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云纹伞状形铜器与石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春秋云纹伞状形铜器与石范此展品为春秋时期的文物。石范为红砂岩石块雕凿而成,呈长方椭圆形。两范相合竖立,上小下大,上端浇注口也作椭圆状。石范与器物相合,应是一套。现收藏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1]
文物介绍
石范为红砂岩石块雕凿而成,呈长方椭圆形,其中一面刻凿成伞状形器模型;另一面中部内插方形小合范,小合范刻凿扁长鹰嘴器钩状模型。两范相合竖立,上小下大,上端浇注口也作椭圆状。石范与器物相合,应是一套。
西周早期出现了新的器种和器形,主要表现在饪食器方面,如方座簋、簠,乐器方面有钟,兵器方面有剑。西周早期铜容器如鼎、鬲、甗等的腹部深度较商代晚期为浅,凡是柱足者,不如商代晚期青铜器柱足那样粗壮。器壁也稍薄,不如商代晚期厚重。
纹饰方面有较多变化。一是出现一些新的纹饰,如蜗纹(或曰卷体夔纹),只存在于西周早期,有很好的断代指示作用;还有双尾龙纹、兔纹;二是原有的一些纹饰,如牛纹、鸟纹、凤鸟纹得到了长足发展,成为本期的主要纹饰;三是传统的饕餮纹、夔纹的主导地位开始动摇,数量有所减少,形态也有改变,不如商代晚期那样森严可怖;四是作为衬底的云雷纹减少,纹饰不那么繁缛,显得疏朗;五是满花器减少,器上纹饰多呈带状形式。
本期青铜器最有特色的变化在于铭文。商代晚期的铭文没有达到50字的(50字以上为长铭铜器)。而本期有很多长铭铜器,如武王时的天亡簋(76字)。成王时的何尊(122字),康王时的大盂鼎(291字),小盂鼎(390字左右)。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批年代清楚的标准器,而且是研究西周社会历史的珍贵资料。铭文字形书体近于商代晚期,为波磔体。
本期青铜器在墓葬中的组合形式已由商代晚期的觚、爵为中心的重酒组合形式转为以鼎、簋为中心的重食组合形式。酒器中突出尊、卣,常见一尊二卣(一大一小)组合,觯则代替觚与爵相配置。
铸造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商代铜器圈足上常见的十字或方形镂孔到此绝迹,浇铸时芯范悬封方法己基本解决,鼎足与器腹之间已不相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