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日本猕猴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本猕猴
原图链接

日本猕猴 [1](学名:Macaca fuscata)日本猕猴(拼音:rì běn mí hóu); 英文名:Japanese macaque; 学名:Macaca fuscata。 日本猕猴,也叫雪猴,是生活在日本北部的一种猕猴。白天活动,大多数时间都在森林中,范围包括落叶林阔叶林常绿林。它们以种子根茎花蕾水果无脊椎动物浆果树叶鸟蛋蘑菇谷物为食。野生日本猕猴寿命28-32岁。

简介

日本猕猴是一种中型矮壮的猴子,体长47-60厘米;尾长7-12厘米;重量8千克-11千克。尾巴相对短,不到头体长的四分之一。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呈棕色,额略突,眉骨高,眼窝深,肩毛较短。有红色的脸颊,眼睛表情丰富。体背有一个厚厚的,毛茸茸的皮毛大衣,从灰色到棕色,有时还会有一些斑点。在冬季猕猴的北方部落会换上厚厚的冬毛,以保存体温。夏季则会换上较轻的皮毛。四肢和下腹部为红色,有光泽,腿部的灰色较浓。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多为肉红色。成年雄猴的体型要比雌猴大得多。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通常四肢基本等长。

面部裸露无毛,轮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环状,使两眼向前,眼间的距离较窄,视觉发达,立体化,可以在树林之间活动时较准确地判定距离,辨别色彩,但嗅觉退化,头骨的构造也随之改变;鼻孔朝前向下紧靠。牙齿32枚,齿尖低,齿式为异齿型,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为丘型齿和低冠齿,臼齿呈四方形并有4个较低的锥状突起,适于咀嚼;锁骨发达,四肢关节灵活,上腕部及大腿部由躯干部分离,因而前后肢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运动,前腕和小腿的2根骨头分离而且松松地连接在一起,不必连带躯干即可回转前后脚,适合握住树枝;通常只胸前有一对乳头;有盲肠;四趾上都具有5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可以灵活而稳定地抓握树枝,指(趾)的端部仅盖住指(趾)头背面的扁平指甲,突出的指(趾)部有发达的指(趾)纹,触觉灵敏,还有防止滑落的作用;掌面和跖面裸出,具有发达的两行皮垫,手脚的拇指(趾)和其余4指(趾)相对,可以握合。

栖息环境

日本猕猴生活在北纬31°-41°度之间,栖息地属于亚热带低地和亚高山地区。在日本的中部和北部地区,范围温度为-15°C,雪深1米多,夏季温度23°C。这些猴子可以在-15 °C 的严酷环境中生存,栖息范围包括落叶林、阔叶林和常绿林。这在灵长目动物生活的地方比其他任何一种猴子更靠北。人们能够在高山森林里与岩石众多的小山坡上发现它们,因为这些地方积着很厚的雪。

日本猕猴栖息于丘陵森林、高原和山区,在日本四个不同的区域。在本州岛的西北部分,针叶树和落叶树是这里的优势植被。在日本中部地区的猴子,可以在长野县山附近的一些由志贺高原火山加热的天然温泉中找到。第三个区域是大岛的岛上和海边,在洪托半岛。在这些北方地区,它们会凭经验在冬季和夏季前往不同地区。栖息地的最南部是压库志摩岛南部。在分布有亚热带和温带植物的常绿阔叶林可以看到它们。

生活习性

日本猕猴在白天活动,大多数时间都在森林中,范围包括落叶林、阔叶林和常绿林。它们以种子、根茎、花蕾、水果、无脊椎动物、浆果、树叶、鸟蛋、蘑菇和谷物为食。 日本猕猴一般组成一个规模为20-100头的群体,分成几个家庭,一般而言,母猴与公猴的比例约为3比1。母猴的地位有明显等级制,公猴在种群中则比较游离。 日本猕猴可以在-15摄氏度的严酷环境中生存,这在灵长目动物中是非常少见的。为了能在这样低温的严酷环境中生存,日本猕猴进化出了集体泡温泉的习性。探索频道的《地球变种》纪录片摄制组也拍摄到了,为了拾取温泉底部的食物,部分日本猕猴会憋气潜水1分钟左右的新习性。

繁殖方式

日本猕猴雌性每年繁殖1次,孕期孕期为173天,每胎产1仔,幼子出生时的重量约为500克。野生日本猕猴寿命28-32岁。日本猕猴的出生高峰在4-7月。怀孕约5-6个月。婴儿将开始在20天左右蹒跚学步,开始攀登约一个月。这时它也将开始在其母亲的背上骑抱住母亲的腹部来代替。这是相当困难的开始,但是婴儿很快就能够在其母亲与她的帮助下回到平衡。

在交配季节,母猴会与10头左右的公猴进行交配的尝试。每胎只产一仔,幼仔出生时的重量约为500克。雌猕猴之间容易结成紧密的关系,而且实行的是临时“一夫一妻”制,一只雌猕猴只在固定时间里与另一只雌猕猴成为性伴侣,但在一个繁殖期里,一只雌猕猴可以先后与数只雌猕猴搭上关系。雌猕猴之间的性行为多为模拟雄性生殖器,以及在亢奋时发出类似雄性的咯咯声。雄猕猴之间也存在同性性行为,只不过雄性之间的性游戏结束后,它们会立即离开对方。雌性猕猴和自己的孩子关系密切,这种关系可以延续终生。

分布范围

日本猕猴是日本特产猕猴,仅分布于日本岛


种群现状

日本猕猴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们的栖息地被破坏。这迫使猴子为了食物找到它们栖息地以外适合生存的地区。估计每年有5000只猕猴被杀害。尽管这是一个受保护的物种,但因为它们袭击附近的农场而获取农产品作为食物,从而破坏农民的庄稼。猕猴部队侵入村庄相互追逐,并从孩子的手中夺过食物和恐吓居民。这些都是它们被猎杀的原因。 当这些猕猴们开始侵入当地附近居民用的温泉和热水浴池时,日本地方政府决定建立长野猕猴温泉村时。要创建喂养和挽救猕猴的方案,并防止它们袭击附近的农场,在这些地区的猕猴数量已大幅飙升。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 附录ⅠⅡ级保护动物。

参考文献

  1. 日本猕猴. 国搜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