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唐鐸傳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明史·唐鐸傳出自於《明史》,此史是二十四史最後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紀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傳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記載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檢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277年的明朝歷史。其卷數在二十四史中僅次於《宋史》,其修纂時間之久、用力之勤則是大大超過了以前諸史。[1]
原文
唐鐸,字振之,虹人。太祖初起兵,即侍左右。守濠州,從定江州,授西安縣丞。召為中書省管勾。 洪武元年,湯和克延平,以鐸知府事,拊輯新附,士民安之。 居三年,入為殿中侍御史,復出知紹興府。六年十二月,召拜刑部尚書。明年改太常卿。 丁 母憂,特給半俸。十四年,服闋,起兵部尚書。明年,初置諫院,以為諫議大夫。帝嘗與侍臣論歷代興廢,曰:「使朕子孫如成、康,輔弼如周、召,則可祈天永命。」鐸因進曰:「豫教元良,選左右為輔導,宗社萬年福也。」帝又謂鐸曰:「人有公私,故言有邪正。正言務規諫,邪言務謗諛。」鐸曰:「謗近忠,諛近愛。不為所眩,則讒佞自遠。」
未幾,左遷監察御史。請選賢能京官遍歷郡縣,訪求賢才,體察官吏。選歷練老成、望隆名重者,居布政、按察之職。帝從之。既復擢為右副都御史,歷刑、兵二部尚書。二十二年,置詹事院,命吏部曰:「輔導太子,必擇端重之士。三代保傅,禮甚尊嚴。兵部尚書鐸,謹厚有德量,以為詹事。食尚書俸如故。」以鐸嘗請豫教故也。其年,致仕。二十六年,起太子賓客,進太子少保。二十八年,龍州土官趙宗壽以奏鄭國公常茂死事不實,被召,又不至。帝怒,命楊文統大軍往討。而命鐸招諭。鐸至, 廉 得茂實病死,宗壽亦伏罪來朝。乃詔文移兵征奉議諸州叛蠻,即以鐸參議軍事。逾月,諸蠻平。鐸相度形勢,請設奉議衛及向武、賀縣諸處守御千戶所,鎮以官軍。皆 報可。 鐸為人長者,性慎密,不妄取予。帝以故舊遇之 ,嘗曰:「鐸自友及臣至今三十餘年,其與人交不至變色,絕亦不出惡聲。」又曰:「都御史詹徽剛斷嫉惡,胥吏不得肆其貪,謗訕滿朝。唐鐸重厚,又謂懦而無為。人心不古,有若是耶!」後徽卒坐罪誅死,而鐸恩遇不 替。三十年七月,卒於京師,年六十九。 (節選自《明史·唐鐸傳》)
譯文
唐鐸,字振之,虹地人。太祖最初起兵,他就侍從左右。守衛濠州,跟從平定江州,授官西安縣丞。召任中書省管勾。洪武元年,湯和攻克延平,用唐鐸執掌府事,安撫新歸附的人,士人平民都感到安定。任官三年,入京擔任殿中侍御史,又出京做紹興知府。洪武六年十二月,召任刑部尚書。第二年改任太常卿。遭遇母喪,特別給予一半俸祿。洪武十四年,服喪期滿,起任兵部尚書。第二年,剛設置諫院,任命為諫議大夫。皇帝曾與侍臣議論歷代興廢,說:「使朕的子孫如成王、康王,輔佐大臣如同周公、召公,就可以祈求上天長命。」鐸乘機進言說:「教育感化太子,挑選左右人作輔導,這是祖宗社稷的萬年福氣。」皇帝又對唐鐸說:「人有公私之心,所以言語有正邪。正言務求規勸進諫,邪言務求誹謗阿諛。」唐鐸說:「誹謗近似忠心,阿諛近似愛心。不被迷惑,那麼讒言奸佞小人自己就遠離。」
不久,貶官監察御史。上疏請求選擇賢能京官全部走遍各郡縣,訪求賢才,實際考核官吏。挑選幹練老成、德高望重的官吏,擔任布政使、按察使之職。皇帝聽從他的意見。不久又提拔為右副都御史,歷任、兵二部尚書。洪武二十二年,設置詹事院,命令吏部曰:「輔導太子,必須選擇端莊穩重的人。三代時的保傅,受到的禮遇尊重莊嚴。兵部尚書唐鐸,恭謹淳厚有德行氣量,讓他擔任詹事。仍如以前享受尚書俸祿。」因為唐鐸曾請求教育感化太子的緣故。當年,退休。洪武二十六年,起用為太子賓客,升任太子少保。洪武二十八年,龍州土官趙宗壽因上奏鄭國公常茂死的事不屬實,被召又不到。皇帝發怒,命令楊文統率大軍前往征討。而命令鐸以皇帝的名義招撫。
唐鐸到達後,查訪到常茂實際上是病死,趙宗壽也認罪來朝廷。就下詔楊文移兵征討奉議各州叛亂蠻人,便任唐鐸參議軍事。過了一個月,諸蠻平定。唐鐸相形度勢,請求設立奉議衛以及向武、河池、懷集、武仙、賀縣各處守御千戶所,以官軍鎮守。都回復同意。唐鐸是忠厚長者,德高望重,性格謹慎細密,不亂索取給予。皇帝以故舊身份對待他,曾經說:「唐鐸作為朋友及大臣至今三十多年,他與人相交,不會變色,絕交也不說攻擊人的話。」又說:「都御史詹徽剛毅果斷,嫉惡如仇,小吏不敢放肆貪污,因此誹謗譏諷滿朝。唐鐸為人厚重,又說他懦弱無所作為。人心不古樸,就像這樣!」後來詹徽最終犯罪被殺,而唐鐸恩遇沒有衰減。洪武三十年七月,在京城去世,時年六十九歲。 [2]
作者簡介
張廷玉(1672年-1755年),字衡臣,號硯齋,安徽桐城人。清康熙時任刑部左侍郎,雍正帝時曾任禮部尚書、戶部尚書、吏部尚書、保和殿大學士(內閣首輔)、首席軍機大臣等職。康熙末年,整治鬆弛的吏治,後又完善軍機制度。先後任《親征平定朔北方略》纂修官,《省方盛典》《清聖祖實錄》副總裁官,《明史》《四朝國史》《大清會典》《世宗實錄》總裁官。死後諡號「文和」,配享太廟,是整個清朝唯一一個配享太廟的漢臣。[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