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日本紫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日本紫珠

中文名称:日本紫珠

学名: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门纲: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亚科:合瓣花亚纲、牡荆亚科

目科:管状花目、马鞭草科

族属:紫珠族、紫珠属

亚属组:紫珠亚属、紫珠组

种:日本紫珠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874

日本紫珠(学名: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马鞭草科紫珠属落叶灌木,灌木,高约2米;小枝圆柱形,无毛。叶片倒卵形、卵形或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6厘米,顶端急尖或长尾尖,基部楔形,两面通常无毛,边缘上半部有锯齿;叶柄长约6毫米。聚伞花序细弱而短小,宽约2厘米,2-3次分歧,花序梗长6-10毫米;花萼杯状,无毛,萼齿钝三角形;

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部、贵州。生于海拔220-850米的山坡和谷地溪旁的丛林中。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日本紫珠是优良的观果灌木。庭院或公园可丛植于园路旁。

信息

种中文名:日本紫珠(原变种)

种拉丁名: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var. japonica

科中文名:马鞭草科

科拉丁名:Verbenaceae

属中文名:紫珠属

属拉丁名:Callicarpa

国内分布: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部、贵州

中国植物志:65(1):072[1]

形态特征

生活型: 灌木

枝: 小枝无毛

叶: 叶倒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7-12厘米,宽4-6厘米,先端尖或尾尖,基部楔形,中部以上具锯齿,两面无毛;叶柄长5-8毫米;

花: 花序2-3歧分枝,径约2厘米,花序梗长0.6-1厘米;花萼杯状,无毛,萼齿钝三角形;花冠淡紫或白色,长3-4毫米;雄蕊与花冠近等长或稍长,花药伸出花冠,药室孔裂;

果: 果球形,紫红色;[2]

近种区别

日本紫珠花序细弱而短小,2-3次分歧,它与白棠子树(Callicarpa dichotoma(lour.)K. Koch)相似,但后者叶片通常较小,边缘仅上半部有数对粗锯齿,花序梗较长,花丝长于花冠约2倍许,花药小,药室纵裂而不同。

主要变种

朝鲜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var.luxurians Rehd.)与原变种的区别是:叶片较大,长12-18厘米,宽6-8厘米,两面无毛,边缘有粗锯齿;叶柄长1.5-2厘米。聚伞花序3-5次分歧,花序梗短于叶柄,花较小。花期6月,果期7-10月。分布于中国台湾。生于疏林中。日本、朝鲜也有分布。

窄叶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var.angustata Rehd.)叶片质地较薄,倒披针形或披针形,绿色或略带紫色,长6-10厘米,宽2-3-(4)厘米,两面常无毛,有不明显的腺点,侧脉6-8对,边缘中部以上有锯齿;叶柄长不超过0.5厘米。聚伞花序宽约1.5厘米,花序梗长约6毫米;萼齿不显著,花冠长约3.5毫米,花丝与花冠约等长,花药长圆形,药室孔裂。果实径约3毫米。花期5-6月,果期7-10月。分布于中国陕西(秦岭)、河南、江苏、安徽(黄山)、浙江(天目山、龙泉)、江西、湖北(兴山、巴东)、湖南、广东、广西、贵州、四川(东部)。生于海拔1300米以下的山坡、溪旁林中或灌丛中。模式标本采自湖北兴山。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为叶狭窄,倒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但存在一系列的过渡和中间类型,有时与原种很难区别。

基隆紫珠(Callicarpa japonica Thunb. f.kiruninsularis Masam..)未见标本,根据原始记载与原变种区别是:叶片厚纸质,卵状披计形,长约5厘米,宽约2厘米,基部渐狭,顶端尖锐。特产中国台湾基隆。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辽宁、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浙江、台湾、江西、湖南、湖北西部、四川东部、贵州。日本、朝鲜也有分布。生长在海拔220-850米的山坡和谷地溪旁的丛林中。

主要价值

药用:根、叶、果实:苦、涩,凉。清热,凉血,止血,消炎。用于各种出血。

紫珠秋季果实累累,紫堇色明亮如珠,果期长,是优良的观果灌木。庭院或公园可丛植于园路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