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春望(杜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春望》

作品名称:《春望》

创作年代:唐代

文学体裁:五言律诗

作者:杜甫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

原文

译文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感于战败的时局,看到花开而潸然泪下,内心惆怅怨恨,听到鸟鸣而心惊胆战。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2]

赏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平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此论颇为妥帖。“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3]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现巩义市)。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人称“诗圣”,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有《杜工部集》传世。因在唐肃宗时,官左拾遗(从八品小官)。入蜀后曾在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大历五年(770) 公年五十九。春,在潭州。夏四月,避臧乱入衡州。欲入郴州依舅氏崔伟,因至耒阳,泊方田驿。秋,舟下荆楚,竟以寓卒,旅殡岳阳。[4]

视频

杜甫《春望》赏析

参考资料

  1. 春望, 诗词名句网,
  2. 春望, 古诗文网,
  3. 春望, 古诗文网,
  4. 杜甫简介与生平, 华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