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时思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时思寺,为释道合一的祀庙。位于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南端。占地0.27公顷,建筑面积1250平方米。

时思寺,始建于宋绍兴10年,宋高宗赐名时思院,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扩建,明宣德元年改名时思寺,后明末清初续建。

时思寺坐西朝东,由山门、心经钟楼、大雄宝殿、三清殿、马仙宫、梅氏宗祠等组成,为汉式布局的古刹建筑群,古寺保存有宋、元、明、清各时代特征的古建筑。历史悠久、古朴优雅,是目前国内难得的古建遗珍千年古寺。

中文名称:时思寺

地理位置:浙江省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西二村南端

占地面积:1250平方米

建 于:宋绍兴十年(1140)

景点简介

时思寺位于景宁县大漈乡西二村,海拔1000多米的白象山上。为宋元时期建筑。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

相传梅氏一六岁幼童守祖父墓,居庐三年,不离其侧,宋高宗闻报,旌表其人为“孝童”,其庐为“时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刘基书额“时思道场”,明宣德元年(1426)改院为寺。

寺名由来

宋高宗闻报,旌表其人为“孝童”,其庐为“时思院”,明洪武元年(1368)诚意伯刘基书额“时思道场”,宣德元年(1426)改院为寺。清顺治、乾隆年间曾两度修缮。

环境优势

时思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寺前周边群山耸峙,瀑布飞扬,古木参天,寺前沐鹤溪清流环绕,木廊桥横卧,环境幽雅清丽。

建筑风格

时思寺大殿面阔三间,进深二间,歇山顶,副阶周匝,柱头卷刹明显,部分柱脚置覆莲础[1]。根据殿内存留的阳刻题记,此殿建于元至正十六年。钟楼平面方三间,为三层楼阁式,建筑逐层收进,侧脚明显,四根内柱直贯三层,屋面为歇山顶。四周用缠腰,出檐舒展,具有明代的建筑风格。三清殿、马仙宫为清代建筑。

保存完好

时思寺,现存寺院占地1193平方米,由大雄宝殿、三清殿、马仙宫、心经钟楼和山门构成。大雄宝殿为五间四进重檐、歇山顶、木结构,重檐栌斗皆以四翘二踩双下昂出檐。

文物鉴定

时思寺,1985年经中央文化部文物局古建筑研究所专家鉴定为宋代建筑,为江南现存宋元建筑之第三位。1989年12月,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宁畲族自治县志》卷二十·文化)。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时思寺作为元至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地理位置

时思寺离县城18.5公里。

建于宋绍兴十年(1140)。据传:梅氏元犀公,年六岁,守祖父墓,居庐三年,不离其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