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日本刀歌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本刀歌》
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首词

《日本刀歌》宋代诗人欧阳修的一首诗。

其内容通过赞扬当时日本出口的宝刀作为铺垫,从侧面悲叹秦始皇焚书坑儒导致我国一部分国学文化的流失。

基本信息

作品名称;日本刀歌[1]

文学体裁;诗歌

作者;欧阳修

诗词原文

《日本刀歌》

昆夷道远不复通,世传切玉谁能穷。

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

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闲杂𨱎与铜。

百金传入好事手,佩服可以禳妖凶。

传闻其国居大岛,土壤沃饶风俗好。

其先徐福诈秦民,采药淹留丱童老。

百工五种与之居,至今器玩皆精巧。

前朝贡献屡往来,士人往往工辞藻。

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

令严不许传中国,举世无人识古文。

先王大典藏夷貊,苍波浩荡无通津。

令人感激坐流涕,锈涩短刀何足云。

写作背景

宋代,中日官方和民间交往不断,有力地推进了两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特别是中国自唐末、五代变乱以来,汉籍缺逸颇多。日本入宋僧每携经疏至宋以补阙。先后赠《郑氏注孝经》、《越王孝经新义》、《大乘止观》、《方等三昧行法》和《夫台直言》等经典。

随着日本镰仓时代武士的兴起,刀剑甲胄的制造有空前进步,日本刀剑大量输入宋朝,很受中国人的珍视。宋代亦从日本进口折扇、螺钿工艺品、纺织品等,以精巧见称。

欧阳修触景生情,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篇《日本刀歌》,抒发自己对日本及徐福渡日的感慨。诗中首先赞扬来自"沧海东"日本国的宝刀,制作精致,装饰漂亮,可降妖去邪。接着肯定了徐福东渡传播先秦先进文化给日本人带来了福祉。不但"至今器用皆精巧",而且"士人往往工词藻"。最后,对徐福东渡带去部分中国古籍,"逸书百篇今尚存"、"先王大典藏夷貊"感激涕凌,大发"锈涩短刀"与"逸书百篇"相比"何足云"之感慨。这里表明作者已认为徐福东渡最终抵达日本。

欧阳修在所咏《日本刀歌》中,不但再次明确肯定了徐福东渡的滞留地是日本,而且还第一次将徐福东渡的传说与中国秦朝秦始皇焚书事件联系起来,认为正是徐福在秦始皇焚书之前赍书东渡,才使日本保存了中国失佚的《尚书》百篇。

欧阳修的"赍书说",也许是当时已经流行的一种传说,也许是文人欧阳修的一种主观想象,现在我们对此都不得而知。不过这个说法,后来在日本却是产生了很大影响。如1339年日本南朝重臣北亲房著《神皇正统记》,就将《日本刀歌》所记徐福赍书东渡日本说当作信史加以记载,并且认为由于中国秦朝的焚书坑儒,"孔子全经唯存日本矣"。近年来,有个名叫铃木贞一的学者,通过潜心研究据说是中国先秦典籍的《宫下文书》,甚至统计出徐福当年携带到日本的书籍共有儒家经书1850卷、其他典籍1800卷,认为这大致囊括了当时中国所有的重要典籍。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1037-1101)作《骊山三绝句》,南宋文学家刘克庄(1187-1269)作《又追和坡韵一首》、《固穷》等诗篇,也都对徐福东渡之事给予记述歌颂。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汉族,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籍贯江西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2]

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

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3]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4]

欧阳修一生宦海浮沉,曾三遭贬谪,仕途不像晏殊那么顺利,对人生命运的变幻和官场的艰险有较深的体验。表现这类情感的词作虽然不太多,但毕竟显示出一种新的创作方向,即词既可以写传统的类型化的相思恨别,也能够用以抒发作者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心态。他有名的《朝中普·平山堂》(平山栏槛倚晴空)更展现出他潇洒旷达的风神个性。这种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用词来表现自我情怀的创作方式对后来的苏轼有着直接的影响。[5]

视频

唐宋八大家之韩愈(三)敢问路在何方

清平乐:欧阳修赞服苏轼,这也是出人头地这句成语的来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