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晚唐白瓷皮囊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晚唐白瓷皮囊壶
图片来自秒送号

晚唐白瓷皮囊壶晚唐皮囊式陶瓷壶,为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编号第003780号搜藏[1],高14.4公分、口径2.0公分,有弓式提梁,圆口状带唇短注口,注口下方有仿皮带箍状圈,提梁尾端和羽翼状装饰构造相接,羽翼状装饰带有划痕及模仿多枚羽毛的造型设计,器身上略扁下圆,壶身有三条仿皮革缝合痕的泥条贴花,从注口延伸至羽翼状装饰构造,器件肩部有锥饰流苏样式的鞍布装饰,器件底部平坦无上釉,有厂记“官”一字,但是修削不太整齐,且黏有窑渣及沙粒,整体釉色呈现温润的牙白色微偏黄,釉层薄,积釉处偏青色调。窑址不明,但由于积釉处偏青色调,且邢窑出土破片经修补后,有类似器型的作品,因此有学者推测可能为邢窑作品。

造型

唐代白瓷皮囊壶的制作工艺相当纯熟,基本特征为:腹身肥硕,下宽上窄,腹宽大于腹高,平底,带有横梁。壶口上本均应置有竖插盖,惜难以保存而存世稀罕。之所以称作皮囊壶,是因它的器形仿自北方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主要功用是作为酒器或[[。具体而言,唐代白瓷皮囊壶可分为两种形制:

一种是柱尾、高提梁、鼓腹型,即高提梁,弧度陡些,梁后为圆柱形的尾饰,腹部圆鼓。以1996年出土于河北省故城县的这件为代表。壶高24厘米,底径10.3厘米,口径2.9厘米,梁高5.7厘米。胎质洁白细腻,釉色白中微泛青,釉面光润。凤首形盖,凤眼点黑釉,短流,半圆形提梁,鼓腹,饼状实足。腹身整体饰凸起的仿皮囊缝合线,前后腹部饰鞍形图案,左右两侧贴塑有花朵纹。造型优美,装饰华丽,工艺精湛。

另一种是鸭尾、矮提梁、鼓腹型,即提梁矮些,弧度缓些,梁后为上翘的鸭子尾巴形状的尾饰,腹部圆鼓。以1956年陕西省西安市莲湖区白家口出土的邢窑白瓷皮囊壶为代表。壶高16.2厘米,口径2.4厘米。灰白胎,细密坚致。通体施白釉,釉面匀净、光润。壶身上扁下圆,平底。竖直管状口,环形提梁。壶身两侧为仿皮囊缝合的起线装饰,上部饰花叶纹鞍鞯。整体忠实模仿,细节讲究,线条干净利落,富有韵律感。

两种造型的白瓷皮囊壶,均未脱离皮质容器的基本面貌,属于北方创新瓷器造型之一,独具北方民族生活情趣与艺术特色。[2]

参考文献

  1. 唐至宋 白瓷皮囊壶,国立故宫博物院
  2. 出土唐代白瓷皮囊壶赏析,每日头条,2018-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