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昆仑山

增加 17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地貌情况'''
昆仑山西起 [[ 帕米尔高原 ]] ,山脉全长约2500公里,平均海拔5500-6000米,宽130-200公里,西窄东宽,总面积达50多万平方公里,在中国境内地跨青海、四川、新疆和西藏四省,最高峰是位于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的 [[ 公格尔峰 ]] (海拔大约7649米,另说7723、7719)。是高原地貌的基本骨架,是青海省重要的自然区划界线。昆仑河源头的 [[ 黑海 ]] ,这里海拔4300米,湖水清瀛,鸟禽成群,野生动物出没,气象万千。在昆仑河中穿过的野牛沟,有珍贵的野牛沟岩画,玉虚峰、玉珠峰经年银装素裹,山间云雾缭绕。位于昆仑河北岸的昆仑泉,是昆仑山中最大的不冻泉。形成昆仑六月映雪奇观,深几十米的天险奇观。
昆仑山北坡濒临最干旱的亚洲大陆中心,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山前年降水量小于100毫米,西部60毫米,东部20毫米,若羌仅为15~20毫米。年降水量随山地海拔增高而略增,暖温带荒漠被高山荒漠所取代,由特有的垫状驼绒藜与西藏亚菊组成。源于昆仑山脉北坡诸河流,源远流长,汇流于塔里木盆地与 [[ 柴达木盆地 ]] 内流水系。
'''山脉分段'''
'''西段'''
西段从 [[ 喀拉喀什河 ]] 上游的赛图拉与叶尔羌河上游的麻扎通过的新藏公路,构成昆仑山脉西、中段的分水界。西段主要山口有乌孜别里山口、明铁盖山口、红其拉甫达坂及康西瓦等,为通往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的交通要道。位于西昆仑山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山峰有3座,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7座,平均海拔为5500~6000米。受重重山体阻挡,使喀拉喀什河谷中的年降水量仅为25~30毫米,雪线附近的降水量则达300毫米左右;北坡降水量大于南坡,主峰形成现代高山冰川作用中心,年均温0℃等温线大致沿4000米等高线通过,最高山带的年均温为-15~-7.5℃。
公格尔峰海拔7649米,公格尔九别峰,海拔7530米,山慕士塔格峰7509米。前者的冰川面积为300平方公里,有20余条冰舌向下散射:北坡冰舌最长为23公里,东坡和西坡20公里;冰舌下达的海拔高度为3900~4900米。后者的冰川面积275平方公里,有16条冰舌下溢,东坡最长21公里,冰舌下达高度5300米。西坡冰舌的长度20公里,下达高度4000~4500米。雪线高度北坡5500米,南坡5800米,慕士塔格一带雪线为4800~5000米。
中段位于新藏公路与车尔臣河九个大坂山即东经77°~86°,主脉向南略呈弧形;克里雅山口和喀拉米兰山口是该段联系新疆―西藏通道。
中昆仑山海拔6000米以上的山峰有8座,如乌孜塔格(6254米)、慕士山(6638米)、琼木孜塔格(6920米),平均海拔5000~5500米,北坡雪线5100~5800米。主要河流有喀拉喀什河、玉龙喀什河、克里雅河、尼雅河及安迪尔河,除和田河上源喀拉喀什河和玉龙喀什河水量较大,有利灌溉外,其他河流出山后很快没入 [[ 塔克拉玛干沙漠 ]] 中。
