灌足底水。床(畦)宽 1.2米,床(畦)高 10-15 厘米,床(畦)的长度可随地势、作业方便而定,床(畦)间作业道宽40-50厘米。

当日均温达到15℃时即可播种,时间一般在4月中旬,播量187.5千克/公顷。播种方法有2种,一是撒播,将种子均匀撒入床(畦)面,然后覆土1-1.5厘米厚;二是条播,在床(畦)面按行距15厘米开沟,沟深2-3厘米,均匀播入种子后覆土1-1.5厘米厚。播后镇压覆草保墒。

种根

春季树液流动前采集,选取树高1-2米、生长健壮的植株,挖取根茎周围30厘米以内的根系,选择直径0.5厘米以上的根系,并剪取成10厘米左右的根段供繁殖用。采用床插方式进行繁殖,做床自方法同前述播种育苗。插前用100毫克/千克ABT-1号生根粉溶液浸泡根段8小时后,将根段以10厘米×15厘米株行距横放埋入土中,覆土厚度2-3厘米。插后床上部覆盖薄膜和遮荫网,7月下旬撤掉遮荫网。视土壤墒情喷(灌)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能积水(积水容易造成根腐)。40-50天后可生根,入冬前进行防寒,翌年春季进行移植。

水生

水床准备:床宽1.2米,床高15-20厘米,方向南北纵向,床面北稍高于南,南床底处要挖排水沟,便于活水管理,床底铺电热丝,设定温度为20℃,上面铺玻璃丝,最后铺塑料布。反季节水生作业要求在塑料大棚内进行。

水生方法:选取健壮无病虫害的茎段作插条,直径0.6毫米以上,长度25厘米,抹芽,只保留1个上位芽。将插条每20根捆成一捆,捆扎在离插条顶端2/3处,使枝条顶端枝条间有一定空隙,灌水2厘米深,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进行消毒处理,然后架设小拱棚进行遮荫处理,透光度15%。约40天即可采收嫩芽,长度一般可达15厘米左右。

压条

在基生枝长到30-40厘米时,将基部10厘米内的叶片剪掉,在距地面1厘米处用镀锌或塑包金属线横缢,横缢线上部涂抹生根剂(4毫克/千克吲哚丁酸)。然后将母株基生枝用油毡纸起10厘米高,其内填充保湿的木屑。田间管理主要是保持填充物和土壤湿润,遇干旱时及时喷(灌)水。第2年春季栽植时,将压条枝与母株分离,即形成单株压条苗用于定植。

栽培技术

选地

栽植地宜选择土壤疏松、肥沃、土层厚40厘米以上的地块,pH值为6.0-7.0、半阴半阳坡向、坡度为5-25°的荒山、荒地、疏林地、退耕还林地块及耕地均可栽植。栽植前1年,对荒山、荒地、林下空地等栽植地块进行秋季清场,当年春季整地,坡地采取穴状或带状整地,耕地需进行耕翻。

冠下栽植:适用于中龄林以上林龄的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以及红松人工林等,林分郁闭度0.3-0.6。

林间空地栽植:适用于不同林龄阶段的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以及红松人工林等,林中有25平方米以上的空地(林窗)。

林缘栽培模式:适用于不同林龄阶段的天然次生林、落叶松人工林以及红松人工林等,可从林缘延伸至林内10-20米。

造林地套栽:适用于红松、落叶松等新植林地,宜在嫁接方式营建的红松无性系果材兼用林中进行间作,红松栽植密度可达到(3-)5米×6米。在新植林内行间栽植,幼林抚育采取全割方式。培育年限至林分郁闭。

耕地栽培:选择土壤肥沃、排水良好的地块,分为农田栽培、保护地大棚栽植和冷棚栽植3种模式。

栽植

苗木选择:选择Ⅰ、Ⅱ级苗木栽植,或经多年平茬的壮苗进行移栽。

栽植时间:春季栽植时间宜选择4月上中旬,土壤解冻深度达25厘米以上,此时正处在无梗五加新梢开始萌动前10-20天。秋季栽植宜选择10-11月开始,此时正处在无梗五加落叶后到土壤封冻前时期。一般情况下,无梗五加以春季栽植为主。

栽植方法:栽植前需开展苗木修根、蘸泥浆、蘸保湿剂等处理,可剪去1/3根长。采用穴植的栽植穴大小应视苗木大小而定,以根系充分伸展、不窝根为宜。

栽植密度:

