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团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星团是一个科技名词。

中华文明是一种独特的文明[1],其文字也是非常独特的。在世界上所有的国家中,只有中国由于其民族文化强大的包容性与同化性而始终没有间断过的文化传承,这使汉字成为世界上较少的没有间断过的文字形式。约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出现的甲骨文[2]被广泛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一直发展到今日,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名词解释

星团(cluster),是指恒星数目超过10颗以上,并且相互之间存在物理联系(引力作用)的星群。由十几颗到几十万颗恒星组成的,结构松散,形状不规则的星团称为疏散星团,它们主要分布在银道面因此又叫做银河星团,主要由蓝巨星组成,例如昴宿星团(又名昴星团);上万颗到几十万颗恒星组成,整体像圆形,中心密集的星团称为球状星团。

球状星团是银河系中最为古老的天体之一,对它的年龄和金属丰度进行测定,可以为我们研究银河系早期的恒星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线索。另一方面,动力学研究是球状星团研究的另一重点领域。为此需要知道星团的各种物理参数,包括质量、尺度、距离、空间密度分布等等,所有这些都需要大量的观测才能得到。同时,处于银河系引力势中的球状星团会有恒星不断地在外部潮汐力场的作用下被剥离出去形成潮汐尾。潮汐尾的存在一方面反映了球状星团的动力学演化,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银河系中的物质分布情况。

银河系中的疏散星团相对于球状星团是比较年轻的、较松散的恒星聚集体。一般地将球状星团归于银河系的晕族天体,把疏散星团归于盘族天体。球状星团系统总体上是贫金属的靠无规则热运动支撑的系统,而疏散星团系统是富含金属的靠旋转支撑的系统。特别,大部分疏散星团是非常年轻的天体,而且多数分布于银河系的旋臂区域,这一区域是非常活跃的恒星形成区,因此疏散星团反映了银河系恒星形成情况。由于星团中的恒星都是同时形成的,因此,疏散星团和球状星团的CMD是检验恒星演化模型的有利工具。同时,在星团当中存在各种变星,例如天琴RR变星等,对这些变星的观测同样对恒星演化模型提出了重大的挑战。

BATC视场的大小非常适合银河系内星团尺度天体的研究。对于较远距离的球状星团,不仅可以观测到整个星团,而且还包含了大范围的背景场星在内,这不仅可以使我们对球状星团的各种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同时可以对星团在银河系引力场作用下的动力学状况进行研究。对于疏散星团,大的视场有助于消除CMD中场星造成的污染。此外,大的视场为变星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侯选样本。尤为重要的是BATC的多达15个的中等带宽的滤波片系统可以给出观测目标的分光能量分布结果,这对于我们使用简单星族合成的方法开展银河系内星团的研究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观测工具。

命名

星团的命名,一般采用相应的星表中的号码。最常用的是梅西叶星表,简写为"M".它只包括了较亮的星团。较完全的是"NGC"星表,有时还用"IC"星表。这些星表中不仅仅包括星团,还有星云和星系。1784年法国天文学家梅西耶在研究彗星时,把103个位置固定的模糊天体编成星表,以免与彗星混淆。

1888年丹麦天文学家德雷耶尔编了包括有7,840个有星云、星团等延伸天体的星表,称为《星云星团新总表》(简称NGC星表),后来又发表了包括5,386个天体的NGC星表的补编(简称IC星表)。这几个星表中都载有大量的星团,因此,一般就用这些星表的编号作为星团的名称。如:梅西耶星表67号天体(M67)即NGC2682,是一个银河星团;M22即NGC6656,是一个球状星团。一些亮星团还有自己的专门名称,如昴星团、毕星团等。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