山地下部为合头草、红沙半灌木荒漠,棕漠土;上部为沙生针茅、短花针茅为主的草原化荒漠,棕钙土;向上过渡为针茅、昆生葱、昆仑蒿为主的高寒荒源草原;在海拔4500米山地内部坡麓及岩屑坡上,垫状驼绒藜、糙点地梅组成稀疏的高寒荒漠;在海拔4500~5500米的下部为稀疏植被,上部为寒冻风化带,更高山峰则为冰雪带。
东段向东略呈扇形展开,分为3支:北支祁漫塔格山,其南隔以阿牙克库木盆地,东延为唐松乌拉山、布尔汗布达山;中支阿尔格山,东延为博卡雷克塔格、唐格乌拉山与布青山,地形上与阿尼玛卿山相接;南支为构成青南高原上的主体山脉,东延与相接。昆仑山垭口是青藏公路必经之道。
昆仑山垭口一带的雪线高度,北坡5200米,南坡5400米。雪线附近的年均温-9~-8℃,山间谷地西大滩(4200米)一带的年均温低于-3℃,年降水量350毫米左右。山地顶部年降水量略有增加, [[ 青藏高原 ]] 北坡现代多年冻土的下界在4200米左右。
主要河流有流入塔里木盆地中的车尔臣河;流入柴达木盆地的有那仁郭勒河、乌图美仁河、及柴达木河,前者由冰雪融水补给,属于塔里木内流水系;后四者由降水与湖水补给,属于柴达木内流水系。
该山最干燥的地区,年降水量在山麓不足50毫米,在高海拔区约为102~127毫米;在帕米尔和西藏诸山附近,年降水量增加到457毫米(18吋)。在山(与北部平原交界的山)的低层,7月平均气温是25~28℃,在1月不低于-9℃;然而在山的上部和西藏边界,7月平均温度低于10℃,在冬季则常降至-35℃或更低。
昆仑山北坡属暖温带塔里木荒漠和柴达木荒漠,降水量小;随着海拔的增高,暖温带荒漠过渡为高山荒漠,降水量随之增加。雪线在海拔5600~5900米,雪线以上为终年不化的冰川,冰川面积达到3000平方公里以上,是中国的大冰川区之一。冰川融水是中国几条主要大河的源头,包括长江、黄河、 [[ 澜沧江 ]] (湄公河)、 [[ 怒江 ]] (萨尔温江)和塔里木河。
==水系情况==
该山尽管海拔很高,却由于气候极端干燥而几乎没有冰川作用;外表积雪只存在于最高山峰的深隙之中。冰川活动的主要中心出现在海拔约接近7010米之处。所有冰川都以其非同寻常的陡峭和缺乏融水而引人注目。
昆仑山区有100多种高等植物,但一般都是低矮的灌木类。野生动物都是高原特有的如藏羚羊、野牦牛、野驴等。新疆和田的昆仑山麓出产最高质量的美玉,从古代起就是中原地区玉石的主要来源,因此《 [[ 千字文 ]] 》提到“玉出昆岗”。
整座山遍布着沙漠或至多可以名之为草原的地方的状况制约植被的发展。许多地区有岩石沙漠构成。偶见的死水塘为诸如藏羚羊和藏岩羚羊以及大群野驴(骞驴)和成群的野犛牛等数种野生有蹄动物提供水草。在较为潮润的西部山脉,大角野羊在高处的草原吃草。青绵羊、拉达克东方盘羊及高地山羊零星分布于整个西部山区上部的岩石上。水道附近的柳丛常有棕熊;狼为当地特有,但雪豹极为罕见。许多候水鸟在季节迁徙中常出没此处的湖泊。
==人文历史==
昆仑山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上具有“ [[ 万山之祖 ]] ”的显赫地位,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如李白的“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的美诗,毛主席的“横空出世,莽昆仑”的华章,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 [[ 山海经 ]] 》中对此有详细记载,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封神演义》,现代经典小说,金庸的《天龙八部》,桐华的《曾许诺》的,沧月的《七夜雪》,天下霸唱的《鬼吹灯》和笑愚的笑容的《重生的淡然日子》等多部通俗小说都有提到过昆仑山。
