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都点地梅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昌都点地梅 |
中文名:昌都点地梅 拉丁学名:Androsace bisulca Bur. et Franch.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 纲:双子叶植物纲Dicotyledoneae 亚 纲:合瓣花亚纲Sympetalae 目:报春花目Primulales 科:报春花科Primulaceae 亚 科:报春花族Trib. Primuleae 属:点地梅属 Androsace 组:高山组Sect. Chamaejasme |
昌都点地梅(chāng dū diǎn dì méi),学名 Androsace bisulca Bur. et Franch.,异名:Androsace brahmaputrae Androsace villosa var. bisulca ,当年生莲座状叶丛叠生老叶丛上,无间距,直径1-2.5厘米;叶呈不明显的两型,内层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或线形,长4-5 (10) 毫米,先端钝,全缘,背面中肋和边缘增厚,凸起,边缘被稀疏长柔毛,有时叶片先端和沿背面中肋亦被稀疏柔毛; [1]
形态特征
昌都点地梅 多年生草本,株形为不规则的半球形密丛。主根木质。地上部分多分枝;枝上有历年残存的枯叶。当年生莲座状叶丛叠生老叶丛上,无间距,直径1-2.5厘米;
叶呈不明显的两型,内层叶披针形至狭披针形或线形,长4-5 (10) 毫米,先端钝,全缘,背面中肋和边缘增厚,凸起,边缘被稀疏长柔毛,有时叶片先端和沿背面中肋亦被稀疏柔毛;
外层叶较小,上面近顶端具画笔状长柔毛。花葶细弱,长1.5-2 (4) 厘米,疏被绵毛状长柔毛,顶端较密;伞形花序有花2-8朵;
苞片狭披针形或宽线形,长3-4毫米,基部微呈囊状,中肋稍隆起,被长柔毛;花梗短,约与苞片等长;花萼杯状,长约3毫米,分裂达中部,裂片卵形,先端微钝,密被白色长柔毛;
花冠白色或粉红色,喉部黄色,直径4-5毫米,裂片倒卵状长圆形,全缘。花期5-6月;果期7-8月。
生长环境
昌都点地梅生长于海拔3100-4200的林缘和草甸。
分布范围
昌都点地梅产于四川西部和西藏自治区东部江达、昌都等地。模式标本采自四川理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