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日德蘭半島

於 2020年9月13日 (日) 10:18 由 西秦凤凰對話 | 貢獻 所做的修訂 (创建页面,内容为“File:日德兰半岛.jpg|thumb|right| [https://n3-q.mafengwo.net/s7/M00/6E/2A/wKgB6lSQMmeAZO0KAAx9UXpDXm037.jpeg?imageView2%2F2%2Fw%2F600%2Fh%2F600%2Fq%2F90 原图…”)
(差異) ←上個修訂 | 最新修訂 (差異) | 下個修訂→ (差異)

日德蘭半島(英文:Jutland;德文:Jütland;丹麥文:Jylland;低地德文:Jötlann),是歐洲北部的半島,面積約25485平方公里,位於北海和波羅的海之間,構成丹麥國土的大部分。西和北為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峽,東為卡特加特海峽和小貝爾特海峽。人口約235萬。古代地理上稱為西姆布里卡半島。從廣義上說,包括德國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

中文名 日德蘭半島

外文名 Jutland Peninsula

地理位置 歐洲北部

面 積 25485平方公里

主要國家 丹麥、德國

人 口 約235萬

目錄

歷史

日德蘭半島在歷史上與斯堪尼亞地區(Scania)、西蘭島同屬于丹麥領地[1] 。在這之前,根據托勒密記述,這裡是條頓人、辛布里人(Cimbri)與Charudes的故鄉。丹麥人為了抵擋信奉基督教的法蘭克人侵略,在日德蘭南部築起一座從北海延伸到波羅的海的圍牆。查理大帝趕走了半島南端(後來的荷爾斯泰因地區)信奉異教的撒克遜人,並將效忠他且信奉基督教的阿博德利人(Abodrites,一群使用文德語的斯拉夫人)遷移至此處。18世紀末期,為了縮短波羅的海到北海的運輸時間,在半島上開鑿了艾德運河。1895年,基爾運河完工,直到今日仍是世界上的重要運河之一。1916年5月31日和6月1日,英國和德國海軍唯一的大戰──日德蘭海戰就發生在半島北面斯卡格拉克海峽。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日德蘭海戰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海戰之一。在這場戰役中,英國皇家海軍與德國海軍的交戰,造成雙方人員嚴重傷亡與大量船艦損失。最初德國根據沉船數量及死亡人數,宣布他們獲得勝利。然而,相較於德國,英國海軍規模較為龐大,能夠承擔戰爭中的損失。而且從部分德國船艦也因受損而陸續退役。最後,日德蘭海戰從一戰後續發展看被認為是英國戰略上的勝利,而從當時各自海軍損失上看,相比之下德國海軍的損失是更少的。所以交戰雙方都聲稱自己是這場戰役的勝利者。

地理

日德蘭半島為北歐一半島,構成丹麥王國的大陸部分。日德蘭半島,面積約25485平方公里。西和北為北海和斯卡格拉克海峽[2] 。東為卡特加特(Kattegat)海峽和小貝爾特(Little Belt)海峽。古代地理上為西姆布里卡(Cimbrica)半島。從廣義上說,包括德國什列斯威-好斯敦州;但按政治觀點來畫分時,它南端為弗倫斯堡(Flensborg)灣。人口約2402070(1993年)。日德蘭半島的形狀就像從歐洲大陸「飄」出來一樣。北部的沙灘和中部的湖泊,到處可見冰河時代形成的遺蹟。日德蘭半島南部大部分地區地勢低平,半島兩側沿着海岸線可以看到一些古老的城鎮,它們為數不多,規模不大,充滿着海洋的景色和氣息。日德蘭半島西部是起伏低緩的冰水沉積平原,北海沿岸有着寬闊的沙灘,沙丘上長着叢叢灌木。這裡海風習習,景色迷人,是著名的旅遊度假區。 日德蘭半島東部的中部是歐洲研究冰河期沉積地形最典型的地區之一。廣闊的丘陵幾乎縱貫整個半島,東部沿岸峽灣和溝谷橫切其中,有些溝谷又寬又長,兩壁十分險峻,谷底流淌彎彎曲曲的河水。東海岸沒有直接受到強風浪的衝擊,保護得很好,所以形成許多深灣和優良港口,如奧堡港、腓特烈港、奧胡斯港等,半島中部到處是沼澤地、湖泊和突起丘陵地。南日德蘭在地理上是丹麥心臟地區的外緣,資源貧乏,但在歷史上,它曾經是一個重要地區,是歐洲的十字路口。作為人口遷徙的走廊地帶的、和早期貿易通道,它在政治與軍事上都曾是必爭之地。半島和附近島嶼在第四紀時全境被冰川覆蓋,冰川消退後留下的冰磧物,形成低緩起伏的冰磧平原和冰磧湖。冰期結束後海平面上升,加上局部地面沉降,使原來的陸地分成半島和島嶼。半島東部多峽灣,海岸線曲折,有利於航運和發展漁業。礦產缺乏,僅有少量褐煤和高嶺土。

視頻

日德蘭半島上的雪山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