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春卷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传统小吃,用薄面皮,卷上馅料,经油炸的食品。各地的馅料和大小不同,但基本是扁圆筒状。以中国为例,一般人多用蔬菜等作馅料,而北方部分地区则会改用红豆沙。春卷亦是满汉全席中第二席中的一道菜式。
目录
来历
于立春当天,人们用饼皮包裹生菜,做成春饼或春卷,大家分食,祈求身体健康,称之为「咬春」,逐渐变成日常食物。
春卷是用干面皮包馅心,经煎、炸而成。它由立春之日食用春盘的习俗演变而来。
据晋周处《风土记》载:“元旦造五辛盘”,就是将五种辛荤的蔬菜,供人们在春日食用,故又称为“春盘”。唐时,其内容有了发展变化,《四时宝镜》称:“立春日,食芦菔、春饼、生菜,号春盘。”后春卷样式越来越精致,在元代已有关于包馅油炸的春卷记载。
元代无名氏编撰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记载有“卷煎饼”:“摊薄煎饼,以胡桃仁、松仁、桃仁、榛仁、嫩莲肉、干柿、熟藕、银杏、熟栗、芭榄仁,以上除栗黄片切外皆细切,用蜜、糖霜和加碎羊肉、姜末、盐、葱调和作馅,卷入煎饼,油焯过。”这就是早期的春卷制法。明代食谱《易牙遗意》中也有类似的记载[1]。
各式特色
闽台春卷
流行于福建、潮汕、台湾的春卷,俗称「润饼」,又称「嫩饼菜」、「冷春卷」(相对于炸春卷而言),是一种比春卷更为古老的吃法。「闽台春卷」并不像越式春卷那样「油炸」才能食用,福建、潮汕和台湾一带的家庭在新春、尾牙(或以炸春卷、挂包替代)以及清明节(寒食节)时会以润饼皮(熟)祭祖,之后家族成员围据一桌,桌上摆上各式煮熟青菜(包含五辛在内)以及蛋皮、白肉、等等菜色,食用者挑选自己喜爱菜色加上花生粉和糖粉以润饼皮包裹后食用,是属于福建、潮汕、台湾一带家族聚会的重要饮食。
上海春卷
上海春卷是一款美味食谱,馅的主要原料是猪肉,香菇,白菜,酒,酱油,盐等,这道菜制作简单、营养丰富,鲜香可口。
四川春卷
四川成都人口中的“春卷”并非油炸的。它是用摊的薄面皮,在饭桌上卷入馅料(蔬菜为主,也有人吃肉的)后直接入口食用。吃法类似于烤鸭卷饼。贵州贵阳也有类似的菜品,当地叫“丝娃娃”,所用面饼较小。
香港春卷
香港春卷有时会写作「春卷」,是茶楼「饮茶」十分常见的点心之一,约四吋长,直径一吋左右,以油炸方式烹调,外为面粉皮,炸至金黄色,内里馅料丰富,如冬菇丝、猪肉丝、甘笋丝、竹笋丝、粉丝和木耳等,每碟数量大多为三件,吃时或会用剪刀从中间剪成两半,然后蘸喼汁食用。香港亦有变种版本,小贩摊档所售卖的春卷直径长两吋甚至更粗,外皮比传统春卷松脆,内里的饀料更多,作为街头小吃很受欢迎[2]。
法式春卷
是茶餐厅的产物,于1992年在本土的一名水吧师傅创作。为了加强茶餐厅小食文化创作,这名师傅在2011年香港金茶王及金鸳鸯获得双优异奖。
越南春卷
越南春卷与中国春卷最大的不同在于饼皮并不用薄面皮而是用稻米磨浆制成的米皮包裹,馅料以虾肉、猪肉和当地蔬菜为主,以米皮包裹成约十公分的小长筒形状油炸,吃时用手以生菜叶包裹春卷后沾鱼露后食用,是越南相当盛行的一道料理。
菲律宾春卷
菲律宾语发音是lumpia,是福建闽南话「润饼」的音译。由于菲律宾的华人多为福建闽南移民,华人移民影响菲律宾饮食文化,菲律宾春卷为与闽南一样的润饼卷。
荷兰煎饼卷
荷语发音是loempia,极可能是闽南话「润饼」的音译。
相传是明末时,西葡荷诸夷曾经造访中国沿海尝试贸易并引进数量不少的华工,将当地的食材作法带回家试吃。 现今在荷兰当地超市仍能看到loempia的冷冻速食包装。
新马薄饼
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春卷则称为薄饼(Popiah;po̍h-piáⁿ),普遍上分为炸薄饼和没有油炸的两种,里面馅料多是沙葛(凉薯)。
视频
春卷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传统文化:春卷的由来和习俗,网易号,2018-02-13
- ↑ 春卷_美食,华发网,20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