中国上古流传下来的神话传说很多都与昆仑山有关,被认为是炎黄子孙的发源地。然而,昆仑山并非许多神话里所提到的那座“昆仑山”,而是昆仑山脉。神话中的昆仑山乃是存在于现实的“昆仑仙山”。
'''文献记载'''
至于昆仑山不是指日月山,这是因为汉朝的误解。《 [[ 史记·大宛列传 ]] 》中提到,张骞认为:于阗(新疆和田)流出的河流就是黄河的源头,河中多玉石(可见和田玉就是那时开始出名的)”,而另一方面,汉朝之前的地理认识是,黄河源出昆仑山,但是这个地理认识是来之远古祖先的神话传说中流传下来的,具体地点在哪里不清楚,于是汉武帝根据张骞的见闻,就把和田河的源头山脉命名昆仑山。
《史记·大宛传》中记载:“汉使穷河源,河源出于寘,其山多玉石,采来,天子案古图书,名河所出山曰昆仑云”。
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上有木禾,长五寻,大五围。而有九井,以玉为槛。面有九门,门有开明兽守之,百神之所在。在八隅之岩,赤水之际,非仁羿莫能上冈之岩。(海内西经)
'''《 [[ 淮南子 ]] 》记载'''
昆仑虚上有大稻子,约有四五丈粗,在它的西边有珠树、玉树、璇树、不死树,还有凤凰和鸾鸟(凤凰和鸾鸟头挂蛇,足下踏着蛇,胸腹前挂着蛇),沙棠树和琅玕树在它的东边,它的南边有绛树、雕鸟、腹蛇、六首蛟、视肉(聚肉形如牛肝,有两目,食之无尽,寻之更生如故),北边有碧树、瑶树、文玉树(生长一种五彩斑斓的美玉,非常漂亮)、凤凰鸾鸟等。不死树上结的果实人吃了可以不死,琅玕树上生长美玉,是凤凰和鸾鸟的食物。
'''神话传说'''
 
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
玉珠峰、玉虚峰均为青海省对外开放的山峰,是朝圣和修炼的圣地,1990年推出昆仑山道教寻祖旅游线路。1992年以后,来自世界各地登昆仑、寻根问祖、顶礼膜拜的炎黄子孙组成的寻根团多达上百个,有的台湾同胞连年在昆仑山修炼,每年达数月之久。后又带家人进山朝拜,并投资兴建祭坛,十分虔诚。
离昆仑山口不远的东西两侧,海拔6000米以上的玉虚峰和玉仙峰亭亭玉立,终年银装素裹,云雾缭绕,形成闻名遐迩的昆仑六月雪奇观。玉虚峰,位于昆仑山口东面。这是一座海拔6500多米的雪山冰峰,峰顶高耸巍峨,山体通坡冻封雪裹,山腰白云缭绕,看上去犹如一位银装素裹,亭亭玉立的女子,昂然挺立在群山之上。
''' [[ 昆仑桥]]'''
昆仑桥又称一步天险桥。位于格尔木南部的昆仑山下,距格尔木市约50公里,是青藏公路上的一大险关。昆仑桥飞架于一步天险之上,全长只有4米多,是一钢筋水泥大桥。昆仑桥之壮观不在大桥本身,而在于桥下的岩绝壁和万丈深涧。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牧人眼中,草肥水足的地方是他们放牧的天堂。但是在昆仑山生活的牧羊人却宁愿因没有肥草吃使牛羊饿死在戈壁滩上,也不敢进入昆仑山那个牧草繁茂的古老而沉寂的深谷。
这个谷地即是死亡谷,号称昆仑山的“ [[ 地狱之门 ]] ”。谷里四处布满了狼的皮毛、熊的骨骸、猎人的钢枪及荒丘孤坟,向世人渲染着一种阴森吓人的死亡气息。下面是一个真实的、由新疆地矿局某地质队亲眼所见的故事:
1983年有一群青海省阿拉尔牧场的马因贪吃谷中的肥草而误入死亡谷。一位牧民冒险进入谷地寻马。几天过去后,人没有出现,而马群却出现了。后来他的尸体在一座小山上被发现。衣服破碎,光着双脚,怒目圆睁,嘴巴张大,猎枪还握在手中,一副死不瞑目的样子。不解的是,他的身上没有发现任何的伤痕或被袭击的痕迹。
525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