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星风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孔夫子旧书网 的图片

星风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汉字作为一种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符号系统[1],源于日月鸟兽之形,作为中华文明之标志[2],连接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在和未来,方正之间充满美感。

名词解释

星风(Stellar Wind),是一种从恒星不断向外运动的物质流,与太阳风类似。在恒星演化方面有一定影响。一种从恒星不断向外运动的物质流,星风现象是恒星在演化中逐渐损失质量的过程。

星风,是一种从恒星不断向外运动的物质流,星风现象是恒星在演化中逐渐损失质量的过程。星风的概念是从太阳风的启示得来的,太阳风已有直接的观测证据,关于星风的存在也从恒星光谱中发现了间接证据,例如,在所有的M型巨星和超巨星中,强的吸收线都分成两条谱线,一条宽而浅,另一条锐而深,按照恒星谱线形成的理论,宽而浅的吸收线形成于光球之中,锐而深的吸收线则形成于光球之外的所谓星周物质即包层中,锐而深的星周吸收线相对于光球宽线有一个紫移,相应的速度为10公里/秒,说明包层正以此速度向外扩张,若包层中存在类似于对太阳风加速的机制,或者锐吸收线形成的包层位于远离恒星光球的地方,就可把它解释为星风。

事实上,在双星武仙座α的目视伴星的光谱中,也可看到锐的星周吸收线,从谱线位移求得星周包层的运动速度达到10公里/秒,这就表明,在距离武仙座α主星至少700个天文单位的地方仍存在着吸收物质;且物质的外流速度大于该处的逃逸速度(1―2公里/秒),在其它的分光双星中,也观测到类似这样的现象。此外,在OB型超巨星(见恒星光谱分类)的光谱中,普遍存在所谓的天鹅座P型星的谱线轮廓,即发射线旁边出现紫移的吸收线。在1000―2000埃之间的紫外光谱中,从吸收分线的位移可知视向速度为1.400公里/秒,甚至达3.000公里/秒。上述观测资料表明,这些星正在抛出热的气壳,以每秒上千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这种现象可认为是存在星风的间接观测证据。

对星风的起源和物理过程至今(2012年)尚未完全了解。一般认为,在O、B型星中,快速自转和辐射压对星风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至于冷巨星星风的起源,存在两种理论。一种理论认为,星风类似于太阳风,是由于某种波(例如声波等)的能量不断输送给色球-星冕而形成的;另一种理论认为,星风是由于接近恒星光球处的尘埃受恒星本身辐射压驱动而形成的。星风起源理论还存在很多问题,甚至太阳风的起源问题也仍然是太阳物理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可能存在尘埃的地方是:①恒星光球,色球与星冕之间温度极低的区域;②星周包层中距恒星某个距离处,由于下面物质的膨胀以及辐射的损失而使物质足够冷却,达到在适当压力下气态-固态相变的温度范围。

星风起源理论还存在很多问题。事实上,甚至太阳风的起源问题也仍然是太阳物理中最困难的问题之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