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 | |
---|---|
昆明滇池风景名胜区,是国务院1992年10月批准成立的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之一,[1] 也是全国十二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中唯一位于内陆省的旅游度假区。全区规划控制面积18.06平方公里,南濒滇池,北连市区,东与西山区接壤,西与著名的西山森林公园隔湖相望。 度假区划分为综合服务区、度假别墅区、高尔夫球场、现代游乐园、大型淡水沙滩浴场、民族文化风情园 水上娱乐中心。这里气候四季宜人,年最高气温不超过31℃,最低气温不低于-6℃,平均气温14.7℃,空气质量365天均为优质。
中文名称: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外文名称:Dienchi Pool Kunming Resort
别 名:滇池行政区类别旅游度假区
所属地区:云南昆明市
下辖地区:海埂街道、大渔街道
地理位置:昆明西南部
面 积:47.5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滇池、西山
相关景区景观
海埂公园,建于六十年代初期,坐落在云南省“四季如春”的“春城”昆明市南郊,“高原明珠”滇池湖畔,距昆明市中心约10公里。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200米,占地750亩。
云南民族村位于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内,地处昆明市区的南部,背靠西山森林公园,紧邻高原明珠滇池,距市区10公里,云南民族村作为全国著名的主题文化公园和国家旅游局指定的黄金周旅游热点地区旅游接待信息发布单位,将云南少数民族的文化风情、建筑艺术、音乐舞蹈、宗教信仰、生活环境浓缩于湖光山色之中,融峻山秀水、玲珑景致和珍稀植物于园林绿化之中。
景区占地面积为1264.96亩,其中水域面积463.96亩。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已建成开放的有傣族、白族、彝族、纳西族、佤族、布朗族、基诺族、拉祜族、藏族、景颇族、哈尼族、德昂族、壮族、苗族、水族、怒族、蒙古族、布依族、独龙族、傈僳族、普米族、满族、回族、瑶族、阿昌族共25个云南少数民族村寨。同时还建有滇池大舞台、民族团结广场、风味食品城等集观赏、游乐、度假、水上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
永昌湿地公园位于船房河入滇口南侧,前身是永昌鱼塘,原有面积198亩。该鱼塘不仅割断、减小了草海水面,还因多年的养殖经营成为了滇池草海的水体污染源。在滇池水环境综合治理中,度假区实施退人退房退塘,拆除原有防浪堤长880余米,拆除鱼塘围堰坝埂1100余米,清理水面、附坝杂草及垃圾11万余平方米,清挖淤泥57000立方米,彻底打通了原鱼塘与草海相连通道,水面面积由原来的198亩扩大到现在的220亩。同时,度假区工作人员利用清挖出的淤泥在已拆除的鱼塘防浪堤、坝埂原位置,堆砌鸟类栖息景观小岛,种植水杉、垂柳、杨树、红枫、小叶榕等乔木3240余株,菖蒲、旱伞草、荷花等水生植物36.67万余株。
2005年由昆明滇池旅游度假区管委会投资2300多万元,占地38.16亩的袁晓岑艺术园落成并免费向游人开放。艺术园以大色块的园林布局,简洁明快,正面远眺西山,后面流水环绕。从东门入园,映入眼帘的是一组“东骧神骏”群马奔腾的巨型雕塑。马匹充满灵性,力道雄健,多骨丰筋,天然奔放,全无圈养之气息,真乃神骏也。在树木环绕之中,由三重圆门、清风明月亭、“吉祥永驻”的孔雀雕塑等组成的东花园幽雅恬静。
滇池草海是滇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相对于“外海”而存在的一片水域,位于滇池的北部。原来的湖域深入昆明市城区,在上世纪60年代因为“围湖造陆”而受到毁灭性的破坏。现仅残存海埂大坝以北的小片水域,与昆明城中的大观河、西坝河相通。水质劣V类,但在昆明市政府的大力治理下,草海的水质正在逐渐恢复。现已成为到昆明越冬的红嘴鸥的重要栖息地之一。
参考来源
- ↑ 昆明滇池国家旅游度假区, 新华网,2018-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