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矾效应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明矾效应 |
明矾效应是指明矾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
基本内容
中文名:明矾效应
化学式:KAl(SO4)2·12H2O
学 名: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
式 量:474.39
相关制备
学名:十二水合硫酸铝钾Alum
分子式:KAl(SO4)2·12H2O
又称:明矾、白矾、钾矾、钾铝矾、钾明矾
是含有结晶水的硫酸钾和硫酸铝的复盐。化学式KAl(SO4)2·12H2O,式量474.39,无色立方,单斜或六方晶体,有玻璃光泽,密度1.757g/cm3,熔点92.5℃。64.5℃时失去9个分子结晶水,200℃时失去12个分子结晶水,溶于水,不溶于乙醇。明矾性味酸涩,寒,有毒。故有抗菌作用、收敛作用等,可用做中药。明矾还可用于制备铝盐、发酵粉、油漆、鞣料、澄清剂、媒染剂、造纸、防水剂等。明矾净水是过去民间经常采用的方法,它的原理是明矾在水中可以电离出两种金属离子:
KAl(SO4)2 = K+ + Al3+ + 2SO4 4-
而Al3+很容易水解,生成胶状的氢氧化铝Al(OH)3:
Al3+ + 3H2O = Al(OH)3(胶体)+ 3H+
氢氧化铝胶体的吸附能力很强,可以吸附水里悬浮的杂质,并形成沉淀,使水澄清。所以,明矾是一种较好的净水剂。
明矾可由明矾石经煅烧、萃取,结晶而制得。我国产地有安徽省庐江矾矿
我国最大的明矾产地应该是浙江省苍南县矾山镇矾矿(占世界总储量的67%)。
明矾又名白矾,是明矾石的提炼品。明矾性寒味酸涩,具有较强的收敛作用,中医认为明矾具有解毒杀虫,燥湿止痒,止血止泻,清热消痰的功效。近年来的研究证实,明矾还具有抗菌,抗阴道滴虫等作用。一些中医用明矾来治疗高脂血症、十二指肠溃疡、肺结核咯血等疾病。
此外,明矾还是传统的食品改良剂和膨松剂,常用作油条、粉丝、米粉等食品生产的添加剂。但是由于明矾的化学成份为硫酸铝钾,含有铝离子,所以过量摄入会影响人体对铁、钙等成份的吸收,导致骨质疏松、贫血,甚至影响神经细胞的发育。因此,一些营养专家提出,要尽量少吃含有明矾的食品。
明矾可以做水晶。
明矾是传统的净水剂,一直被人们所广泛使用。
近年来发现, 明矾中含有的铝对人体有害。长期饮用明矾净化的水,可能会引起老年性痴呆症。现在已不主张用明矾作净水剂了
明矾还有抗菌作用 明矾对多种革兰阴性、阳性球菌和杆菌都有抑制作用;对常见化脓菌有较强抑菌作用.实验表明:明矾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有抑制作用(试管法).对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炭疽杆菌、弗氏和志贺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和副伤寒甲杆菌、变形杆菌及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纸碟、平板法);对绿色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白喉杆菌作用最强,对牛型布氏杆菌、百日咳杆菌、脑膜炎球菌作用次之,对流感杆菌无作用(纸片法).高浓度明矾液对人型(H37RV)及牛型结核杆菌也有抑制作用.临床上用0.75%枯矾混悬液对控制烧伤创面的绿脓杆菌感染有效.
体外实验表明:白矾及枯矾对羊毛状小孢子菌和红色毛癣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关制备材料
硫酸钾
硫酸钾无色或白色结晶、颗粒或粉末。无气味。味苦。质硬。在空气中稳定。1g溶于8.3ml水、4ml沸水、75ml甘油,不溶于乙醇。氯化钾、硫酸铵可以增加其水中的溶解度,但几乎不溶于硫酸铵的饱和溶液。水溶液呈中性,pH约为7。相对密度2.66。熔点1067℃。
是制造各种钾盐如碳酸钾、过硫酸钾等的基本原料。玻璃工业用作沉清剂。染料工业用作中间体。香料工业用作助剂等。医药工业还用作缓泻剂等。硫酸钾在农业上是常用的钾肥,含钾量约为50%,在台湾俗称为"白加里"。此外,硫酸钾在工业上还用于玻璃,染料,香料,医药等。
硫酸铝
硫酸铝极易溶于水,硫酸铝在纯硫酸中不能溶解(只是共存),在硫酸溶液中与硫酸共同溶解于水,所以硫酸铝在硫酸中溶解度就是硫酸铝在水中的溶解度。
用途:在造纸工业中作为松香胶、蜡乳液等胶料的沉淀剂,水处理中作絮凝剂,还可作泡沫灭火器的内留剂,制造工业硫酸铝明矾、铝白的原料,石油脱色、脱臭剂、某些药物的原料等。还可制造人造宝石及高级铵明矾。砷含量不大于5mg/kg的产品可用于水处理絮凝剂。
1.造纸工业中用作纸张施胶剂,以增强纸张的抗水、防渗性能;2.溶于水后能使水中的细小微粒和自然胶粒凝聚成大块絮状物,从而自水中除去,故用作供水和废水的混凝剂;3.用作浊水净化剂,也用作沉淀剂、固色剂、填充剂等。在化妆品中用作抑汗化妆品原料(收敛剂);4.消防工业中,与小苏打、发泡剂组成泡沫灭火剂;5.分析试剂,媒染剂,鞣革剂,油脂脱色剂,木材防腐剂;6.白蛋白巴氏杀菌的稳定剂(包括液体或冷冻全蛋、蛋白或蛋黄);7.可作原料,用于制造人造宝石和高级铵明矾,其他铝酸盐;8.燃料工业中,在生产铬黄和色淀染料时作沉淀剂,同时又起固色和填充剂作用。[1]
参考文献
- ↑ 蚕豆根尖细胞微核试验:IV明矾的诱变效应豆丁网,2014-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