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显微镜

增加 255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发明 ==
最早的显微镜是17世纪在[[荷兰]]制造出来,发明者是亚斯·詹森,荷兰眼镜商 <ref>[https://www.5068.com/wenhua/776102.html 世界上最早的显微镜是谁发明的],5068儿童网,2018-12-29</ref> 。同时另一位荷兰科学家汉斯·利珀希也制造了顯微鏡。后来有两个人开始在科学上使用显微镜,第一个是[[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他在1611年通过显微镜观察到一种昆虫后,第一次对它的复眼进行了描述。第二个是荷兰亚麻织品商人[[列文虎克]](1635年-1703年),他自己学会了磨制透镜。他第一次描述了许多肉眼所看不见的微小植物和动物。
1953年,[[弗里茨·塞爾尼克]]因為對相襯法的證實,發明相襯顯微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斯卡]](Ernst Ruska)開始開發第一個電子顯微鏡- [[透射電子顯微鏡]](TEM)。透射電子顯微鏡的工作原理和光學顯微鏡有相同的原理,但在使用光的地方用電子代替,在使用玻璃透鏡的地方用電磁鐵代替。使用電子而不是光線允許更高的分辨率。
緊接著[[透射電子顯微鏡]]的開發,是在1935年開發的[[掃描電子顯微鏡]](SEM) <ref>[https://www.doc88.com/p-7863342217944.html 扫描电镜SEM简介-文字版],道客巴巴,2015-2-4</ref>
不使用光線而利用電子流來照射標本來觀察的顯微鏡。由於[[電子]]用肉眼看不出,因此就使電子透過觀察材料,而映在塗有[[螢光劑]]的板子上,這種方法稱為[[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另一種方法是以[[電流]]在觀察材料的表面移動,然後使觀察材料所放出的[[二次電子|二次電子流]]映在[[真空管]]上,以這種方式觀察的稱為[[掃描式電子顯微鏡]]。穿透式電子顯微鏡可放大80萬倍,可以看出[[分子]]的形象;掃描式電子顯微鏡可用以觀察立體的表面,放大倍率約20萬倍。電子顯微鏡分為[[透射電子顯微鏡]]、[[能量過濾透過式電子顯微鏡]]、[[掃描電子顯微鏡]]、[[場發射掃描電子顯微鏡]]、[[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等類型。某些電子顯微鏡甚至能看到單一原子。原理:物質波理論告訴我們,電子也具有波動性質,所以可以用類似光學顯微鏡的原理,做成顯微鏡。不一樣的是,這裡將凸透鏡改成[[磁鐵]],由於電子的[[波長]]比[[可見光]]短,所以他可以比光學顯微鏡“看”到更小的東西,如:[[病毒]]。
原子力顯微鏡(Atomic Force Microscope,簡稱AFM)用來探測樣本表面與探針交互作用力,推出探針到樣本表面的距離,因此可「看」到非金屬或金屬表面。
 
==参考文献==
[[Category:336 光;光學]]
710,808
次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