冠下、林间空地和林缘栽植密度:菜用无梗五加宜选择50厘米×100(-150)厘米株行距,果菜兼用宜选择120厘米×150(-200)厘米株行距。

造林地套栽密度:菜用无梗五加宜选择50厘米×100厘米株度行距,果菜兼用宜百选择100厘米×150厘米株行距。

耕地栽培密度:采用宽垄栽培,垄面宽度30-40厘米,垄高20-30厘米,垄间距30厘米左右。菜用无梗五加宜选择(30-)35厘米×45厘米株行距,果菜兼用宜选择120厘米×150厘米株行距。由于株行距较大,前2年可以在行间间作大豆、小豆、瓜菜类等矮棵作物和黄芪等中草药。

大棚栽植密度:菜用栽培株行距为20厘米×30厘米,也可与大叶芹、东风菜等间作。

抚育

补植:栽植后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对于山上栽植的无梗五加要及时进行幼林抚育,分别在6月上旬和8月下旬进行,割除灌木杂草和缠绕在植株上的藤条。随着林分的逐渐郁闭,对上层林木和侧方林木采取修枝(修至“力枝”)和抚育等措施,以调整林分郁闭度,保证植株生长不受影响。苗木栽植成活率低于85%时,可于翌年春季进行补植。

追肥:无梗五加栽植后每年追肥2次,第1次追肥在早春萌芽时进行;第2次追肥菜用无梗五加在采收后进行,果菜兼用在摘前1周进行,平均追肥施用量为腐熟有机肥45吨/公顷以上,可配合施用适量氮肥、磷肥,施用量为2 吨/公顷。菜用无梗五加追肥时在行间开沟,果菜兼用宜在树冠投影处开沟,沟深10-15厘米,均匀撒入肥料后覆土,施肥后浇透水。

灌溉:对实施过平茬的菜用无梗五加在萌芽前灌1次透水,每次采收后浇水。果菜兼用应在干旱时及时灌溉。

保护地大棚栽植管理:定植前,施农家肥37.5吨/公顷,深翻30-50厘米,做床宽1-1.2米,方向以南北向为宜。采用二年生移植苗(或营养杯苗)的,按20-30厘米株行距定植。定植后从根部平茬,时行正常田间管理。在翌年12月中下旬扣棚前,先进行植株平茬,在扣棚后1-2周内,控制棚内条件为白天温度10-15℃,夜间温度≥5℃,相对湿度70-80%。萌芽后,控制白天温度20-25℃,夜间温度≥10℃,相对湿度80-85%。冷棚栽培定植和管理方法同保护地大棚栽培。扣棚时间在3月上中旬。

平茬修剪方法:

菜用栽培。定植后即从根茎部进行平茬。平茬作业在翌年春季树液流动前30天进行,剪去植株地上部分,留茬高度不超过2厘米,剪口要保持平滑。至当年5月中、下旬嫩芽采收结束后,对植株进行疏剪,每株保留2-3个新梢。

果菜兼用栽培。平茬修剪时间:冬季在12月至翌年3月上旬,夏季在6月末至7月中旬。平茬修剪方法:在栽植第2年3-4月新芽萌发前,距地面10-20厘米处剪去,保留2-3个新枝条。第3年方法相同。幼树修剪以扩大树冠为主,短截主侧枝延长枝;盛果期轻剪主枝延长枝,重剪树冠内细弱枝、病虫枝和下垂枝;老树更新要进行回缩重剪。

采收

果实采收:一般栽培后的第3年即开始结实。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浆果完全变为紫褐色,充分成熟时采收。采收时先用手托住果穗,再用剪子在果梗基部剪下,储存于通风阴凉处。

芽采收:栽培后第2年开始芽采收。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嫩茎未木质化、芽长达15厘米、叶半卷未完全展开时采收。每1株丛内保留2-3个健壮芽。采集方法是用手或工具在贴嫩茎基部折断,立即装入袋内,以防失水。采收后即可加工、上市、食用。

叶采收:采收时间为4月下旬至8月下旬,在叶片展平且鲜嫩时采收。采摘时应采取“采一留一”的方式,以确保树木的正常生长不受影响。采摘后对叶片进行风干(阴干),装袋。

茎采收:在入冬后的11-12月进行,隔行或隔株采收,割取的茎基要尽量低,不得超过2厘米。采收工具要锋利,取大留小,以便更新。每50-100根为一捆进行包装。

根采收:定植5年后即可采根。在春季出叶前或秋季落叶后采挖收取,去掉泥土,切断30-40厘米,晒干后捆成小捆即可。要有计划地轮流采集,挖根时只挖1/5的主根及大侧根,保护好地下的横根,使其能萌发出新根。阴干后,用编织袋包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