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普淜镇政府驻普淜街,距祥云县城47公里,距大理市区89公里。普淜镇以驻地得名,是大理州的东大门,地处两州(大理、楚雄)三县(祥云、南华、姚安)交界。东接姚安县,南连南华县,西依本县下庄和鹿鸣乡,北靠本县东山乡。总面积322.07平方公里,广大铁路、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贯穿境内。从唐代置河西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 [1]
中文名称: 普淜镇
外文名称: Puping Town
行政区类别: 镇
所属地区: 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
下辖地区: 14个村委会
政府驻地: 普淜街
电话区号: 0872
邮政区码: 672106
地理位置: 地处两州(大理、楚雄)三县(祥云、南华、姚安)交界
面 积: 322.07平方公里
人 口: 27100人
方 言: 祥云方言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祥云天峰山
机 场:大理机场
火车站: 长冲站,姚安站
车牌代码: 云L
镇情简介
普淜镇是大理州的东大门,地处两州(大理、楚雄)三县(祥云、南华、姚安)交界。从唐代置河西县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是历史上茶马古道和丝绸之路的重要驿站。据史料记载:唐代置河西县,属宗州。元代设佉驿。明朝时设普淜分州,属姚州,后改普淜驿。传说,明代晋姓为官在此建有水坝(当地人称水坝为“淜”,音读Ping),故名。清末至解放前中华民国属姚安县,称凤来镇,设立分县县佐(下设一镇五乡)。解放后50年代初为姚安第六区,1958年6月划归祥云县,同年成立普淜镇人民政府公社。1962年改称普淜区,1970年复称公社。1984年再称区。1988年建普淜彝族乡。2001年12月撤乡设镇建立普淜镇。
普淜镇地处山区,位于祥云县境东南部,祥云、姚安、南华三县交界处。东接姚安县,南连南华县,西依本县下庄和鹿鸣乡,北靠本县东山乡。总面积322.07平方公里,广大铁路、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贯穿境内。
普淜镇位于滇中高原向南尖山宽谷盆地过渡的斜坡地带。地势由东向西倾斜,境内群山连绵,箐河纵横,镇域以天峰山为分水岭分为南北两个部份,北部为金沙江水系区,南部为红河水系区。北部山脉走向由西南往东北倾斜,最高点为天峰山,海拔2570米,最低点为云里厂河谷,海拔1720米,相对高差850米,南部山脉多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东高西低。最高点为黑苴鹦哥山,海拔2745米,最低点折苴么平掌河口,海拔1722米,相对高度差1023米。
1936年4月18日,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这里留下了英雄的足迹,这是一片生生不息传承着中华文明的火热土地,这是一块沉积着厚重历史的英雄土地。
全镇总面积322.07平方公里,广大铁路、楚大高速公路、320国道横贯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以天峰山为分水岭,南部为红河水系,北部为金沙江水系。海拔最高为黑苴村的鹦歌山2745米,最低为折苴么村的平掌河口1722米。镇政府距州政府104公里,气候属北亚热带高原季风型中温带气候,干湿季节分明,降水集中,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14.7摄氏度,最热月平均气温27摄氏度,最冷月平均气温7.6摄氏度,年均降雨量783.7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西南风。辖区东西距离24.3公里,南北距离25.6公里。全镇辖14个村民委员会,160个农业生产小组,124个自然村。2006年镇财政收入24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89元。
全镇总人口2710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374人,世居民族为汉族和彝族,彝族占总人口的33.3%,白族、哈尼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纳西族、佤族、景颇族等人口较少,多为婚嫁而来,土壤结构为红壤土,呈酸性,适宜栽桑、烤烟,粮食作物主要以玉米、水稻、小麦为主,薯类、杂粮也普遍适应。2006年末,全镇耕地面积有18843亩,人均占有耕地0.71亩,绞丝瓜、火腿、白萝卜、白芸豆已成为普淜的特色产品。中药材十分丰富,森林覆盖率已达75.3%。
历史沿革
普淜镇政府驻普淜街,距祥云县城60公里。普淜镇以驻地得名。
据史料记载:普淜唐代置河西县,属宗州。元代设佉龙驿。明代普姓为官在此建有水坝(古代当地民族称水坝为“淜”),故名。清至解放前中华民国末属姚安县,称凤来镇,并设立分县县佐。1931年改称普淜镇。解放后50所年代初为姚安县第六区,1958年6月划归祥云县,同年成立普淜人民公社。1962年改称普淜区。1970年复称公社。1984年再次称区。1988年建普淜彝族乡。2001年实现撤乡设镇建立普淜镇。
人口民族
全镇总人口27100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6374人,世居民族为汉族和彝族,彝族占总人口的33.3%,白族、哈尼族、僳僳族\回族、拉祜族、纳西族、佤族、景颇族等人口较少。
全镇总人口中,男性13957人,女性13143人;彝族占33.3%;白族38人,占0.14%;哈尼族11人,占0.04%;傈僳族16人,占0.06%;回族2人,占0.007%;拉祜族2人,占0.007%;纳西族1人,占0.004%;佤族1人,占0.004%;景颇族3人,占0.00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已婚育龄妇女5790人,已落实节育措施5277人,节育率91.1%;全镇领取独生子女证人数323人,比上年增长22例。
2008年到目前为止户数未统计出,人数23620人,参合率89.81%;享受低保人数1165人。
人文地理
在祖国滇系边陲的崇山俊岭中,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古驿站,这就是大理白族自治州祥云县普淜镇。普淜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置河西县。属宗州,距今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936年4月18日,贺龙率红军二六军团过普淜,早这里留下了辉煌的足迹,是边纵把支队战斗过的热土。
普淜人杰地灵,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普淜镇最具代表的风景名胜为天峰山,天峰山位于祥云 姚安 南华三县交界地,据《姚安年志》记载:天峰山在普淜南15里,危峰崇隆峻阁干霄。诸山皆环列四周,收归眼底,夕阳西下,霞光万同,气象万千,询足赏心悦目。且峰峦起即多雨,附近居民时与此占晴雨季。
天峰山老君殿是滇西道教胜地之一,老君殿始建于明带完历年间。天峰山建筑几经被毁,如今保存的建筑格局仍沿袭了清代的建筑外貌,其中有名的建筑物有玉皇阁、功德坊、老君殿、三天门。老君殿不仅是道教胜地,也是彝族人民几百年的歌舞胜地。乾隆五十七年碑文载:“每逢二月十五,四方民众,蜂蛹蚁附,云集天都,吹笙鼓舞,荑人尽口错之歌,尚存上古之浮仇。”
历代人文墨客在天峰山留下了墨宝,先存以不多,存于天峰山文物管理所。
视频
2016年祥云县普淜镇广场舞(傈僳族广场舞)