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普润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普润乡位于四川省内江市隆昌县北部,东邻石碾镇、周兴镇,西濒红旗水库并与迎祥镇交界,南与金鹅镇接壤,北抵界市镇。普润乡幅员面积28.85平方公里,辖16个村、1个社区、151个村(居)民小组。农业主导产业为“水产、水禽、水果”,是典型的农业乡镇。该乡交通便利,气候温和。乡内基础设施完善,自然资源及旅游资源丰富。该乡经济发展良好,2008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94万元。

2021年4月,普润乡被评为为四川省乡村治理示范乡镇。[1]

乡镇介绍

普润乡总人口2.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3万人。全乡17个村(社区)中就有16个村建成柏油路,140个社通公路,是名副其实的全市“公路之乡”。全乡已形成“稻、鱼、果、桑、畜”的农业生产格局,以高山村和陈东村为主的鱼苗繁育基地达500亩,净水养鱼和稻田养鱼面积3500亩,种植经济林果木5000亩。其中红旗水库果木园区面积达2000亩,主要品种有早熟水蜜桃黑宝石李子枇杷柠檬等优质水果。2002年,政府在园区内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依托红旗水库开发旅游观光农业,并初见成效。我乡通过优质服务及优惠政策,大力招商引资,引进规模较大的山野公司和极具发展潜力的川东明珠酒厂等企业。通过招商引资,以水、电、气、路、通讯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新建、改建引水管渠5000米,全乡80%的村通水;农村变压器已达30台,总功率2150千伏安;场镇建成了居民天然气管网和自来水站;全乡村级公路70公里,做到了村村通公路入社率95%。已改造成标准油渣路面10公里;电话装机700多部,电视光纤入社率100%。小场镇建设新建街道150米,建成800多平方米的商品楼,已投入使用,各项基础设施的建设,必将为普润的经济腾飞发挥巨大的作用 。

自然环境

普润乡属浅丘地貌,交通便利,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早、夏热无酷暑、秋凉、冬暖无严寒,四季分明,冬夏季长,春秋季短,适宜多种作物生长。

资源相关

普润乡有耕地面积1.8万亩(耕地详查面积),其中:水田面积1.2万亩,土0.6万亩。

该乡水资源较为丰富,东西两面分别紧靠红旗水库和柏林寺水库,境内有一座高山水库,现有水渠9.6千米,塘堰195口,石(砖)砌化田面积5100亩,分布于各村各社,自然形成养鱼户的“小水库”。全乡境内蓄水能力达320万立方米,其中,稻田210万立方米。道路交通较便利,县道隆界路横穿7个村(社区),已建成公路81.95公里,其中,建成柏油路23.7公里,标美泥结碎石路19.28公里,毛基路38.97公里。现在,17个村(社区),有16个村通了柏油路,140个社通了公路,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路”,94%的社通了公路,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全市公路“第一乡”。

产业格局

普润乡是典型的农业乡镇,农业已基本形成“田里水产水禽丰、土里经济林果硕、圈里猪牛羊畜壮”的产业格局。农业特色主要体现在水产、水禽和经济林果上。目前,全乡有渔业放养水域面积5400余亩,其中成鱼养殖4200亩、二级鱼苗养殖1000余亩,鱼种场20亩;水产养殖面占全乡水田面积的41%,产值1900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29%;出栏水禽60余万只,水禽产值900余万元。水产水禽纯收入达940万元,占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9.8%。目前,建有鱼苗协会1个(评为“内江市十强鱼苗协会”“四川省百强协会”、“四川省省级示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水利工程

至2007年底,全乡微型水利工程从无到有,通过改善水源结构,合理流转土地,发挥土地效益,实施微型水利工程建设,全乡已建成综合效能微水面积5400亩,综合水禽水产基地7个,成立水产水禽协会1个,有固定会员100人,水产水禽专业大户90户,带动400户农户发展水产水禽业。实现年捕捞量900吨,年出栏水禽80万只,产值1700万元,占全乡农业总产值的1/3,仅此一项就使全乡人均增收185元。水禽水产业已成为农民增产增收的一大支柱产业。在2006年长达40多天的旱灾中,微型水利大显身手,起到了抗旱保丰收的有效作用,普润全乡粮食总产量比全县增产7个百分点,被《四川日报》、《内江日报》先后以“砖砌化田坎成增收魔方”、“水利设施早建设,大旱之年显成效”、“奋力打造‘三水之乡’”,《研究与实践》杂志上以“脚踏实地抓发展,六年产业终形成”为专题报道普润乡微型水利工作成绩。内江市委书记、市长、国家水利部、省水利厅、省农办、省救灾办、省水产渔政局、市委组织部、市水利农机局等领导多次到普润乡视察、调研、指导微型水利工作,并充分肯定和表扬了普润乡微水工作。[2]

经济指标

2008年全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4394万元,完成任务的113%,比2007年增长75.4%(下同);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5.33万元,完成任务的153.61%,同比增长76.65%;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46.7074万元,同比增长20.5%;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734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6.31%,同比增长189.7%;实现农业总产值112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4.94%,同比增长23.64%;农业增加值6380万元,完成任务的99.69%,同比增长6.03%,增幅排名全县第一;农民人均纯收入4534元,增加676元。

2009年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370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82.37%,比上年增长15.37%(下同),增速居全县第四;实现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8%,同比增长 80%,增速居全县第四;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5453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5.64%,同比增长41.76%,增加值1807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0.72%,同比增长46.8%;实现非规模工业总产值3825万元,同比增长18.25%,增加值1103万元,同比增长18.4%;完成全部工业入库税金3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1.4%,同比增长14.3%;完成招商引资76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6.9%,同比增长228%;完成工业技改投资2700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03.8%;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29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2.5%,同比增长18.45%,与全县平均增速持平;实现农业总产值1159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2%,同比增长3%,农业增加值6751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92.3%,同比增长3%,但农业总产值、增加值完成目标进度仍居全县第一;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34元,比去年增加500元,增幅居全县第一;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23万元,占目标任务的165.73%,同比增长24.6%,完成目标任务居全县第一。

全年实现旅游收入500万元;大力发展劳务经济,输出劳动力8000人,外派人员28人,劳务经济收入1.6亿元。坚持把财税工作作为经济工作的核心来抓,努力培植税源。

特色旅游

该乡至2007年底重点在印坝、高山、陈东、汪家、张佛等村实施了1000亩新型农村“渔业公园”的建设。休闲观光小平台10个、钓鱼台20个、便民路5000米、绿化池塘200亩;发展渔业农家乐4家,逐步引导其规范、有序运作。全年共接待观光旅游垂钓人员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00万元。在陈东村、普润社区、高山村等村(社区)新建特种水产养殖面积200亩,重点养殖白乌鱼、湘云鲫、黄腊丁、武昌鱼、叉尾鱼回、日本锦鲤、青虾等特种水产品种,努力打造“普润鱼苗”品牌。规范了高山鱼种场建设,改建亲鱼产卵池、蓄水池、暂养池及亲鱼培育池等基础设施。[3]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